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GYG

【上海城规设建道路】连载[2011上海就号称高楼世界第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08: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上海号称高楼世界第一视频在首页首层!

评:虽有加层内容,但仍是矮胖低扁结构模式,是老旧厂房基础上的升级版,空间利用“严重缺乏”?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功能改造进展顺利 2012年6月22日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8684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06: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上海号称高楼世界第一视频在首页首层!

评:直白说,就是提高空间充分利用的容积率,高聚集的规、设、建,不仅是产业的结合,还要把有看头、好白相、真开心的这种游客、投资人必选的元素,包括摩天的元素结合进临港新城的规、设、建,这叫高智慧。否则,临港和上海许多新城壹样,短时期内仍然逃不过是“空城、死城”的命运!

建设了8年 怎么还像“住在村里”
发布时间: 2012年6月15日 来源: 解放日报
    政协委员直陈: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缺规模,临港“人气不足” 浦东新区回应:将加快产城融合,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体系
    “目前临港地区的常住人口很少,不要说夜晚,甚至连白天人也很少。”市政协委员、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作为第一批入住临港地区的居民,对临港的“人气不足”深有体会。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常委专题协商会上,潘迎捷谈起切身感受:自己每年大约在那里住100天,感觉“还是住在农村里”。
“临港地区建设8年,产业初具规模,但人气不足尤其是不能聚集大量优秀人才,可能成为下一步发展瓶颈。因此,产城融合发展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委员们谈道。
    事实上,人气不足在郊区新城或开发区带有一定普遍性。政协委员左学金在分析原因时表示,“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较多地考虑了新城的产业功能,考虑人的需要不够。”但每个区域又各有 “病因”,临港地区的问题则出在 “低密度”开发。左学金认为,临港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缺少规模经济,这是配套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地处偏远,缺少便捷的交通系统,也是临港地区人气不足的原因之一。潘迎捷说,从浦东机场到临港,距离大约15分钟车程,但这条快速路一直没打通,现在仍要走40分钟,而且道路坑坑洼洼,车辆颠簸得厉害。“交通不便,即便这里有限价房,工作在张江的人还是不会住过来。”
    左学金建议,临港地区应实行紧凑型开发,降低开发强度,提高开发容积率;实行混合功能开发,从某一空间来看,可能要突出某一主要功能,但要辅之以其他配套功能;实行滚动开发,即先在较小空间范围内高强度开发,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带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建设,集聚人气。政协委员毛佳睴认为,产业发展,需要城市服务功能的支撑,包括就医、就学、养老等。另外,可以优先考虑发展针对先进制造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对口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发展教育本身也能集聚“人气”。
    对此,临港产业区管委会、浦东新区政府回应说,临港地区正依据“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今年将率先启动综合区5平方公里先行区建设,目前此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争取年底之前使综合区开发在年内有实质性启动。同时还将启动临港北站商务区建设,实施“531”开发方案,即推进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区和1平方公里先期启动区建设。
    为加强产城融合,临港地区还将加快推进南汇新城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一批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区的生活配套体系。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南汇新城将建设1条商业街、2个商业中心、10家星级酒店,导入人口10万,吸引企业1000家入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5: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汇最大“城中村”改造 消除隐患创新管理2012-06-25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87146.html
  城中村又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是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间产物,城中村往往被列入动拆迁的范围,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能拆迁,因此村内各类无证经营的摊贩和小商贩聚集,大量违法建筑搭建,治安状况堪忧。
  徐汇区华泾镇东湾村就是这样一个城中村,今年镇里对东湾村进行了重点整治,一系列创新管理也逐步实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徐汇区这样繁华的中心城区,居然还隐藏了一个占地达80亩的城中村,位于徐浦大桥下的东湾村,道路狭窄污水横流。村里还有个大型废品收购站,一到夏天就散发出阵阵恶臭。外来人员的涌入,使得村里违法建筑大量搭建,再加上许多小发廊、黑网吧等无证经营场所,不仅存在消防隐患,涉黄涉赌及偷盗案件也时有发生,居民们苦不堪言。
  村民 潘先生:“小偷小摸多得不得了。”
  徐汇公安分局华泾派出所社区民警 赵峰:“外来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平时的治安性纠纷,治安类案件发生的频率比较高。”
  上个月,徐汇公安分局牵头工商、食药监、城管等,组成200多人的执法大队,对东湾村开展大连勤整治行动,行动当晚破案各类案件四起,行政拘留三人,并取缔了数家无证网吧和游戏机房。同时清查出租房屋670多间,查验比对身份信息843人。
  整治行动后,东湾村随即启动常态管理改造,部分通道铺上新地砖,道路两旁装上路灯,最让居民拍手称快的是,废品收购站被全部牵走,原址上建起了一个临时疏导点,作为村里的菜场。
  从7月份开始,全新的物业式管理将进驻东湾村,两个进出口将建起岗亭,并安装智能化识别系统,政府还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村内保安、保洁等问题,同时镇政府还将在东湾村修建社区事务受理点,提供外来人口登记、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
  徐汇区华泾镇党委书记 范康新:“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宅基地(城中村)这个东西早晚是要拆除的,今天我们去投入一点,合不合算但是整治好以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改善了,他们是高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06: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原来工程审批还如此烦杂,把关道道,照理工程应是优质的,工程应具有人为本多功能,更能顾及到国际大都市应有的品味与幻想要的亮丽的景观融为壹体。但杨浦就摩天指数评判却是全上海最低之一的区域。加快审批要清除甚至杜绝广摊铺的内容,增加与提升国际大都市相关指数通盘考虑的内容。

杨浦区启动工程审批“一站式服务” 跑11家政府部门只需进一扇门
( 2012年7月2日 )
  今后,在杨浦区办理建设工程审批事项,不用在各委办局之间一次次奔波、盖章,只要进一扇门就行了,且大大“提速”。7月2日上午,杨浦区建设工程受理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区发改委、建交委、规土局等11家部门进驻这里,一站受理、一门统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行政审批周期,原需要400多天,现可缩短三分之一。
  时下,行政审批环节多、效率低,成为制约建设工程项目进程的关键因素。“少进一些门,少找一些人”是许多办事人的共同愿望。为优化工程审批环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杨浦区政府在宁国路121号成立了建设工程受理服务中心。中心建立了一门式受理服务平台,设置了首席代表岗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单位的行政审批权向受理服务中心集中,将已经集中的行政审批权向首席代表集中。目前,区发改委、建交委、商务委、民防办、规土局、房管局、绿化市容局、环保局、卫生局、消防支队、交警支队等11家政府部门已全部进驻中心,设置首席代表及受理员42名,涉及行政审批事项近50项。
  受理大厅开设18个受理窗口,提供敞开式、面对面、近距离的服务。中心还建立了“杨浦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集成系统”,按照工程审批流程,将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中,统一办理、统一监督,行政审批进度一目了然。中心还设置了咨询导办区、自助服务系统、电子查询触摸屏、排队机、信息发布区等区域。办理事项均实行“阳光操作”,办事人员可通过同时以触摸式电脑查询、液晶屏幕显示等多种渠道查询办事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06: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继续农村盖房模式,为何这么说,如此超级巨大的城市,盖如此低矮甚至有短桩基莲花小高层,就如同象在搭蒙古包,这就是广摊铺的模式,仅功能单一,为急需的住,为赶紧的拆迁,赶紧找块地,盖了也就盖了,规划局不考虑这些建筑与整个上海城市、与上海四个中心、与上海国际旅游城市、与上海整体的城市景观有什么关系?根本没时间来认真仔细考虑这种问题。盖了也就盖了,有限的城建资金就仅仅为解决单一问题,而白白“浪费”掉了。低素质的“七大姑八大姨”工程队,甚至是无资质的“打壹枪换壹个地方”的建筑游击队又有机会混进来大赚壹笔了!全市纳税人和全体市民,再次为低品质、低品味、为匆匆忙忙的规划而买单,共同分担起单一功能进而是侏儒式面目的建筑“成果”而被“共享”!上海又多了壹处板刷平状不显山不露水(做好事不留名,保持低调保持低矮)的隐藏式景观。上海人的精明加聪明,在城规、设、建上已异化“蒸发”得无影无踪!与香港最近的启德类似保障房的建造,同时与打造游轮码头景观结合的城建理念,有天壤之差!

浦江宝邸保障房项目开工 将提供3500套保障性住房
( 2012年7月2日 )
  日前,上海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之一的浦江宝邸D块项目全面开工,两年半内可全部完工,提供3500套保障性住房。
  浦江宝邸D块项目东至汇驰路,南至机场高速公路,西至三鲁河,北至江文路,西侧与北侧是已建成的浦江宝邸B块和C块。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建有14至24层的住宅共30幢
  今年,上海计划新增供应770万平方米、11万套保障房,目前进展顺利。青浦新城一站项目本周迎来首批85万平方米住宅结构封顶,具备搭桥供应和销售的条件,预计今年可提供动迁房房源3785套,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源2754套。这批房源的售楼处已正式开放迎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近来城建消息多了起来,似乎是对城建意见的回应或巧合?

铁路金山站展露新姿
( 2012年7月5日 )



  7月5日上午,上海金山铁路沿线最大的新建车站——金山站站房工程完成装饰,为金山铁路的顺利通车创造了条件。金山站是金山区与上海中心城际快速市域列车线的始发、终到站以及长途汽车、公共交通等旅客换乘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4: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市今年将建19个综合交通枢纽( 2012年7月6日 )
  记者从7月5日召开的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获悉,本市着力推进大型居住社区、轨道交通和郊区新城的配套交通枢纽建设,将新建和改建一批公交停车保养场项目。
  为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市交通港口局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对所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摸底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交通客运枢纽115个 (包括区县项目),已建成公交停保场38个。在建项目共26个,其中综合交通枢纽22个,公交停保场4个。2012年计划建设项目20个,其中综合交通枢纽19个,公交停保场1个。2013年至2015年计划建设项目40个,其中综合交通枢纽23个,公交停保场12个,充电站等其他项目5个。
  同时,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大型居住区社区基地共涉及9个区,约50个基地。

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 (2012年7月6日 )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58号)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本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发展战略。

  包括:(1)增能扩容。全力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机衔接、换乘便捷的枢纽网络;继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和更新改造,提升轨道交通运能;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和准时性、可靠性;进一步完善水上渡运码头设施和功能。(2)综合协调。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水上公共渡运为辅助、信息系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3)深化改革。继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规模经营,建立和完善区域经营适度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公交行业服务水平。(4)管建并重。在扩大设施规模、提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设施建设和科学管理并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提升并举,以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以高效管理提升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2-7-7 06:32 编辑

评:似乎在为广摊铺、低扁矮胖、无摩天趣味、小气度、小气派、小气势、小看头、不伦不类辩解?请问有数据支撑吗?请问难道陆家嘴是高耸入云、冰冷坚硬?游客不爱去吗?徐汇滨江的城乡发展,目前观光走廊已初步成形,请问当下有多少游客?不要重走临港的八年城建之路,搞到最后还象个农村。你会说那是个别政协委员的壹嘴之言。
    昨天耳边刮过,好象是凤凰台网评天下报道,香港被英壹较权威刊物壹时忘记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显然又得第一名,大陆城市就连北京、杭州无壹上榜。这是原话大意。上海大大落后是板上定钉了,反思吧!借浦东区长的话是自娱自乐吧!

上海大都市城乡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聚焦创新转型
( 2012年7月6日 )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作为城市发展龙头和引领的城市规划,也正向着更加以人为本和科学持续发展的轨迹加速转变。根据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开展的上海大都市城乡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浦东前滩地区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黄浦江南段功能重塑的关键,与徐汇滨江地区形成滨江“双子星”隔江相望。
  浦东前滩地区位于川杨河与中环线 (华夏路)之间,总面积约2.83平方公里,沿黄浦江岸线长度为2.3公里左右;一江之隔的徐汇滨江地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浦西片的中心位置,紧邻世博会规划区、中环线(上中路)和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439.10公顷,黄浦江岸线长达4公里。与世博园区一样,这对滨江“双子星”都具有区位优越、腹地广阔、岸线绵长、滨水资源丰富等众多发展优势,区内有多条道路干线及轨道交通线路经过,是中环以内少数可大规模、成片规划开发的滨江地块。
  世博会后,包括世博园在内的滨江区域,成为未来上海滨江开发的重点地块。滨江商务区不再高耸入云、冰冷坚硬,这是“后世博”、浦东前滩、徐汇滨江等新型商务区与传统CBD最大的不同。“我们在规划上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合理布局复合化的城市功能,精心打磨生态和文化两个环境。”市规划院院长张玉鑫说:“黄浦江两岸核心功能区未来将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将是市民休憩娱乐的重要公共活动中心。”
  在央企总部相继入驻的世博园B片区,规划用地面积18.72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但建筑高度大部分只有50至70米,一般为10层左右的小高层(评:为倒卧短桩基的莲花小高层,为工程游击队预留空间!)。在浦东前滩,规划建筑总量将被控制在350万平方米以下。“上海的里弄风情,将在浦江之南得到延续。”据规划专家介绍,在“后世博”文化博览培育区和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弥足珍贵的近代工业遗产则将得到更好的留存和展示。规划方案显示,文化博览区规模达到了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博物馆群,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未来,现代工业博物馆、船舶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将在此建立,把江南造船厂等黄浦江沿岸众多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很好地保留和利用,传承中国工业文脉、凸显上海地方文化。
  未来,在徐汇滨江和浦东前滩,将会出现更多的公园绿地、更便捷的步行道路、更优美的天际线,“还江于民”的设计原则贯穿始终。
  根据规划,浦东前滩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00公顷,保障步行出行5分钟即可到达绿色开放空间,围绕东方体育中心,滨江绿地由江岸向腹地延伸,像一根根绿色手指伸入建筑群当中,与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开放型体育公园和生态绿道,营造生态、自然的整体氛围。规划还要求建筑的地面及地下空间进行整体协调、共同开发,并将商业、餐饮、休闲、地下车库等服务设施与地铁、地下过街通道等公共设施联通,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各种需求。着力塑造地区归属感、亲切感,打造生态型、街坊式的复合商务区和“24小时魅力城市”。在徐汇滨江地区,公共绿地用地面积也将超过34公顷,在龙腾大道将布置30米至200米的休闲绿化带,而在云锦路,则将利用龙华机场飞机跑道空间打造带状绿化广场,以此带动云锦路两侧地块的综合开发。
  除了强调城市环境品质,上海城市规划的理念转变,还体现在强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注重民生宜居指数等多个方面。在崇明,基于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新一轮土地整治将充分落实土地管控要求,重点对养殖水面进行退渔还耕,使之成为未来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同时改善滩涂土壤质量,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明确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在今年上半年获批的多个大型居住社区规划中,规划专家在保障中低端收入阶层住房刚性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居住区选址与周边地区功能的结合,避免使大型居住社区成为划地而建、为了居住而居住的“无源之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世博后,在城建模式的选择上,上海好象抛弃香港模式,选择“生态的宜居的”平壤模式。图是在新华网上看到,故转载:

朝鲜平壤建筑,背景与上海城区城郊普遍低扁矮胖建筑,没多大区别吧?抽去上海那些似乎是屈指可数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与二、三线城市建筑几乎同步,互相“辉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城市互相间的竞争,分值咬得相当得紧,就象110米跨栏跑,都在“秒”的差距间竞夺!尤其是具象的城市建筑竞赛,更是十分地“惨烈”,上海的摩天优势、国际大都市的所谓繁华优势,在上海到处低矮扁胖、广摊铺的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掉以轻心地规、设、建造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渐地白白里地丧失葬送掉!

看朝鲜平壤建筑,与非陆家嘴地区,并无多大的差别吧?平壤人难道会鸟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柳京”的底座可能就是上海三巨头底座的总和?据我不太专业的知识,国内摩天大楼的驱干宽度,至多不会超过60M,一般在50M。
上海的城建水平,将来很可能也只能与大陆的一线城市十分接近的较量,优势每天都在缩小,在吃累中在挣扎中赛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重庆亲戚过去来上海都要玩上几天,现在来上海开会或是开车来拉货,均当天来当天回,上海摩天魅力在他们眼里,与重庆比较已基本不在,同样是保障性住房,重庆的起点或叫高度可能要超越上海。
朝鲜平壤小全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平壤小全景



    如果上海对有限的规、设、建资金大手大脚,很可能在未来新壹轮竞争中是败北的结局。举个简单的似乎是可笑的生活小事中的细节例子(为的是让所有知道加减的人都能看懂),上海阶段资金就象壹整桶水,北京是大半桶水,重庆是半桶水,如何有效利用?上海如果仅单一功能的运用,将水淘完米就倒掉;而北京知道淘米水经过浸泡青菜能清洗掉残留农药,这就是大半桶水的第二次运用;重庆在北京的基础上把浸泡青菜的水冲厕,这是重庆半桶水的三次运用。上海还要去找水浸泡青菜,再找水冲厕。如此这般,上海就是资金运用的“杠肚”了,北京会在精明计算的节约中略超胜出,重庆会在精明加聪明的节约中超出上海、北京,追赶上来。
    我说上海除几个亮丽地标建筑的建造外,其它的城规、设、建,普遍存在着对稀缺土地资源广摊铺的大手大脚,对空间布局的大手大脚,没有把所有上台面的建筑均纳入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上海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建设(整个城市景观格局)、与打造上海大文化、大影视、创新、智慧的国际都市等,进行全面的通盘考虑、规划、设计,很可能只考虑广摊铺的建设,有利于权桌下“壹亩三分自留地的种植”,这将造成国家资金、纳税人税款、广大市民血汗钱的极大浪费,拖慢上海四个中心、上海国际著名旅游城市、上海大文化、大影视、大创新、大智慧的国际大都市等的建设步伐。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城建模式是:要么不建,保持原生态的绿山坡地;要建就高聚集高智慧的建造。与徐汇滨江的自谓生态宜居有本质区别,香港的生态是原始生态不“开刀”不动壹丁点!
    上海城规少数人可能老想着要照顾到只能建造30层以下的低资质的工程建筑承包商甚至是工程建筑游击队,能低门槛地进入,从中也可有“灰色”利益。交通方面是黑三轮、黑摩的,稍许挤压它们点空间;旅游是黑车挤压点它们生存的空间,不考虑彻底清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5: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对不住,想起来了,是英国的《经济学人》评选香港为201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二位凤凰主持人都“装出”谦虚样,说连杭州、北京这样的城市都没上榜,这太夸张了吧!其实他们内心是高兴的。上海的名字,提都没提,显然上海的城规“功没大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6 04:32 , Processed in 0.04597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