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0-28 20:2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了一篇关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目前规划建设的视频,看完后,心中百感交集,不觉回想起雄安与保定这些年来的种种关联,有感于斯,遂作此文以记之。
一、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保定当年提出要规划建设环城水系,这在很大程度上确是受到了雄安新区水系规划建设方面影响并进行了借鉴。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建设方案中,由片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通津河、槐香河、红莲河等9条水系,环城流过,周围建设有金湖公园,悦容公园,容东体育公园等共计大小56个公园绿地,形成了容东片区水系生态绿带。
类似,保定大水系建设项目,即环城水系一、二期,其设计理念和规划方案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城区府河、一亩泉河、黄花沟等多条水系河流穿城、绕城而过,城区建设有东湖公园、北湖公园、黄花沟公园等6个主题公园、3段滨河带状公园、体育运动场地70余处,营地40余处等。这同样形成了保定古城环城水系生态绿带。
二者在规划设计理念、建设方案、效果布局等方面极为相似。不论对于雄安或保定,环城大水系建设,有诸多益处。
1、环城水系河道两侧一般都会种树植林,不觉中就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
2、平时可以将其作为环河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举办环河马拉松比赛,比如保定今年的全马和半马都是以环城水系为基础建设的“环城水系马拉松赛道”,最终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水系河道举办环河自行车比赛、环河皮划艇比赛等;这样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又可以发扬城市体育文化,还可以起到宣传推介城市的作用;
3、此外,在炎热夏季,水系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温度。
4、而在特殊年份,一旦有洪涝灾害发生时,又可以将环城水系当成泄洪通道,保护城市建筑和人民群众免受洪涝冲击。在今年夏季百年一遇的巨大洪水中,保定环城水系一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起到了泄洪排险的关键作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诸如此类益处,不胜枚举。
二、保定自古以来地理地势即是“群山西峙,众水东潆”。发源于西部水库的府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萍河、瀑河、漕河、南拒马河、白沟河等“九河汇聚”,东流入华北明珠白洋淀。
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张柔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因此保定自古以来可以说是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盛,水城相融。特别在元代时候“水之占城中者十之四”,“南湖、北潭、西溪、柳塘、云锦口”等湖潭遍布,景色迷人,风光秀丽。
因此保定提出建设环城水系,更是对古代保定“水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更长远来看,我们还可以通过水系联通雄安,恢复旧时从保定府河码头可以行船至白洋淀的美好愿望,在地理和人文上加强保定与雄安的水乳交融。
三、更为巧妙的是,雄安的标志性建筑—雄安高铁站是以雄安水文化为灵感来源,它外形是一座“水滴”型建筑,寓意着“青莲滴露,润泽雄安”;而保定东站的建设效果图,其外形又恰好类似于一片“荷叶”。
我想这是保定高铁站与雄安高铁站之间所暗含的某种含蓄却又巧妙的关系。我为这两座高铁站的设计理念而感到欣喜与惊叹!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用“荷叶”来衬托“水滴”,正象征着“雄安”出于“保定”。这是一种追求自然、合乎自然、顺应自然的伟大设计理念。
四、雄安新区截止目前已经成立大约6年半时间了,新区也早已由先期的顶层规划设计阶段转入现在的大规模建设阶段。
目前,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已经建成各类楼宇1500余栋、容西片区安置区建设正如火如荼、雄安高铁站、市民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一大批学校医院、雄安国际酒店、雄安超算中心、一大批公园绿地等均已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保定古城自2020年以来,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城中村改造四期将建设900余栋楼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市区断头路、快速路网正加速推进;保定高铁东站及保定南站也在建设之中;环城水系二期已开工建设;一大批口袋公园绿地及休闲场所建成投入使用;古动物馆及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正酣;西湖及体育中心也在建设;职教园区也在建设;保定古城整体保护提升即将开启;新动物园、大学新校区、深圳园、汽车产业园区、CBD以及诸多长久以来历史性遗留问题也都有着实质性进展。
五、市委市**提出要构建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我想这是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保定和雄安的使命!
今天这座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正与拥有千年历史的“保定古城”同频共振,共同崛起!雄安新区的发展离不开保定的支持;保定的崛起与复兴同样需要雄安的帮助。保定与雄安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都会相伴相生、共同成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