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28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新闻网讯 这个夏天,居住在老城区的人们发现,那里几乎所有的文物建筑都“有了动静”——里面的居民陆续搬出,文物四周的房子被陆续拆除,而且还入驻了施工队。这次由市房管局牵头,市文物局等部门参与的修缮工程,今年将集中维修29处文物建筑,这也是太原府城古建筑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修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正是因为太原府城、晋阳古城和明太原县城中大量的文物遗存,太原于2011年初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阳古城考古发掘已进行多年,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也于去年展开,而9平方公里的太原府城里,明清和民国古建筑密布,但大多作为民居使用多年,所以文物修缮难度不小。今年年初,市长耿彦波实地踏勘了府城内所有的文物古建,提出要尽全力保护这些不可移动的历史遗存。集中修缮由此展开。
此次大修的古建筑有:教场巷22号院工程师住宅、精营东边街17号院牺盟会旧址、教场巷6号和7号院、精营东边街2号院、精营南横街3号和5号院、双龙巷片区、普光寺、古圆通寺、文殊寺、万寿宫基督教总会、西校尉营关帝庙和奶奶庙、皇庙周边、鞭巷书业诚旧址、亨升久旧址、皇华馆历史民居8号院、省议会旧址、浑源会馆、南肖墙关帝庙和浙江会馆、钟楼街120号民居、教场巷关帝庙、靴巷41号民居(万文堂)、靴巷53—61号民居、坝陵北街7号院及双龙巷民居等。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武瑞是方案设计的参与者。他说,这次保护工程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文物本体真实性不受损坏,二是文物历史环境完整性不受损坏。比方说,有一些古建的地面已经低于外面的路面达到1.5米。经过研究,他们认为不抬高地基,因为这个高差就是文化层,原封保留有助于后人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为大部分古建都作为民居使用,因此首先要做好动迁工作。58岁的老李在位于西缉虎营的普光寺院里住了21年,是那里居住时间最久的住户。不过他马上就要离开这里,搬入位于赵庄的安置房了。“我家在16层,70多平方米,”他难掩喜悦,“一家三口住没问题,还敞亮。”他说,普光寺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了西缉虎营小学办公室,后来周围又陆续建了不少房子,成了学校职工宿舍。近年来这里探寻普光寺的媒体记者、古建爱好者络绎不绝,大家都十分关注这个古建筑的命运。据初步统计,此次保护工作将有1083户居民得到动迁安置。
作者:宏亮
责编:张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