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14 00:2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hi0618 于 2024-3-14 00:27 编辑
作为江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作为东部最重要县区的新会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该如何规划与调整呢?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三区之间、会城内部、镇区之间三种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三区之间的关系。随着会港大道、G240线会城段的建成贯通,以及之前已通车的五邑路,三区之间交汇点的江会区域就成为黄金地带。这里可以快进快出,便捷地通往东部三区一市各地,具有优势的区位优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当前,无论是新会区还是蓬江区都已投入精力建设各自的新区,在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江会区域不可能再另起炉灶划圈建新城区。那么,新会的相关部门就应深入调研,为江会区域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好合理而务实的规划。是继续做好物流集散中心,还是开拓城市旅游产业,或是新形态产业的集聚区,以打造三区融合的样版,都需要好好论证。
其次是处理好会城内部的关系。会城以G240线会城段为界,可以划分为新城、旧城两片区域。从目前的情况看,枢纽新城的发展较为缓慢,大部分的人口与资源仍然集中在旧城。这并不利于新会区城市的发展,也不能充分利用快速路网的资源。要在中短期内把整个枢纽新城开发成熟,也不切实际。在此情况下,笔者建议今后应着重开发建设几条快速路沿线地块,以充分利用快速路,把东部三区一市的资源吸引过来,也为旧城人口的迁移提供信心与决心。而旧城则减少大规模的拆建,转为以保护、疏导为主,让它以“小家碧玉”的状态保留下来。
再次是处理好镇区之间的关系。江门大道东南线、西南线,以及G240线,把三江、古井、双水、崖门、司前、大泽等镇紧密地联结起来,形成半小时生活圈,相信会有更多的乡镇人口向会城方向集聚。但新会不能只发展会城城区,还要为这些乡镇的发展找准定位、找到出路,以真正做强县域经济。银洲湖区域可以乘深中通道、中阳高速的开通,发挥其吸纳深圳外溢资源的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随着“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做好银湖湾滨海新区这篇文章,也要及时提上议程。司前、大泽则要加强与开平水口、鹤山址山的联动,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继续做强沿325国道产业带。
另外,新会座拥珠西最大的江门站,又有G240线连通台山、325线连通开平,也要思考如何借城市发展之势辐射五邑西部、粤西地区,这又是另一个更为宏大的话题。
作者:宋旭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