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7-9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的雄安新区骄阳似火。走进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460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工作,365套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雄安城际站枢纽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奋力推进基础底板施工和铁路站房土方开挖施工;在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国内首个净零碳交通建筑——航站楼地下结构施工已完成。
这一幕幕体现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场景,正推动雄安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在新中国历史上,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注定是新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2024年4月1日,历经七载光阴,雄安这座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城市雏形全面显现。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7年来,“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白洋淀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65.5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1+4+26”顶层规划体系中,“1”是指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引领,“4”为《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个综合性规划,“26”为支撑新区总体和起步区层面的能源、交通、产业、市政等专项规划。
在“1+N”政策体系中,“1”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的配套实施方案,第一批已经出台了12个。
李国平介绍:“雄安新区的规划,是着眼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关键之举。‘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同时也为我国其他特区和新区的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径和新经验。”
《总体规划》确立了雄安新区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打造创新发展之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总体规划》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发展主要靠创新驱动。
在北京与雄安共建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处处弥漫着创新的味道。在那里,一家家科创型企业在洽谈入驻,他们希望能够在“雄安中关村十条”专项支持政策的加持下,实现企业创新研究的突破。
在科创中心,一项项雄安科创成果在大屏上展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还滚动着众多科技成果交易信息。全方位、高标准、一站式的科创服务体系已经在这里打造完成,全面助力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聚集企业已达97家。
除了创新驱动,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建设也取得新进展。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星网总部正在进行精装修和南广场雨棚观感提升施工,中国华能总部正在进行精装修施工、深化天花工程、幕墙施工等,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启动区疏解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招商、中交、华序府市场化配套住宅已开售并逐步交付,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已开学开诊……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2024年,注定是雄安从“新”出发、向“新”突破的一年。“雄安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未来发展蓄力。”雄安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