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8 1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定,与佛有缘。佛家讲,利他无我为“正”,心地无念为“定”。“正定”是佛教八正道之一,只有“正定”,才能达到致心一处、不动不乱。是一个人经过修炼,达到心神合一、世事洞明的最高境界。
曾考察过世界三大宗教文明的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正定发出慨叹:“正定最大的亮点是中华文化最兴盛时期的佛教重镇,在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最高的东方智慧。”“一部千年文明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大地激荡。”
到正定看什么,看大佛。正定有中国早期最高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是当今僧徒最多的佛教临济宗发祥地,四塔八大寺已成为正定地标,支撑正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8处国保单位,有6处是佛寺建筑。因此,正定城历来被称为中国“佛教重镇”,誉为一方圣土、大佛之城。正定城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佛教史。
佛教地位———临济祖庭
自达摩西来,禅宗在中国大兴。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于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临济、云门、法眼、沩仰、曹洞等五宗并弘的局面。
临济宗鼻祖是义玄法师,义玄是慧能的六世法孙。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从江西黄檗,入镇州(今正定)临济院。应用三玄要、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一系列禅宗新的理论和接引学佛人的方法,禅风峻烈,以棒喝著称,大喝一声、当头一棒,顿悟成佛。
义玄提出只要一心向佛,人人可以成佛。隆兴寺的转轮藏就是实证,转轮藏就是能转动的存取经书的橱架。识字的和尚诵读经书能修成正果,不识字的和尚推动转轮藏一圈,等于诵经一遍,照样能修成正果。义玄这种平民化的求佛理念,使得学侣云集,门叶繁荣,逐步发展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宗派,以寺为名,称为临济宗。五代后,禅宗五家中的云门、法眼、沩仰先后失传,唯有临济、曹洞二家有传承。而其中的临济宗成为禅宗的主流,所以在中国各大丛林禅院中,十有八九属临济宗。
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日本僧人荣西来宋参学,把临济宗传入日本,镰仓时期(1192 - 1333年),日本佛教24流派中有20派属于中国临济宗系统。根据义玄法师讲经整理的《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畅行世界。在佛教界有“临济儿孙遍天下”之誉。
1986年5月19日临济寺举行澄灵塔重修落成暨大雄宝殿奠基法会。中日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僧众三百余人隆重庆典,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额“临济寺”、“大雄宝殿”、“不二”等。
佛历2533年(公元1990年),纽约东海禅林众弟子敬献一石质鼎炉,上刻《临济祖庭》,立于临济寺澄灵塔北侧,临济宗风,大为弥彰。
佛教建筑———寺塔林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95岁高龄的郑孝燮老先生曾说:“正定的古建筑,按分类佛教建筑居多。佛教文化成为正定城历史文化的一条主线。”
中国佛教寺院,向有“唐寺宋塔”之说,而正定的八大寺,有3处建于唐之前,5处建于唐。四塔全建于唐代。寺、塔均开佛教之先河。
敦煌第61窟西壁北侧有一幅《五台山图》,为五代时期(907 - 960年)所绘。该图右下部为镇州城(今正定),城西有大悲寺,城内有寺塔,呈现了正定唐代佛教建筑的胜景。
正定的“四塔八大寺”,是中国最兴盛时期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信号及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图谱和证据。八大寺的方位恰好又与天罡七星方位相符,可谓天地合一:长达三里的南大街为勺星的勺柄,由南而北依次排列着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从十字街向东是天宁寺,再向东是隆兴寺;由隆兴寺向北再向西是崇因寺,再往西便是洪济寺、舍利寺,后四寺形成勺形。佛教寺院按道教方位排列,既是千古奇观又是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融合的实证,也是正定成为佛教重镇的渊源之一。
隆兴寺 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年代较早、气势雄伟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建筑群,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海内名刹第一”。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著评道:“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
隆兴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清赐“隆兴寺”,俗称大佛寺,沿袭至今。隆兴寺现存面积8.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由南向北分布在一条长616米的中轴线上,依次是照壁、三孔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余座殿阁。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范例。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孤例的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木制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举高21.3米、42只手臂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设计巧妙、富于变化、做工精细、无一雷同的千佛尊。
广惠寺华塔 建于隋,兴于唐,又称多宝塔。主塔高33.35米,分四层,一至三层平面呈八角形,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塔身周围交错雕塑着形态各异的菩萨、力士、象、狮等。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一、二层,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相映成辉,故亦称多宝塔。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海内孤例”。
天宁寺凌霄塔以木结构为主,俗称木塔。塔高40.98米,八角九级,塔内中空,有阶梯可直攀顶层。登塔远眺,古城风光尽收眼底。该塔的独特之处,是从第四层中心部位开始,竖立一根长17米擎天柱直通塔顶,外面紧围8根抱柱,这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此种塔心柱式结构,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
临济寺澄灵塔是义玄禅师的衣钵塔。高30.47米,实心密檐八角九级。远远望去,形貌青幽,俗称青塔。梁思成先生称青塔“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史称雁塔,俗称砖塔。其形制与建于公元652年的西安大雁塔相似,但比大雁塔还早了16年。塔平面呈正方形,高42.5米。塔身简洁端庄,坚实大方,四角九级,全部砖砌,整个塔身留有唐代遗风。
正定城内除八大寺之外,尚有龙王堂、观音堂、三角堂、关帝庙、裴昌庙以及白衣庵、永寿庵等几十处佛教场所。
佛教传人———高僧大德
正定佛教兴盛,寺塔林立,是高僧大德风云际会之地。
智贤:东晋时期,生于真定的僧尼智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受到皇帝赏赐的锦衣圣尼。
慧净:唐贞观六年(632年),真定籍高僧慧净对《大庄严论》撰文注疏,西域高僧三藏法师给予激赏,称其是“东方菩萨”。
慧光:唐广德元年(763年),常山慧光法师曾劝降恒州节度使携五州降唐。永泰元年(765年)唐代宗特为慧光法师在真定敕建“永泰寺”,意即从此天下永久安泰。
义玄:在临济寺住持并创立了临济宗。
桂琛:真定籍唐代高僧桂琛创立了法眼宗。
息庵:真定籍高僧息庵为曹洞宗第19代传人。
怀丙:宋代真定人怀丙不仅是位高僧,还是著名工匠。他曾“偷梁换柱”,扶正了即将倾倒的凌霄塔。
南无:元宪宗四年(1254年),印度高僧、蒙古国师南无大师曾住持龙兴寺并补修转轮藏。
胆巴:元元贞元年(1295),藏族高僧、金刚上师胆巴应众僧坚请住持龙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大书法家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撰并书《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
圆仁:日本高僧圆仁曾西渡大海,来正定求法圆梦。
意定 1900年,隆兴寺住持意定和尚巧妙处理义和团及法军关系,受到慈禧太后嘉奖。
佛教信徒———帝王情结
正定寺庙居位较高,除临济祖庭地位显赫外,隆兴寺则为皇家寺院,有替僧代皇帝出家。所以敕建皇封、御笔题额、书丹镌石,比比皆是。
隋文帝: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劝奖州内一万多人修建龙藏寺。隋仁寿二年(602年),又奉敕迎舍利于寺内安置。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诏令龙藏寺改额为龙兴寺。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敕建“永泰寺”、修“慧光塔”。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义玄圆寂,其弟子收其衣钵建塔以葬。唐懿宗谥义玄为“慧照”禅师,赐塔“澄灵”。
宋太祖:北宋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颁昭在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一组宋代建筑从此拔地而起。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赵光义敕撰《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立于大悲阁前东侧。
宋徽宗:颁昭改“永泰寺”、“慧光塔”为“天宁寺”、“凌霄塔”。
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3年),颁诏重修临济寺。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赐“临济正宗”玉印。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敕命赵孟頫撰文立《临济正宗碑》。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为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铜铸毗卢佛,供奉在崇因寺内,现移至隆兴寺。
清康熙皇帝:曾六次巡幸正定,三次驾临隆兴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龙兴寺重修后,敕改“隆兴寺”,次年亲书“敕建隆兴寺”等各殿匾额共19方。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亲书《隆兴寺碑文》,立于大悲阁前东侧。
清雍正皇帝:雍正十二年(1734年)敕封义玄为“真常慧照禅师”,并将谕旨嵌于澄灵塔上。
清乾隆皇帝:七次驻跸正定,六次游览了隆兴寺,每次都赋诗述怀,分别刻于3通御碑之上。四次驾幸广惠寺,两次登上多宝塔,并挥毫书就四篇诗作和“妙光演教”匾额。二次巡幸崇因寺,赋诗2首,并颁诏重修。还曾敕修天宁寺。
清嘉庆皇帝:嘉庆十六年(1811年),驾幸隆兴寺,留有嘉庆御碑《隆兴寺敬叠皇考九言诗韵》立于慈氏阁南。
清光绪皇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西逃返京途中,驻跸隆兴寺,颁赐“大慈大悲”匾额悬于大悲阁。
佛教事业———继往开来
中国佛教,禅宗最盛。禅宗发展有三座丰碑式大师:达摩、慧能、义玄。达摩把禅宗传入中国;慧能把禅宗中国化;义玄把禅宗平民化。
中国佛教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正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