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4 1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航运枢纽岌岌危 老本还能食几时
2014-01-28
香港竞争力每况愈下,继失去全球第一货柜港口地位、沦落全球第四后,航空业又面对周边地区的严峻挑战,扩建赤鱲角机场、兴建第三条跑道已是刻不容缓。只可惜,香港凡事泛政治化,内耗不停,弱势港府又无法排除阻力,基建寸步难行,香港随时失去区内航空枢纽的地位,决非危言耸听。
深圳机场早前搬迁并计划扩建第三条跑道,港府这才如梦初醒,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强调第三条跑道不能再拖,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昨日交代具体情况,指今年第三季将完成第三条跑道的环评报告,最快十年后才能完成建造。时间不等人,一年后,机场每小时将有六十八个航班升降,达到饱和状态,虽然当局可以透过技术革新及增设停机坪进一步提高班机升降的密度,但总有一个极限。再说,同一条跑道上的升降次数过于频密,意外风险亦会随之上升,可见建设第三条跑道确有必要,而且愈快愈好。
事实上,随着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区内对空运的需求急剧上升,航空网络亦在不断完善。放眼邻近地区,除了深圳及广州机场扩建计划雄心勃勃,泰国曼谷机场第三条跑道将于二○一六年建成,新加坡樟宜机场已计划建造第四条跑道,而韩国首尔二○二○年前更将建成第五条跑道。相对各地争夺航空业增长的大饼,香港却慢条斯理,坐而论道,实在是咄咄怪事。
不论是维持航运业枢纽地位,还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兴建第三条跑道都不容再拖。早前有大学研究显示,若充分利用第三条跑道,每年可为香港带来近四百亿元的经济收益,有关基建显然是产出大于投入。而第三条跑道之所以至今好事多磨,表面看是市民环保意识上升,担心新跑道带来空气污染、噪音及影响海洋生态,其实根源在于历届政府无能。回归十多年,施政空转,几乎一事无成,若不是当年港英政府推动玫瑰园计划,机场至今恐怕还在启德,当然也不可能有后来的邮轮码头计划。
航空业后继无力,正是香港优势全面衰落的缩影。曾几何时,香港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如今落到新加坡、上海及深圳之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产值占中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现在已不足全国百分之三,再过十年将不足百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单以城市论,长期在全国独占鳌头的香港,近年相继被上海及北京超过,今年更将被广州赶上,再过三年深圳亦将后来居上。香港由国际大都会沦落为中国二流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一百多年间积累的老本,差不多已被食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港府仍然没有危机感,如果部分港人的心态仍停留在上世纪风光时代,以为香港根底深厚,无惧竞争,这与当年的“夜郎自大”根本就没有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