|
楼主 |
发表于 2016-5-27 1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杨俊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298638/answer/32687924
因为这几天发生的老宋毁约事件,11月20日特来更新,宋先生做地产恪尽职守,但是做交易做企业多半显得不地道。当然这起纠结的大宗交易背后一定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相关制约,但是单从失信与合伙人,投资者来说,宋先生的商业运作在早年不利的情况下,晚年不保。
首先明确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内地的开发商。
那么问题来了,开(quan)发(qian)技术到底哪家强。
1、万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但是这个行业几乎没有那个人敢说自己不是洗白的。万科的成功和令人敬佩在与他这些年的扩张速度。同行应该都能知道,放在现在的市场体量,销售合同金额从一两百亿到三四百亿,可能是最简单的翻倍。但是再从四五百亿到1000亿,从1000亿到2000亿,这个难度有多大,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所无法知晓的。
万科于2006年完成200亿(212.3),于2007年完成500亿(523.6),于2010年完成1000亿(1081.6),并且在2014年也将没有太大悬念的完成2000亿的销售业绩。这些在国内都是第一家的。{当然如果绿地在最后两个月发抽而超过万科,就当我没说过。。(罗老师别这样,罗老师)}
说说万科的商业运作,在别人家还在考虑拿地的时候,万科早已通过疯狂兼并小型房企来收购项目,增加销售业绩了(有兴趣自己去看万科的月报,有多少项目的权益不是100%),因为他不这样做没有办法维持高企的增长速度。
说完这些,就是万科对城市居住者的负责,在绝大多数城市,你去到每一个万科的项目,一定不会让你产生“这地方太TM难来”的感觉。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后期的隐形成本,通勤时间和代价的减负。这不是每一个房地产企业可以做到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万科的楼盘几乎没有哪个是卖不掉的,至少从我去过的楼盘大多如此,数一数万科的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城市,你也可以认同这一点。更多时候,是看着看着自己就真的想买一套的冲动,这对于我们这样相对极度理性的看客来说,完全可以说明是产品打动了人心。这个产品包括地段、价格、品质、环境、省心(按此先后顺序)的综合实力和这几点悖论之间高水准的妥协。 放眼国内其他,X园太远、X海偏贵、X利的现场是没有甲方工程师的、X大的景观我可是见过死刑犯监狱,X地的房子被我朋友买了楼王的“绝版”单位以后又活活冒出来三分之一的……当然这都是调侃,因为这些都是活得下去,并且活的很不错的房企,一定各有各的独到之处。
2、因为第二个我就要说绿城了。
说绿城,不如说令人尊敬的宋先生。绿城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项目品质做的太好而活不下去的企业。你不要说他的别墅动辄天价,但是等你真的住了,你就会觉得,值。(当然住不进去买不起的也不容操这个心了(*^◎^*))。宋卫平是公开场合批评政府搅乱土地市场,只剩功利的企业家之一。
当初之所以再创建蓝城,是宋卫平发现买地的钱总也不够,通过代建代管的每年稳定的现金回流,来赢取更多获取优质土地的机会。宋总早年在买地的过程中,经常有一块好地宁可自己暂时不开发也不让别人糟蹋的心态,导致屯了不少土地,一度资金链断裂。从12年九龙仓持股,融创的合作回笼资金,钱一直不够用的绿城,终究还是没能摆脱易主的结局,终在14年由孙宏斌接手,这也算是善终。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不再是好好做房子就可以好好做企业的健康状态,做好运营就必须有很多妥协。这是每一个把做地产当做一份事业的业内人士的悲哀。愿所有同行安好。
另外说说,绿城的企业忠诚度,几乎是没有哪个大型房企可以比拟的,原因一目了然。
3、题外说说各位楼上说到的以太古、新鸿基、瑞安、九龙仓为代表的地道港企地产。
他们有做的好的闲心,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在港岛的原始资本积累,通过控制香港的绝大多数土地,并且严格控制开发量来使房价稳步上升的一本万利,可以让他们在更多的项目中施展自己所谓的品质,这种对比本来就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学着内地房企先生存在讲逼格的话,他们也做不到多好,看看某地产商在成都项目的贴本销售,就应该能体味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