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3 0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评价:
爱死弧。。。XWHO,真的没听过,网站域名的ch总让我觉得不靠谱。Anyway,图纸一看就是那个套路,没什么新意。与James Corner在深圳前海新区的图纸立马区分高低。
第一句,废话。深入调查,结果呢?没有问题,谁知道你提的解决方法有没有效果?”大尺度的开放空间,无处不在的公园“,是个城市都会有需求好不好,你的公园有多少,密度如何,如何关联,如何结合现有场地的特质?我看不到。一块原有自然的场地,各处保留价值不一样,一点分析都没有。
策略一:还是废话,哪个城市中心区不是这样?具体是这座城市适合什么,不能写一句话不停复制吧(不得不说,很多规划文本本质上就是抄出来的)
策略二:没有诸如GIS分析或社会关系的分析,你怎么把廊道给确定出来的?为什么一定是廊道?如果从社会关系出发,诸如伦敦,巴塞罗那的散布的街头广场更有意义。廊道是生态规划的产物,但你有没有提及首先确定生态敏感区域,通过廊道链接,划分城市骨架。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策略三:没有“国际通行的CBD规模预测方法”一说,不同国家差异很大,而且不可能“精确”,规划必须留有弹性空间,这是基本素养。举一个例子,前几年全国大规模建设大学新校区,导致众多高校负债累累,却没有人对人口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是2002-2008是高考人数最高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呈明显下降趋势。高校新校区规划基本没有考虑新校区在人口下降之后如何将部分校园用地卖出,转化成城市商业用地。
策略四:这一点提得很有道理,只是看不到措施:如何慢行,绿道又在哪里?
策略五:不要那么高级么,就是个建模嘛==!!!空间形态一看就是想当然,FAR的确定还是要找点依据吧。况且大家都明白,以后不可能修成你这样,除非你有更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对建筑形态,立面,色彩进行控制,而且还要保证执行。
“十”,中国做规划逃不了的套路,就像南京大屠杀取整一样。有利有弊。
赞成对次干路与支路设计的重视,疏通毛细血管。赞成步行系统的设计和雨水系统设计,实际上后者就是绿色基础设施,通过将雨水排入街边下凹的小型绿化湿地,净化雨水,减轻污水处理厂负担。尺度控制没有看措施,现在新区尺度失衡很严重,滨湖新区的住宅已经是这样了。功能分区,太机械了。应该有意识的强调功能混合,这也是新城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重要单体建筑对新城发展至关重要,比如美术馆,剧院,地标高层建筑,如何控制?当然这一点也与政府是否开放竞标有关。如果继续找2B事务所设计,那就没有办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