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tephenlee

经济腾飞————合肥崛起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立市”助合肥弯道超车

当前,合肥市迎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创新试点市、合肥经济圈建设以及加盟融入“长三角俱乐部”等政策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合肥市委、市政府开出良方:继续把“工业立市”作为第一方略,进一步将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近日,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媒体深入企业,让记者亲自感受“工业立市”战略给合肥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本刊从今日起将陆续刊发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
□本报记者 郝 玲 张 骅/文
自2005年,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合肥市工业发展呈现一年比一年好的喜人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4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749.2亿元,年均增长34.4%;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263.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67.5亿元,年均增长25.4%;分别为“十五”规模以上工业总和的2.7倍和2.6倍。
  2009年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43%上升到2009年的56.3%。工业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保持第一,正是有了工业的大发展,合肥GDP增速连续3年在全国省会城市领跑。工业成为推动合肥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主动力。
  领导重视扩大投入
合肥“工业立市”主要是强调,在强化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
  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作用,频出组合拳稳步推进“工业立市”战略。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解决企业市场问题;通过政银企联手舒缓企业资金问题;通过抽调县处级领导干部派驻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各类重、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制约;通过取消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问题。
  据介绍,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扩大有效投入和狠抓项目建设为主线,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理念,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工业项目推进年”、“121”工程、“双千工程”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工业有效投入。
  “十一五”以来的4年,合肥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16.5亿元,年均递增57.3%,比 “十五”时期平均增长率24.1%加快了33.2个百分点,是“十五”工业投资总和的7.1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30.5%,呈逐年上升趋势。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79.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009年的46.7%。
  完善政策强化支持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相继推出了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免除工业投资项目37项行政事业收费、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整合修订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政策措施,使政策范围更加宽广、灵活,操作更加公开、透明,企业申报更加便利、快捷。
  由于找准选对了政策这个突破口,坚持稳定有序完善政策体系,激发了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的热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合肥市委、市政府强抓政策引导,积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
  去年年初制订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奖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增产增销,用不到6亿元的资金撬动了全市700亿元的产值增长,全市经济实现了“逆风飞扬”。同时,合肥市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去年获得国家、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05项,获得专项资金3.5亿元。
  改革创新激活大动力
为让全市国有企业散发新活力,合肥市以“改革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合钢等国有大企业改革,引进华润、中盐、马钢、日立、美的等大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健全公司法人结构,创新企业现代管理和经营机制,一批改制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加快,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
  在抓企业改革改制重组的同时,合肥市注重抓技术创新,努力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目前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0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61家、市级31家,全市企业科技研发平台从数量到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走在了安徽省前列。
  同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达24.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经济4月份再攀高峰 2010年05月20日

4月,合肥经济延续今年第一季度的辉煌,再攀高峰,又添新纪录。工业投资再创新高、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工业品出口连续六个月保持增长。

  4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42亿元,再次刷新月度产值纪录,同比增加87.26亿元,环比增加5.42亿元。工业投资再创新高,达到108.84亿元,增长57.2%,超年度目标月均值36.1%;日均投资5.18亿元,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18.8%。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又让4月的合肥见证一个新纪录的诞生。4月,全市组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完成40.46亿元,同比增长37.27%,环比增长14.87%,同比增幅高于全省增幅2.0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9.85亿元,同比增长24.28%,环比增长10.28%。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分别组织入库财政收入22.64亿元、15.45亿元,增长51.13%和45.48%,双双创下单月收入新高。

  市政府发布的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91亿元,同比增长了20.5%,增幅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助推庐江融入合肥经济圈 2010年04月28日

 庐江县政协把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提升履职能力,积极献策出力,助推该县率先融入合肥经济圈。

  4月下旬,该县政协积极配合合肥市政协和合肥市电视台制作上下两集“合巢一体、庐江先行”政协论坛节目,全面报道庐江融入合肥经济圈的优势、发展规划和举措。近年来,庐江县政协组织各专委会、镇政协联络组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县政协部分常委,围绕融入合肥经济圈这一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形成20多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就庐江如何融入合肥经济圈建言献策。同时,先后两次与合肥市政协开展了编撰省会经济圈蓝皮书的专题调研工作,并就庐江如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步伐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为推动庐江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县政协还举行了“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庐江发展论坛”暨八届十次专题常委会,邀请省、合肥市和巢湖市政协及合肥市三县四区政协,省直及合肥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50多人相聚庐江,共话如何融入合肥经济圈。

  该县政协注重发挥委员视察在知情知政、议政建言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融入合肥经济圈这一主题,先后组织常委、委员对庐南重化工基地、安徽财政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东、城西新区,同大汽配产业园、石头镇工业集中区、郭河制造产业园和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地开展了专题视察,促进各地各部门与合肥市在规划、工业、交通、农业和商贸旅游等方面的对接。从2007年7月开始,县政协发挥牵头组织、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参与开发和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为实施融入合肥经济圈战略,承接合肥等地产业转移建设载体。目前,新区累计签约入园项目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已开工项目16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季度合肥经济增速中部省会领跑 2010年04月27日

4月27日,合肥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合肥市经济形势,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市完成生产总值(GDP)5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7个和2。7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97。2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5亿元,增长10。6%。

  一、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六成以上

  一季度,合肥市工业增产又增效,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1%,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1。37亿元,同比增加231。80亿元,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318。11亿元和493。26亿元,轻重工业结构为39。2:60。8。实现增加值222。66亿元,增长28%,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

  从重点产业看,八大产业一季度完成产值599。2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3。9%,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7。3%,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达83%。其中,家电、汽车、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达161。18亿元、150。03亿元和133。37亿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及橡胶轮胎产值分别为67。62亿元和66。06亿元。

  二、新开工大项目增多

  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1亿元,增长37。2%,增速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比前2个月加快7。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2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07个,同比增加229个,完成投资206。08亿元,增长99。5%。亿元以上项目471个,同比增加46个,完成投资289。48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新开工项目89个,同比增加34个,完成投资65。87亿元,增长1。1倍。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9个,比上年增加40个,完成投资111。2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9。6%,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运行趋稳。一季度,房地产投资200。92亿元,增长32%。其中,民间投资143。98亿元,占71。7%,增长44。8%;外资企业投资21。95亿元,增长46%。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918。8万平方米,增长18。7%。商品房销售面积260。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6。53万平方米,增长32%。商品房空置面积98。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5%。

  三、零售额增速全省第一

  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72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实现零售额120。39亿元,增长30。2%,快于限额以下22。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86。2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庐阳区消费品零售额55。05亿元,占全市的26。4%,同比增长22。3%;县域消费品零售额22。5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肥西县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8%。

  四、对外贸易形势好转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1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11。10亿美元,增长15。7%;进口6。85亿美元,增长59。3%。与2008年一季度相比,进出口总值增长8。7%,其中出口下降2。4%,进口增长33。1%。

  一季度,全市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8。93亿元,同比增长41。4%。据测算,工业品出口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达4。8%。

  五、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合肥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30%、24%和31%。城镇登记失业率4。03%,控制在目标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5。69万人、63。46万人、89。73万人、60。27万人、51。2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2%、9%、8%、10%和12%。一季度,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94元,同比增长10。9%。人均消费性支出3791元,增长15。6%。居民收支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和8。5个百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南七街道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招商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96.5% 2010年4月27日

今年一季度,南七街道各项经济指标显现红火景象:招商引资完成6.8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6.7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完成任务进度29.7%,同比增长35%,工业产值完成0.0626亿元,完成任务进度32%,工业投资0.3亿元,完成任务进度100%,进度均位居全区前列。招商、投资与工业经济三项指标犹如三架马车齐头并进,增速喜人,实现了首季经济发展 “开门红”。

    投资增

    今年,该街道以打造新西南商圈为契机,以项目库建设为抓手,在项目投资的强劲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规模与速度、结构与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城改盛景大厦、九华华林家园等总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位于望江路与潜山路交叉口东北角的“港汇广场”项目也于日前破土动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高达1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集大型购物中心、超甲级双塔写字楼、城市中心高档住宅于一体,成为省城西南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招商快

    该街道坚持以大建设、大招商促进经济大发展,以打造省城西南商圈为契机,主动出击,为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街道领导班子均自领一定的招商引资任务,带头招商,对优德置业、深圳建业等规模投资企业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式服务,做到在程序上从简、在时限上从短,促进项目在最快时间落实。该街道还专门成立项目办,在服务上做到主动对接,热情服务,建立了街道、社区、企业三方的招商信息平台,着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活商的南七新招商环境。对区重点投资项目“港汇广场”进行跟踪服务,从七天完成征地拆迁,到一个月完成土地收储上市和招商注册等手续,均创造了“南七速度”。

    工业升

    为实现今年工业经济起好步、开好局,街道将“红娘”的服务理念纳入工业经济工作范畴,邀请银行、担保公司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召开洽谈会,催进金融机构对辖区工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工业运行监控,及时掌握信息并反馈企业,帮助现有规上工业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巩固和提升加工配套能力,提高企业自身在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当得知辖区规上企业霞光工贸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小额贷款时,街居人员主动上门,指导申报工作,为公司快速办理了100万小额贷款。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后,该公司每月产值逐月攀升,呈现喜人势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0 16: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不错!!在中部很有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成熟 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纳入国家战略 2010年04月19日

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把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纳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园区,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的战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迎来战略机遇

据了解,这项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明确强调,要建设马钢、合肥钢厂环保搬迁项目,推进店埠河航道改造,着力打造肥东煤化工盐化工园区。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地处合肥东大门,区位优势明显。园区是国家巢湖综合治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并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目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已成为合肥绿色化工产业重要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钢材深加工、新型建材、橡塑、轮胎、合肥主导产业配套等项目。2009年,园区实现了弯道超越,已接纳5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4家,16家入园建设,另有6家在项目预审阶段。

  软硬环境兼备

       在昂首阔步迈入第五个年头之际,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如今承接产业转移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且独具特色。

  在硬环境方面,目前园区建有220kV和110kV变电站;有日供水量10万吨的工业水厂;有充沛的天然气供应;有包括公路、铁路专用线、码头在内的完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有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型园区特色的大型污水处理系统。

  在软环境方面,独特的文化是该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一方面,园区全力构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一站式服务程序、一条龙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让广大被征地农民共享园区建设成果,形成园区发展与群众致富奔小康良好的互动。

  争当承接先锋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近水楼台”,但承接产业转移能否“先得月”,关键还是要看发展。该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应势而为,借梯登高,将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首先,按照“主导产业—产业链—产业集聚”的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并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同时,园区还将依托政策扶持,加大建设力度。此外,该园区还将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园区合作,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以园中园、托管园、共建园、“飞地”等合作方式,与产业转移地以利益分成的方式共享税收和GDP等,实现一举多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可能”条件 积聚发展“增量”【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2010-04-16

合肥市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变不可能为可能,以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驱动工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工业产业结构走在了全国前列。

  洪涛:“这里是即将建成投产的京东方第6代液晶显示屏生产基地,这里占地不到600亩,总投资却达到了175亿元,也就是说每亩的投资达到了3400万元,而目前合肥市企业每亩的平均投资在220万元左右。”

  这样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项目落户合肥,是合肥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当初许多竞争对手都向京东方伸出 “橄榄枝”时,合肥市在区位、人才和家电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虽然让对方也心动不已,但竞争的天平并没有向这边倾斜。最终由于合肥市铁定心看中了这个对当地结构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项目,并史无前例地拿出了30亿元财政资金,终于使这个项目一锤定音,创造了30亿撬动175亿的佳话。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晓东:“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这个液晶显示产业认识非常深刻,对发展这个产业的决心也非常大。这条线的量产将填补中国在电视机这个行业里面液晶显示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由于京东方项目的落户,眼下合肥作为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正在加速产业集聚,仅到目前为止,就有包括央企和世界500强在内的13家企业进驻到了京东方的周边。

  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管委会经贸局局长  韦国华:“我们预计到2015年工业投资特别是平板显示基地投资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产值初步估计在2000亿元。”

  像京东方项目一样,投资46亿元的国内最大的低速船用柴油机基地---熔安动力落户合肥也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邹志明:“作为这个整台机而言,少则几百吨,多则上千吨,甚至最大的柴油机已经超过2000吨,世界上凡是搞这种产品的国家都要坐落在哪个地方呢,就是靠海临江主要考虑到运输方便。”

  为了争取到这个重量级的项目,这次合肥市又是以后天努力改变了先天不足。市里除了投资1亿元拓宽联通巢湖的派河,使它直接通到了企业的厂房门口,又筹集10亿元资金疏通航道、改造船闸,使硬件完全符合了船用柴油机这个庞然大物运输的需要。

  正是通过这样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产业承接,自2005年以来,合肥市引进的工业项目已达到了 2000个左右,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700亿元。仅今年3月份,全市的工业投资和产出就分别超过了100亿元和300亿元,两者都是2005年全年的总和。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   王厚亮:“合肥市在工业产值里面高新技术产业的 产值前年的时候是刚刚达到50%,去年达到了 55%左右,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都是不多见的,我们甚至比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点都不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经济发展3月份再立里程碑 2010年04月14日

 【核心提示】
  
  3月的合肥天气跌跌撞撞,乍暖还寒。3月的合肥经济却一路向暖,亮点纷呈,工业生产和投资实现“双突破”,经济发展再立里程碑。
  
  工业生产刷新纪录
  
  经初步统计,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继2009年3月突破200亿元大关,再迈300亿元新台阶,首次超过300亿元,达到304.99亿元,同比增加87.67亿元。实现增加值83.0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29%,比上年同月加快9.6个百分点。按有效工作日计算,日均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加3.38亿元。工业产销率为96.3%,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6.54亿度,同比增长15.0%。
  
  投资总量再攀高峰
  
  投资总量与工业生产携手并进,共同完成新年来的突破。经初步统计,3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3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53.8%,超过2005年全年工业投资(89.5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35.8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强劲增长,有力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扩张,对全社会投资贡献率从2月份的12.2%提高至35.6%。
  
  重点产业快速增长
  
  3月份,汽车、家电和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57.1亿元、62.5亿元、53亿元,合计完成产值17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为56.6%,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
  
  其中,全市生产汽车5.78万辆,增长56.1%;挖掘机0.16万台,增长59.0%;叉车0.60万台,增长59.6%;彩电35.27万台,增长49.6%;电冰箱160.29万台,增长14.3%;洗衣机109.62万台,增长47.0%;房间空调器59.47万台,增长1.4倍;轮胎外胎147.78万条,增长11.7%。
  
  外资外贸总体向好
  
  3月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户,总投资2194万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8亿元,同比增长80.7%,环比增加8.4亿元,比去年最高月份(13.1亿元)增加4.9亿元,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外贸易也保持较快增长。3月份,合肥市进出口总值为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1.3%。其中,出口3.43亿美元,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5.4%;进口2.82亿美元,同比增长88.7%,环比增长41.8%。
  
  财政收支增速加快
  
  3月份,财政收入35.22亿元,同比增长50.1%,比上月加快12.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46.5%,较上月加快7.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9.51亿元,同比增长11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份合肥四项经济指标同创历史新高 2010年04月13日

记者今日了解到,3月份合肥市有四项经济指标同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工业生产和投资实现“双突破”,赢得2010年首个季度的“开门红”。

  据合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高晓光介绍,今年合肥市前三月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明显扩张,3月份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单月总量同创历史新高。预计一季度全市GDP增速将超过去年同期14.9%的增长率,数据表明合肥市经济走向稳定较快增长轨道。

  工业生产、投资实现“双突破”

  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超过3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工业生产和投资的“双突破”实现了首个季度的“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全市1869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继2009年3月突破200亿元大关,再上300亿元新台阶。一季度累计完成产值已接近2005年全年总量。与此同时,工业投资当月突破100亿元,创月度新高,超过2005年全年工业投资。工业投资强劲增长,有力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扩张,对全社会投资贡献率从2月份的12.2%提高至35.6%。

  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源自重点行业

  3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5.2亿元,同比增长50.1%,环比增长20.7%。中部六省省会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第4,增幅位居第2。一季度,累计完成财政收入97.8亿元,同比增长35.9%。中部六省省会比,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位居第3,总量位居第4。

  据分析,截止3月底,合肥市实际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计163户,同比增加30户;实际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5户,同比增加19户。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重点行业税收入库数额大、增长快,是合肥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比上月多2倍

  据统计,3月份合肥市的市场主体继续增加,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3810户,环比增长近2倍。其中内资企业18户,外资企业10户,私营企业1399户,个体工商户2383户。

  截止2010年3月31日,合肥市实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接近16万户,其中,内资企业6783户,外资企业914户,私营企业52958户,个体工商户98066户。

  重点企业产销两旺

  3月份,汽车、家电和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汽车5.8万辆,家电四大类产品当月生产364.7万台(套),叉车当月生产6028台,挖掘机当月生产1552台,合计完成产值172.6亿元,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过半。

  工业品产销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尤其是重工业产销呈现近年来较好水平。其中江汽集团、日立建基、合力股份和美菱股份等企业产销率超过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经济圈“动”起来了 2010-4-8

“过去要一二十个公章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张纸、一两次联席会议就能解决,合肥经济圈发展构想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各方商量好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预计近两三年内,合肥经济圈将成熟,市民能真切感受到合肥经济圈的实际魅力。”昨天,出席合肥经济圈旅游局长第二次联席会议的省社科院研究员,也是《合肥经济圈蓝皮书》起草者之一的王开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欣慰地说。
    不断扩大的合肥经济圈
    昨天参加旅游联席会议的不仅包括合肥经济圈范围的5市1县,还有主动要求参加的岳西县。“合肥经济圈是个开放的经济圈,只要能够实现产业互补共赢,经济圈范围就能不断扩大。”王开玉认为,从当初局限于地级市到现在壮大到桐城这样的县级市以及寿县等县城,本身就说明合肥经济圈是在不断进步中,说明“合肥速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在。
    旅游抱团惠及6地居民
    “合肥经济圈内没有黄山那样的王牌景点,如果各地还‘各自为政’,旅游经济难以和其他地区抗衡。此外,光是6地范围内就有2000多万居民,旅游经济发展先从利用6地巨大的内需市场入手,这是我们在6地发放旅游优惠卡并建立彼此旅游营销合作计划的根本原因。”合肥市旅游局局长桑林兵认为,合肥经济圈旅游抱团是“正道”,今后将先从中短线、休闲游、自驾游开始互动。
    “合肥的江汽在六安建立配件厂,淮南用上瓦埠湖的水……很多事实都充分说明,合肥经济圈从内部产业对接开始,合理利用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对接共赢是可行的,此次合肥经济圈旅游优惠一卡通的发行势必还将带来合肥经济圈范围内交通、通讯等更多领域的合作与对接。”王开玉分析。
    “圈圈”相扣未来“无穷大”
    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合淮同城化……面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很多新名词,王开玉认为,存在即是合理的,彼此之间其实是相容、相辅相成的。“4+1不是等于5,也不是大于5,而是无穷大。”王开玉认为,合肥经济圈的成功打造对对接皖江城市带是最有效益的。“合肥经济圈城市将于6月23日上海世博会安徽周期间前往上海联合促销,并力争共同吸引700万游客来旅游,这本身就是一种与长三角、与世界的对接。”
    何为合肥经济圈
    2009年11月15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公示,这是“合肥经济圈”的全貌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根据规划,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四市及桐城市等周边地区,土地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合肥经济圈从以合肥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发展成为我国泛长三角的重点城镇群,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等竞争合作,实现中部崛起战略。
    按照规划,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20年,合肥经济圈国内生产总值预期180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合肥9000亿元、六安3000亿元、巢湖3000亿元、淮南2400亿元、桐城600亿元。
    按照规划,合肥经济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同时,合肥经济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奋力推动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 2010年04月01日

 “七剑”出鞘

  豪情直指3500亿!

  完美收官“十一五”,为“十二五”夯实基础

  昨天下午,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经信委主任王文松回顾2009年,谋划2010年,提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今年力争3500亿元的恢宏目标。

  2010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

  为了实现目标,合肥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今年将亮出“七剑”!

  第一剑:抓产出

  推动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合肥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注重运行调度,注重生产要素协调保障,注重企业产品促销,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尤其是宣传落实市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合政[2010]26号)、《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合政[2010]25号)。

  为抓产出,市经信委将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改项目和重大节能项目的月调度,抓好企业产销形势、价格波动、效益变化情况的运行监控分析,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同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工作预案,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配套生活设施和水电气问题,协调煤电油运生产供应,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在坚持去年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搭建各种产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间上下游产品协作和配套,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第二剑:抓投入

  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2010年,市经信委将力促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

  经信委今年将充分发挥工业投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重点推进京东方六代线、熔安船用柴油机、彩虹玻璃基板、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格力二期、中烟醋酸纤维“黄山”精品线、三洋机电工业园等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高产出。同时,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来凝练精选大项目、好项目;谋划一批投资超50亿元,甚至超100亿元的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项目计划并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更新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能级和推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转移创新。

  第三剑:抓转变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市经信委将推动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推动节能降耗,推动“两化融合”。

  根据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经信委将组织实施汽车、家电、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五大千亿产业规划,改造提升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壮大电子信息、公共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构筑合肥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经信委将打造一批重大企业创新平台,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争取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35家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编制重点领域节能专项规划;强化科技节能,推广节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组织实施50项重大节能项目;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重点推进工业、建筑、商贸等领域节能;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市场空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确保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同时,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推进融合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

  第四剑:抓振兴

  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2010年,市经信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抓好中小企业振兴计划、小企业成长工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同时,切实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速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经信委将加强政府与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动,及时推介优质中小企业,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大力推动担保、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以信托基金形式吸引政府扶持资金和民间资本;继续推进“融资小分队”进园区服务,完善中小企业“金融超市”网上服务功能,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信息。同时,依托合肥中小在线有限公司和省市共建的“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中小企业开展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人才培训、法律维权等咨询和服务。此外,组织实施《合肥市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抓好非公企业“四送”(送政策、送培训、送咨询、送服务)专项活动;以产业集群专业镇为突破,推进县域非公经济发展。一方面抓产业集群专业镇培育工作,确保今年再增加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另一方面开展产业集群专业镇交流、示范推进工作,按照“五个一”目标(即培育“一个创业园、一个担保机构、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一个典当行、一个银行办事机构”),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非公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第五剑:抓管理

  培育品牌效益型企业

  2010年,经信委将指导企业向管理要速度、要效益,持之以恒抓好产品质量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制定《加强企业管理指导意见》,引导企业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从今年起,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千人培训”计划。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做好产品质量法、标准法的宣贯,抓好促进企业创新品种、提高质量的技改项目,配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制定合肥《推进工业企业品牌战略实施意见》,引导支持企业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以品牌求效益,靠品牌促发展,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尽快形成合肥的优势品牌群。在汽车、家电等行业深入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合肥形成20个左右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

  第六剑:抓基础

  加强对工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2010年,经信委还将加强产业定位研究,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编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产业链招商意见;加强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配合有关部门提出水、电、气、运等工业支撑条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加强产业布局研究,配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提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意见;加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订发展目标,把握发展重点,使规划成为指导合肥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七剑:抓服务

  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10年,经信委将借鉴去年建立的省市领导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市直机关领导干部进驻企业、市经委县处级干部包企等工作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帮扶模式,建立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优化机关干部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以政治业务能力的提升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来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此外,经信委还将加强效能建设,结合机关机构改革,围绕委中心工作,强化各部门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绩效;加强机关的团结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关心干部职工成长,拓宽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渠道,重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建设一流的机关效能,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经济登上“近水楼台” 2010年04月01日

长三角曾是一个地理概念,然而今天却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经济概念。

  合肥携2102亿元GDP跻身长三角,起点不低。相关人士预测,拿到“入长”通行证,合肥经济发展有望以更快的步伐迈向新台阶。

  “世博经济”有外溢效应

  “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这次‘入长’的时机尤其特殊。”合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因为按照普遍观点,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召开的世博会,有不容忽视的“外溢效应”,世博会将对该地区带来深度影响,“后世博”时代仍然值得期待,合肥加入长三角恰逢这一盛事,无疑将在其中赢得更多合作。

  在嘉兴举行的长三角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明确表示,办好世博会这一全球性科技、经济、文化盛宴,需要长三角城市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不断放大世博效应,推动更大范围的合作发展。合肥加盟长三角之前,就一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博、对接世博,并借助世博会这一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合肥的国际知名度。下一步,合肥将立足新起点,努力在更广泛的参与中抢抓世博机遇,在服务中提升层次,以主人翁的姿态全方位做好世博会各项对接互动工作。

  据了解,目前合肥已确定选送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尖端科研成果“人造太阳”和科大讯飞语音软件等代表合肥科技研发最高实力的成果,到世博会上进行展示。世博会期间,合肥还将把招商引资工作贯穿始终。

  承接产业转移“近水楼台先得月”

  合肥加入长三角,与其他21个兄弟城市共同成长。“从外部城市变为内部城市,合肥将获取更多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合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预测。

  今年,国家已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合肥将主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产业布局的“两集群”、“两走廊”建设,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地和外来投资者的福地。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入长三角,合肥将迎来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为合肥的经济总量增长再助力。

  多领域合作不是梦

  “合肥将主动搭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平台,不断加强同先发地区的联系,在会展、金融、旅游等方面同长三角城市展开多领域合作。”合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负责人表示,此次扩容所涉及的城市,在城市群体中可共享信息,把握共同发展的态势。更重要的是,每个会员城市都应跳出“单纯自身层面”,在一体化上寻找融合的空间。

  据悉,在长三角各成员城市之间,现代物流整合课题、金融产品合作创新课题、世博主题体验之旅课题等已经相继展开,合肥参与其中,将有效加速经济发展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金龙: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 促进合肥新跨越 2010-03-30

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合肥、马鞍山等六市受邀参加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会议,并被正式接纳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会员城市。这是安徽城市第一次成为长三角“俱乐部”成员,标志着泛长三角已从概念变为现实,是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泛长三角的分工和合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作合作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要求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8月份,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要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此后,在我省的不懈努力和长三角地区积极响应下,泛长三角交流和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泛长三角区域各地的共识和行动。

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差异也不断扩大,特别是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拉越大。长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高地,成为推动和带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上个世纪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所有这些战略目标都是防止区域差异过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加强泛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和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各地区整体抗风险能力,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推动这些地区的繁荣发展。同时,加强泛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和合作,客观上要求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为全国更大范围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探索有益经验。

提升长三角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需要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圈和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16个城市以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GDP,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全国二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的比重都相对偏小,集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同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约束逐渐显现,已成为阻碍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借鉴国际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提升长三角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必须扩展长三角经济空间,形成一个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容量大、交通条件好的经济腹地。积极吸纳周边地区参与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面配置资源,促进长三角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提升原创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地发挥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主导性地位。

发挥合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需要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了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02.12亿元,增长17.3%,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但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原因,总量不大、发展不足、发展不强仍然是合肥当前的主要矛盾,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仍然是合肥当前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长三角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高、对外开放度高,当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升级的重要阶段。主动接轨长三角,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将有助于合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合肥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借助长三角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升合肥经济发展层次与国际竞争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7: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非公经济增加值去年破千亿元 2010年03月22日

记者从前天召开的市工商联十二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上获悉,合肥市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去年增加值破千亿元,非公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了53%。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合肥市共有私营企业5.3万户,注册资金950亿元,较2008年新增私营企业1.16万户,新增注册资金120亿元。个体工商户9.9万户,新增2.9万户,注册资金41亿元。外资企业1021户,新增132户。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数达125万,占全部从业人数的41%左右,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1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高于全市生产总值17%的增长水平,非公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了53%,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为全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市工商联共有会员17957人(户),新增568人(户);县级工商联7个、办事处1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基层分会94个;团体会员56个,其中,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市场商会42个;原工商业者老会员214人。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合肥市民营企业家信心百倍,坦然应对。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工商联的调查显示,合肥市非公企业对应对金融危机大多有一个比较乐观态度,75%的企业超负荷运行或正常运行;75%的企业表示有信心顺利渡过难关;64.59%的企业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08年,22.94%的企业预计增幅超过2008年,只有14.58%的企业预计销售收入可能出现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9 02:58 , Processed in 0.07668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