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7 16: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中的福州地铁6号线吴航站,距长乐南山公园入口仅100米。

站在南山之巅,背倚三峰寺塔,郑和史迹纪念馆中最重要的文物当数“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伺风开洋时镌立的,它是现存的惟一由郑和亲笔撰写的石碑。郑和碑高162厘米,宽78厘米,厚16厘米,碑座高29厘米,碑额镌“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计1177字,历述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前六次下西洋的经过和成果,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务,以及在长乐修建寺、宫、殿,刻碑、铸钟的情况,是郑和下西洋和中外交往史的珍贵文物史料。
馆中的另一件重要文物是三清宝殿铜钟,俗称郑和铜钟,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为其所建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郑和铜钟高68厘米,钮高14厘米,口径49厘米,壁厚2厘米,重77公斤,饰纹优美,铸工精良,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双龙钮柄顶。上部5组八卦纹,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字。下部铭文5组共54字,每字1.8厘米见方,记载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郑和、王景弘铸造铜钟,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
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碑)曾随南山天妃宫毁坏而湮没,1930年被当地农民偶然发现,移置长乐县署珍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担心沦落敌手,郑和碑与郑和铜钟一起被运到福建内地南平保存。抗战胜利后,郑和碑被运回长乐,现保存在南山郑和纪念馆。郑和铜钟没有运回长乐,原件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南山郑和纪念馆内的铜钟是复制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