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2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之风车”即将亮相!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传来新进展
2021-11-19 17:0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海之风车”即将完成外墙装修,正式亮相!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项目(以下简称“南沙院区项目”)现场看到,目前该项目正在同步进行内外装修,其中外立面已经完成70%,将于近期完成全部外立面装修,“海之风车”的设计造型已可见端倪。该项目承建单位中铁建设南方公司相关负责人韦信告诉记者,南沙院区项目于2020年三月正式开工,当年十二月正式主体封顶,预计明年中可实现全部竣工,交付给业主单位
       据介绍,项目占地面积约5453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5923平方米,共设置780张床位,地上最高九层,地下二层,主要建设内容为急诊门诊楼、住院楼、科研楼和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符合国 家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标准,并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院,立足南沙,面向广州辐射周边地区,成为区域性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满足未来南沙区及周边地区的妇女儿童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南沙院区项目规划设计为三栋单体建筑,分别为塔楼A、塔楼B、塔楼C,其中塔楼B为门诊部分,塔楼A、塔楼C为住院部分。记者了解到,三栋单体建筑造型融入风车元素,从空俯瞰,仿佛看到三架“Y”字形的风车正在徐徐转动,吹动无穷的生命希望。“我们三栋单体建筑之间又紧密相连,并不孤立,极大利用了空间,也实现各个塔楼之间无障碍连接。”韦信介绍说。
       记者当天在现场还参观了南沙院区项目的样板间。记者看到,该急诊室样板间主要以蓝色色调为主,主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缓解来就医的街坊情绪。此外,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针对不同功能科室,设置了不同的风格。例如,妇科区域主要以粉色作主色调,而儿科区域则呼应儿童主题以橙色作主色调。
       在建筑空间语境的塑造上,南沙院区项目结合岭南地域特色,利用设置多层次的架空层、屋顶花园、下沉广场等形式,形成外庭、中庭、内庭等系列一体化的立体庭院空间,契合岭南地区多雨湿热的气候环境,形成舒适宜人、温馨活泼的医疗环境。
       据介绍,该项目立项之初就以国际化为标准,设计在建筑造型上植入现代南沙的海滨环境,利用简洁柔美的线条,一体化的屋面勾勒出体态悠扬的建筑造型。同时柔美的线条以及风车的单元形态又象征妇女及儿童的柔美和童趣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1 02: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14: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地区首家人工关节翻修中心成立
2021-11-21 07:12来源:南方plus钟哲
  11月20日,广东省人工关节翻修中心成立仪式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三院”)举行。这是华南地区成立的首家人工关节翻修中心
  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是骨科领域代表性的疑难复杂疾病诊治技术,是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出现问题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目前每年全国有近100万例患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中人工关节翻修手术占20%,且逐年增加。
  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技术要求严苛,围术期管理难度大,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高,手术失败率高,失败后致残率高,且所需医疗费用高昂,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相比于初次手术,人工关节翻修手术存在着许多难题,比如假体周围感染的控制、假体的取出、严重骨缺损的处理、翻修假体如何获得良好的初始及长期的稳定性等,大 大增加了翻修手术失败的几率。
  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南医三院成立广东省人工关节翻修中心,承担对广东省人工关节翻修的质量控制、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南医三院院长蔡道章介绍,未来5年,人工关节翻修中心将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开展工作,包括召集人工关节翻修专家讨论制定广东诊疗规范、建立人工关节翻修准入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搭建疑难病例会诊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器械新材料以降低手术费用等。
  据了解,南医三院是广东省骨科医院,已形成围绕人工关节翻修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可开展围绕人工关节翻修病例的多学科讨论、术前规划及术后快速康复等,每年完成关节置换手术量超过1000台,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数量超100台。作为广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主持制定广东省骨科相关质控规范,并长期承担培训广大基层骨科医生任务,有望通过人工关节翻修中心试点先行,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人工关节翻修示范病种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15: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10家医院上榜“复旦版”医院百强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蝉联华南第一
2021-11-21 07:15来源:南方日报黄锦辉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锦辉)2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第8,蝉联华南第一。
  广东此次共有10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百强名单。
  除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入选前50名的广东医院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了前100名。
  今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排名为18名,同比提高了2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为28,比去年提升了5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了深圳唯一一家进入复旦榜百强的医院。
  在《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呼吸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连续12年占据榜首,拥有良好的业界口碑。
  华南“龙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耳鼻喉科、妇产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肾脏病科、消化病科、康复医学、超声医学、重症医学、生殖医学、变态反应科13个专科进入专科全国前十。
  专科综合榜单上收获颇丰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传染感染科、肾脏病科、消化病科、整形外科、血液科也进入了专科全国前十;今年,检验医学也进入了专科全国前十。
  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心血管病科、心外科、老年医学、急诊医学进入全国专科前十。
  广东医院的一些专科表现同样不俗。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健康管理专科上成为了广东唯一一家进入了全国前十的医院;在结核病综合排行榜上,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全国前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小儿外科、小儿内科同样进入全国专科前十;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入选口腔专科全国十强。在精神医学专科榜单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入选全国前十。
  广东进入全国专科综合前十的还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科、康复医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胸外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变态反应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变态反应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5: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50岁!这家医院从石牌小门诊发展成坐拥4院区的广东大三甲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23 10:01
       11月2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肇庆院区举办庆祝医院建院五十周年暨肇庆院区正式启用活动。肇庆院区启用后,中山三院各院区规划床位超6000张,并完成了“一体两翼,三城四院”的发展布局
       医院里有鱼塘、有牛吃草、鸡犬乱跑,是什么样的体验?庆祝活动上,4名不同年代的中山三院代表人物上台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奋斗岁月,回顾中山三院从中山医学院石牌门诊部发展为现代化智慧医院的历程。
       据了解,在日前新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版)百强医院中,中山三院以广东省第七名的综合得分上榜,排在综合榜第55位。
       肇庆医院正式启用 中山三院各院区规划床位超6000张
       中山三院肇庆医院总投资15亿元,由中山三院垂直纵向延伸管理,规划床位数1200张,总建筑面积约154000平方米,拥有粤西地区乃至全省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中型物流传输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医疗设备,首批开设临床科室24个、平台科室7个。
       在中山三院院庆五十年之际,肇庆医院的正式启用,让中山三院完成了“一体两翼,三城四院”(广州有天河院区、岭南院区、肇庆有肇庆院区,梅州有粤东院区)发展格局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新启用的中山三院肇庆医院,南都记者看到,新的门诊大厅宽敞明亮,有宽大的走廊连接至后面的住院大楼,住院大楼的电梯厅里,9台电梯分布两侧,解决了很多大医院看病上楼要排长队的问题。楼上的外科病房宽敞明亮,窗外即可看到鼎湖山。
       中山三院肇庆医院还设置了先进的自动送药系统,像机场的行李传送带一样,病房所需药品可以通过药品传送带从药房直达病房,节省了调药送药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介绍,肇庆医院正式开业后,中山三院各院区规划床位超过6000张,天河院区三期建设、岭南医院二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继续克服困难完成‘一体两翼三城四院’格局的建设”。
       曾是天河首个医疗点 重点布局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院已有50年。50年间,医院从广州石牌地区一间小小的门诊部发展至现在拥有四院区的大型三甲医院,其间经历了披荆垦荒的创业历程。
       1971年7月,石牌周边地区被戏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偏僻荒凉,青砖灰瓦的中山医学院石牌门诊部在这里成立,成为广州天河首个医疗点,承负起了当时整个天河区近40万人口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重担。
       1972年6月,中山医学院传染病学科整体迁入石牌门诊部。1973年石牌门诊部升级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1988年,成立“中山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医院逐步走上综合性医院发展道路;1995年,获评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成为部省共建共管医院,2019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名单。
       据介绍,目前,中山三院瞄准前沿学科发展方向,以干细胞(细胞)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医学为支撑平台,以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为重点布局学科,5G赋能推进医院整体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肝脏病大平台在重肝救治一体化、肝癌综合治疗、生物治疗等临床诊治新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脑病学科群面向国家“脑计划”重大战略需求,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免疫性疾病学科群完成大学科布局,着眼建设全国最好的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心
       从石牌门诊部到“一体两翼三城四院”的现代化智慧医院
       中山三院是怎样从石牌门诊部发展到如今“一体两翼三城四院”的现代化智慧医院?22日的五十周年院庆活动上,几位不同年代的中山三院代表人物上台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奋斗岁月。
      “1977年9月,我来到三院,当时医院办公室是平房,院内有鱼塘,有牛来吃草,鸡犬乱跑……”中山三院原内科医生余步云是该院最早一批医生之一,她上台讲述建院初期的创业过程,提起当时的环境,说,曾有一个香港亲戚来医院找她,到了宿舍门口看到有鸡跑出来,以为找错了,转头就走了,“他认为医生哪会住这些地方”。
       配合当时的老照片,大家都十分唏嘘,在“广州的西伯利亚”建成的医疗点,50年后发展成了广州中心城区的大型高水平医院。
       余步云讲到,当年,为了服务病人,留住患者,医护们周末和节假日都不停诊,她自己曾连续三年因救治病人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团年饭,在大家的努力下,医院医护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渐渐得到认同,附近高校的职工和周边的群众来就医的越来越多。
       中山三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李源经历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扬鞭催马激情燃烧”的岁月。八十年代的中山三院,除了个别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之外,大多学科总体来说是落后的,医院学科也不齐全,中山三院奋战三年,按“三甲”要求,建大楼,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诊疗程序,迅速有序地开展三甲医院要求的医疗项目,于1995年成功通过了“三甲”评审。
       中山三院上一任院长陈规划于2003进入中山三院,工作12年,他回忆起,2006年,发生在三院的“齐二药”假药事件震惊全国,三院人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成功化解了这次突发危机事件,阻止了假药的大规模蔓延,也对国家医药改革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促进作用。这期间,中山三院完成肝病大楼、综合大楼的建设,扩大了“看肝病到三院”的社会影响,也使医院的病床从不足800张发展到1600张。
       中山三院现任院长戎利民2015年从老院长陈规划手中接过院长职位,2020年以来,带领三院人对抗新冠疫情,并在肝病学科之外,充分利用医院在脑病学科方面的优势条件,率先成立“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作为首席单位开展“广州市脑计划”脑重大疾病研究,代表中山大学牵头组建“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并牵头建设委省共建的“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相信脑病学科群以及我们正在打造的免疫性疾病学科群将成为医院发展的全新引擎,推动医院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5: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将扩建至1000张床位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潘玉菲、董穗 发表时间:2021-11-23 08:20
       广州白云区打造中医药联盟,28家医疗机构加入“朋友圈”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符畅,通讯员潘玉菲、董穗报道:11月22日,广州白云区中医药联盟大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举行,会上对白云区首批28家中医药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这标志着,白云区中医药发展正式以“联盟+共享”的形式开启中医医疗服务新模式,将助力白云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迎中医共享医疗新模式
       据悉,白云区中医药联盟是以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为牵头单位,6间区属医院、4间镇卫生院、18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疗联合体。联盟将为各成员单位搭建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技术交流、科学管理、科研合作、双向转诊等领域的深层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医疗、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从而整体快速提升联盟成员区域化中医药方面的诊疗、管理及科研水平。
      “联盟将覆盖白云区基层医疗机构,为全区居民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党总支书 记刘凤斌说,师承教育是中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模式,建设联盟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才。白云区中医药人才研修班也于当天正式开班,广中医一附院及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专家担任主讲,为成员单位提供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的系统性专题培训。
      “我们还会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建立‘师带徒’培养机制,培养更多中医人才,并鼓励人才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带徒或进行指导,以点带面,进一步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育机制,形成白云区中医药人才孵化系统,努力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刘凤斌说。
       医院明年正式动工扩建
       作为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一直以来,白云区的中医资源较为丰富,以骨科、妇科、儿科等特色项目见长。2020年5月,白云区**与全国知名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广中医一附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建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帮助区属中医医院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积极探索打造一轴两翼多点的中医长廊格局,推进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如今,中医药联盟的成立,是白云区继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和打造中医长廊格局后,中医系统实施改革的又一新举措、新尝试,是推进建设中医药强区的重要抓手。”白云区卫健局副局长钟智佳说,“联盟将中医长廊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串联起来,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基层。”
       为进一步推动白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扩建区中医医院(即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钟智佳透露,目前,该院扩建方案已基本确定,预计今年开展土地收储,明年正式动工,“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届时,该院的床位数将由300张增加至1000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8 1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尔卫院士:基因检测肿瘤必定是方向,但准确性应该慎重解读
2021-11-28 13:43作者:林诗妍,刘婕来源:奥一新闻
       11月28日,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继续火热进行。在主题为“健康医疗与公益慈善”的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向现场嘉宾分享健康医疗领域的想法和亚洲产业的发展举措,并在会后接受奥一记者采访。
       谈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
       医疗健康领域应该如何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实现由“跟跑”向“并跑”再向“领跑”转变?宋尔卫院士向在座分享了他对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的思考心得。
       宋尔卫介绍,今年7月,广东省对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调研,省 委领导对医院提出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所世界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这种高水平医院是不以床位的多少,不以医院规模的大小作为追求目标,而是着力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救治方案相结合,致力于填补省内国内研究型医院的空白。”
       何为研究型医院,应该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宋尔卫认为,这首先要坚持以临床作为导向,推动临床和科学研究有机的融合,从临床实践当中提出科学问题,经过集体研究提出创新的医学理论,并且研制出新的诊疗的方法和治疗的手段,包括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新的设备等等,进而来推动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构建高效的临床研究和临床预防体系。
       其次要着力打造覆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医工融合研究等全链条创新平台,促进医疗和工程领域的交叉融合。“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医院的院长’‘研究所所长’‘企业的厂长’,这种叫‘三长融合创新联盟’。”宋尔卫认为,此举将有利于助力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以及医疗高新企业的发展。
       组合型人才也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中之重。宋尔卫提出,应该着力培养临床科学家和研究型医护人员等组合型人才,打造人才孵化基地,构建由临床科学家领衔、汇集基础研究、生命科学及其他交叉科学,如化学、材料工程、大数据和医学家、数学家等多学科复合型创新团队,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产出更多创新型研究成果,同时也为研究学院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专业的支撑。
      科研建设离不开紧跟国际化的步伐。宋尔卫认为,应该通过组织高水平的临床试验研究,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转化,牵头制定国家和国际临床上的指南和共识。
       在广州新增110亩建设用地以实现医学研究蓝图
       宋尔卫院士表示,广州位处大湾区优势位置。“在广州市政 府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去年在海珠区新增一块110亩的建设用地,我们期待能够依托该阵地,实现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蓝图。”宋尔卫认为,在不断强化自身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的政策优势,期待打造一家由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转化医学机制完善、临床新技术不断涌现和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作为突出优势的高水平研究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为亚洲乃至全世界医疗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访:科技发展使肿瘤不再是“不治之症”
       宋尔卫院士作为国内著名的乳腺外科医生和杰出的临床科学家,一直以来围绕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与深入的研究。在肿瘤的防治问题上,他向奥一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体医学理念的提升,肿瘤已经不是不治之症。“很多肿瘤如今都能够治好,也有很多肿瘤能够通过治疗,使得病人得到长期生存,且能保证生存质量。”宋尔卫提出,目前来看,肿瘤癌症仍是除心脑血管疾病外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与肿瘤的斗争将会是一个持久战。“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很重要的医疗方向。”
       对于目前出现的肿瘤筛查技术,宋尔卫院士肯定了筛查的重要性。“很多肿瘤如果在早期被发现,肯定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他看来,筛查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更需要有完善且专业的不同肿瘤的筛查方案,政府部门和医疗队伍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研发,让老百姓享受到专业的筛查技术。
       对于新兴的基因检测肿瘤筛查技术,宋尔卫院士认为,这必定是未来的方向之一,但其准确性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做支撑。“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并不是看到基因的突变,就断定这个病人一定会出现肿瘤。”宋尔卫表示,对于基因检测肿瘤的结果应该有更为规范的规定与慎重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8 2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参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标准了,背后团队来自广州
2021-11-28 20:16来源:南方plus
  中医药如何参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如何有效实现运动康复?
  11月27日,全国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的众多著名专家汇集于美丽的羊城,通过线下和线上的学术交流,共同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领域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深度探讨和学习。
  会上发布《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等多个成果。陈可冀院士、张伯礼院士、吴以岭院士、张运院士、葛均波院士担任会议名誉主 席,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担任会议主 席。
  承办本次会议的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张敏州教授团队,自1998年创立伊始,积极引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梗死标准化建设,牵头成立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
  2014年时牵头制定并发布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今年主持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随后发布指南英文版,实现了从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到指南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医药走向国际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团队取得了许多亮点成绩。
  据悉,该指南的立项发布填补了国内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空缺,全面、系统及规范地构建了AMI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张敏州表示,之后工作组通过全国巡讲活动及国内学术会议等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积极广泛地宣传、推广《指南》,实现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如何有效实现运动康复?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养生康复学术思想为依托,基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文献溯源,科学循证,创立“卧-坐-立八段锦序贯疗法”。通过近8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该疗法能改善AMI患者预后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该疗法已在全国40余家医院推广,有效提高了应用单位患者康复水平,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的《“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康复技术规程·心肌梗死》为团体标准,将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科学、持续、序贯、完整的规范指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5: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aidu.com/link?url=u ... 45b0000000661a5d8f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aidu.com/link?url=r ... c460000000661a77f58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党 委副书 记徐瑞华谈医院发展:
建立世界级的肿瘤医学中心

       南方日报、南方+: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医院举办开院元勋的浮雕揭幕仪式的背景和意义?
       徐瑞华:这次揭幕仪式简短而庄重,是我们医院发展的历史记忆。他们辛勤劳动和付出,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浮雕是我们心中的丰碑,这些医学家更是我们永远追随学习的榜样。
       老一辈们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我们不但要去传承和发扬光大,更要继续以肿瘤防治为己任,不断推动肿瘤医学事业的发展。 从1964年出发走到今天,我们医院在肿瘤防治的国 家战略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今,要做好肿瘤防治更是需要攻坚克难,作为一个肿瘤专科医院,我们不但要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更要做好创新研究。
       南方日报、南方+:接下来,医院将如何继承前辈志向,推动大卫生大健康事业的发展?
       徐瑞华:“十三五”期间,医院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完成了原定的目标。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世界级顶尖的肿瘤医学中心
       在医疗服务上,我们希望医院治疗水平能够接近甚至达到国际最好的肿瘤中心水平。在肿瘤防治上,防癌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肿瘤预防研究科等部门,更好地推动肿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希望打造世界级的医学创新中心,推动药物创新和诊疗技术创新等。
       目前,我们医院很多指标体系在国际上都已达到比较靠前的水平,特别是鼻咽癌、胃肠肿瘤、淋巴瘤、肺癌等疾病的治疗,我们都是处于国际水平线上的。此外,我们还有不少创新的治疗方案,也在推动国际诊疗指南的发展
       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希望在广州建设“三院区格局”,包含目前的越秀院区,预计在明年元宵节前后试运营的位于黄埔中新知识城的黄埔院区,以及规划中的天河院区。通过“三院区格局”的建设,我们希望推动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不可能一下子实现,但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肿人”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15: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打造“一体两翼”新格局
羊城派
发布时间: 12-03 23:21
       12月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迎来建院75周年。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战略发展高峰论坛暨广东省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学术活动于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创院院长、第二任院长的院长铜像揭幕、传扬“省医精神”,并发布了多项新院区、科研基地的布局规划,将以科研创新助力健康大湾区。
       推动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 记、主任朱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李宝健等院士专家应邀出席了活动,国内医院领导代表、医疗卫生系统领导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全体领导班子及职工代表等5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 记、主任朱宏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排头兵,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汇聚的地缘和人才技术优势,努力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
       朱宏还表示,希望省医继续当好健康广东建设的“领头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排头兵”,积极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路径、提供经验,为推动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启动黄埔院区,打造“一体两翼”格局
       论坛上,举行了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 府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办医签约仪式。省医院长余学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广东省首批5家高水平医院之一,省医将打造“一体两翼”格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启动黄埔新院区建设后,省医将以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国际心血管医学中心作为支撑,逐步形成以东川路为核心,白云、黄埔相呼应的“一体两翼”的格局
       余学清介绍,在“十四五”期间,省医将大力推进省医学科学院的平台建设,建立大团队、大平台,支持大项目,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一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亮点。
       据介绍,今年4月宣布启动的白云新院区,投资达30.6亿元,将以心血管疾病防治为主,兼具保健职能,辐射白云区周边的医疗服务;而黄埔院区则将重点打造创伤急救应急体系和平台,将引入付小兵院士等烧伤创伤专家资源,聚焦自然灾害、工业创伤等领域,将“救治防康”一体化形成体系,辐射湾区
       加强科研转化,助力健康大湾区
       为深化科学研究与产业的融合,当天还举行了“四部委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临床示范医院”揭牌仪式
       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在今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工信部、卫健委四大部门支持,由2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协调各方资源,打造开放协同的生物材料创新体系,推进自主研发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将持续突破成果转化瓶颈,深化产学科融合,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新兴支柱产业发展。
       余学清表示,要利用好大湾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医学科研临床应用转化,尽快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国际前沿科研成果的应用,有保障、有品质地满足人民对于大健康的需求。
       这家医院的“创院院长”和“守护院长”大名鼎鼎,你知道是谁吗?
       建院75周年之际,为了传扬“省医精神”,广东省人民医院敬立创院院长李廷安、第二任院长钟世藩铜像,并分别邀请到两位院长之子——李宝健教授、钟南山院士为铜像揭幕。医院还以两位院长的名字设立奖项,期望通过奖项激励大家创新前行。
       活动现场,首任院长李廷安之子李宝健教授回忆,当初,父亲因癌症开刀三次,仍每天为广州中央医院(注: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选址奔波。“在选定院址后,对着荒凉的土地,我父亲说:‘我虽然病重,但一定要和大家共同努力,把广州中央医院建起来。’”
       钟南山院士现场深情回顾了他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厚的缘分:“我是在10岁时,也就是1946年,跟着我父亲从贵阳来到广州的,第一个见的就是李廷安院长。李廷安院长的三个儿子,老三李宝良是我的同班同学。所以刚才李宝健教授刚刚所讲的(建院历史),我全都很熟悉,因为10岁的我已经懂事,每天在惠福西路等着爸爸下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15: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广州花都再添一所三甲医院
2021-12-04 17:27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12月2日,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2021年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工作的通知》,正式确认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始建于1991年,是由旅港先贤胡忠先生带头捐资,**拨款兴建的公立医院。此次成功晋升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意味着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等各方面实现阶段性跨越,接下来,医院将以现行的三甲标准规范发展,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此前花都区已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分别是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的获评,标志着花都区高水平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和实力再次提升,为花都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磅添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8: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明年将加大粤东西北基础教育投入
2021-12-10 07:57 来源:南方plus 姚瑶
  12月9日,省人 大代表视察省财政厅,提前介入我省2022年预算编制监督。代表们围绕支持研发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持粤东西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三个专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安排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透露,明年计划继续加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投入,特别聚焦落实“双减”、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文化惠民工程等教育领域。
  关键词一:基础教育
  “三区”1.6万名教师将全员轮训

  “今年1至10月教育支出完成2924亿元,增长5.2%,希望明年增长更大一点!”省人 大代表程志军呼吁,要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教育领域的财力支持。
  据悉,今年9月,省政 府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通过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提高粤东西北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戴运龙回应,按照省政 府工作安排,2022年省财政将优先保障粤东西北地区教师全员培训、支教跟岗2个项目。在培训项目中,计划先行推动“三区”(少数民族地区、革 命老区、原中 央苏区)共1.6万名教师全员轮训。此外,明年预计有2700人支教跟岗,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4万元的标准补助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及购买意外保险费等。
  此外,明年还将加大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投入,特别是聚焦落实“双减”、教师队伍建设、公办优质学位供给、高职“双高”建设、集团办学等教育领域。
  在座谈会上,省人 大代表梁真补充建议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调研发现,农村装配一间普通的多媒体课室只要2万元,这还不到城市学校一块电子白板价格的一半。”她建议,省财政厅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争取在三五年内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的差距。
  关键词二:医疗保障
  支持国家医学中心与国 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直是代表关注的焦点。戴运龙介绍,2022年计划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一方面,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精准医学中心、省中医院建设中医医学中心,推动2家医院竞争国家医学中心。另一方面,支持4个具有优势学科的医院建成专科类医学中心,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呼吸医学中心、南方医院建设肾脏病医学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设肿瘤医学中心、省人民医院建设心血管医学中心。
  近年来,我省打造“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其中在强基层方面,2016至2020年全省统筹安排600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省人 大代表刘世兴建议,下一步,希望能加大基层医疗投入力度,支持全科家庭医生的队伍建设,巩固基层医疗建设成果。
  关键词三:科技创新
  继续投入支持大湾区国创中心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备受关注。省人 大代表邱静表示,2021年省人 大常 委会将“关于推动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升级的建议”列为重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为此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38.2亿元。她建议,明年继续保持有关财政政策的持续性,并提高精准度。
  “调研发现,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希望能够安排更充裕的资金。” 省人大代表梁士伦也建议。
  对此,戴运龙表示,2022年省级预算计划重点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省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其中,计划按照省市1∶1的投入比例支持大湾区国创中心总部建设,围绕“强芯”、核心软件等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0 23:0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广州目前的人口数量和未来的发展状况,感觉3甲的数量还需多多规划才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在用干细胞再造晶状体、视网膜 干细胞年会披露进展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2-14 12:37
        2021年12月12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国干细胞第十一届年会在广州开幕
       年会披露了一批干细胞研究领域高精尖课题的最新进展,专家同时也提醒,干细胞研究目前离临床应用还较远,公众对干细胞研究要保持理性态度。
       广州是干细胞研究高地之一
       年会活动将持续至15日,本届年会邀请了8位国内干细胞领域杰出科学家作大会特邀报告,设置了、干细胞临床转化和青年论坛7个分会场,将会有来自国内的63位报告人进行分会场报告,分享新形势下对干细胞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新思考。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季维智表示,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做得较好的三个区域,今年的年会在广州举办,希望在广东的经济支持下能够对干细胞的研究、转化作一些贡献,“相对而言,广州在临床转化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有资本实力,临床资源也比较丰富”。
       晶状体干细胞或将帮助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再生”晶状体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本次年会的承办方,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刘奕志介绍,眼科中心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在人类成体干细胞中发现了晶状体干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有希望用于治疗儿童的先天性白内障。
       “大人的白内障可以用人工晶状体来替代,小孩的不行,因为小孩还在生长发育,我们就研究用干细胞让小孩重新长出新的晶状体,虽然达不到原来的百分百,但比没有要好”,刘奕志介绍,这项研究正处在临床试验的阶段,“已做了临床试验,效果都很好,但要形成一个常用的治疗方法还要经过标准化的转化,对适应症、技术进行标准化,还要写到指南中去,我们将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用干细胞制作视网膜类器官 已进行了动物实验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在大会上进行了《视网膜类器官构建与移植的进展和挑战》的主题报告。
       在眼科领域,有一部分致盲性眼病还没有好的办法去根治,如青光眼、遗传性的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用干细胞去“再生”一个类视网膜,用以替代受损的视网膜,就是目前的研究思路。
       怎样用干细胞来“再生”视网膜?简单来说,在体外用人的成体干细胞做成一个“类视网膜”,即用纳米材料做一个支架,在支架上长细胞,让它模拟出人类视网膜的结构,再用外科手术的办法把它移植到病人的视网膜上。
       据介绍,这项研究已在猴子身上做了动物实验,一例青光眼,一例老年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初步发现,形态学上是可以移植的,“这个组织可以长进去,神经纤维可以长到猴眼里面去”,而目前的难点在于视网膜功能的发挥。
       “不管怎么说,动物实验给我们一个很兴奋的结果,在形态学上可以看到,干细胞类器官是可行的”,葛坚表示。
       葛坚同时提醒,对于干细胞研究也要保持理性态度,“有前景,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临床应用,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干细胞研究真正用到临床上去,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有很大的鸿沟,要理智看待干细胞研究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7 00:58 , Processed in 0.05148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