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4 03: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 ... t_942347.htm?div=-1
广州十三五发展蓝图缓缓展开
黄金三角区撑起珠江两岸泛CBD
2016-02-02 羊城晚报 记者/许琛
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日开幕,《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下称《草案》)提请人代会审议。描绘着广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缓缓展开,亮点纷呈——
纲要摘登:着力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服务经济,打造形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集聚区。
解读:“黄金三角区”的概念将在广州的城市发展中充当平台构建的角色。珠江新城已经基本建成,是传统CBD;国际金融城专注金融,是CBD的核心产业,弥补珠江新城的不足;琶洲以会展起步,现在又拓展互联网集聚区,注重新兴产业。三角区形成的珠江两岸泛CBD,提供了国际级大都市的平台格局。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彭澎
“黄金三角区”城市概念
亮点1
纲要摘登:构建一江两岸三带,就是以珠江为纽带,把沿岸的优势资源、创新要素串珠成链,构筑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总体布局上,聚焦珠江、流溪河、增江和东江水道沿岸一定范围,实施珠江沿岸整体规划,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
解读:相比于三带中的经济带和创新带,景观带的提出更有意义。一江两岸三带交代的是广州创造宜居宜业城市的趋势。经济带和创新带更多是在宜业方面,但广州打造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对就业人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宜居提上议程。过去珠江两岸的景观带集中在城区,面积不大,《草案》中则将前后航道和江心岛等资源都纳入其中,旨在打造城市名片。新的珠江景观带概念,涉及对珠江两岸的保护,涉及到天地线和生态历史文化,给未来广州留下空间。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 黄石鼎
一江两岸三带
亮点2
搭建“空中丝路”
亮点3
纲要摘登: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成白云机场第二航站楼,推进第三航站楼、第四第五跑道、第二国际货站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开展第二机场规划选址。支持开辟国际客货运航线,做大做强“广州之路”品牌,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积极申报“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积极争取航权航线开放,争取支持开设更多国际直飞航线。
解读:白云空港一度申报自贸区,但最后未能成功。而空港经济在全国及世界的地位很高,是最高端的产业需要。发展空港经济或国际航空枢纽中心,第一是吞吐量、航线数量。第二是空港经济,空港物流、飞机维修、空港展贸、食品加工等等都有很大空间。第三是通用航空。现在来看,广州承载这些产业的基础更好,由于产业链很长,科技含量高,是可以当作战略性产业来谋划。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彭澎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亮点4
纲要摘登: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整体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坚持网络建设与枢纽建设并重,重点发展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线网工程,优化客货运枢纽布局,实现与周边城市对外高速互达,城市内部互联互通,建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管理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枢纽城市和公交都市。
解读:从广州自身出发,未来的国际地位来源于华南地区的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打造,这些亟须一个国际性综合交通大枢纽的帮助。从国家战略来看,新一轮对外开放,重中之重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广州在其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机场之一,广州港的吞吐量名列世界第八,国际性交通大枢纽的格局已经初具雏形,未来高铁、航空、城际铁路甚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加快进程,广州真正做到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服务大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 毛艳华
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亮点5
纲要摘登: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切实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和科学家作用,集聚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解读: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商贸文化在全国都有地位,不可忽视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作用。除了科技创新外,更应该提出全面创新的概念,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广州集聚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度创新是广州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还拥有国家新区和自贸区的特殊政策,拥有广袤的创新空间,全面创新将为广州带来可观的改革红利,让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周林生
停车发展产业化
亮点6
纲要摘登:建立合理的停车土地供应、收费、建管、投融资机制和优惠政策,积极发挥停车价格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经营公共停车场,推动停车发展社会化、产业化。鼓励推广建设智能、高效、节省土地资源的立体机械式停车位(库、楼),进一步提高停车位供给。
解读:从《草案》中可以看出,未来解决停车难问题,政府更多还想引入社会资本。不过,机械停车位涉及到容积率、产权、租金限价等困境,《草案》提出了机械停车位的美好前景,未来还需要政府从机械停车位的简化审批、盘活闲置地、全免许可证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这才能真正吸引投资者进入机械停车位的投资领域。
——广州市停车场协会副会长 潘国璠
打造慢行系统
亮点7
纲要摘登:编制慢行系统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和完善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居住区、公交枢纽、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完善照明、标识设施,形成连续、系统的城市步行系统。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按照核心区、外围区与生态区三大分区的慢行出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慢行规划实施方案。到2020 年,居民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方式分担率12%,轨道站点的自行车集散方式比例达到20%。
解读:这是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打造广州慢行系统,这意味着在广州核心区域,将会全面联系上慢行网络,让慢行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在一个城市中,有快必须慢,广州陷入目前的拥堵状态,慢行系统未来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草案》中的说法能付诸实施,到2020年,使自行车出行达到12%,这将大大解决出行中换乘和接驳的功能。不过,这需要广州出现大量良性的慢行系统,才能出现这样的数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 黄石鼎
来穗人员市民化
亮点8
纲要摘登:进一步调整完善积分制入户政策,促进长期在穗就业和居住的来穗务工人员落户。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积分制为办法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保障来穗务工人员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解读:居住证作为新的制度,存在很多磨合的空间,广州正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证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积极拓展居住证的社会应用功能,目的在于提升外来人口的质量和结构。《草案》中,将居住证和积分制结合起来,随着基本公共服务的不断提升,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广州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人口,居住证提供给外来人口最大的好处,具有管理的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融合,让外来人口生活得体面,保证底线公平。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
力争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服务业发展预期:年均增长8.2%以上;到2020年达到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0%左右
工业发展预期:年均增长7%;到2020年达7400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年均增长必须不低于7.3%;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倍
“十三五”关键词
三大战略枢纽——
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培育和拓展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核心依托,也是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撑。
国际航运枢纽——主要依托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加快自贸试验区发展,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市区散货码头功能逐步迁出,建设商务港,巩固提升千年商都的优势。
国际航空枢纽——主要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努力建设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拓展广州产业发展新空间。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要依托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成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