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6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年变局
开篇的话:
从2003年秋天开始,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一被视为众望所归的改革可谓波澜壮阔。到今天,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已整整五个年头。在这个宜人的季节我们回顾与探访辽宁振兴五年来的历程,是想知道,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的五年,到底给辽宁经济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辽宁人民从中得到了哪些实惠?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从业人员再到普通的百姓,思想观念上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我们在采访中同时发现,在振兴的路途上各种矛盾与困难交织。我们认为,只要时代在前进在进步,一切改革带来的矛盾困难都将会逐渐解决,振兴所要达到的目标终将有一天会由蓝图变成现实。我们希望通过振兴五周年记录,能为读者提供更多视角去看待这一与我们每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战略,进而对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予更多的支持,力促振兴目标早日实现。
数字背后的发展内涵
在沈阳市某旅游公司工作的韩晶,“十一”黄金周期间日程表排得满满的。韩晶来自朝阳凌源市山区,今年刚从沈阳大学毕业,在这个收获的秋天如意找到了工作,每个月一千一二百元的收入她很知足。“四年前刚入学时就渴望毕业能在沈阳找份工作,那时仅是一种打算,想不到真的如愿以偿。”而像韩晶这样在沈阳上大学的毕业生在省城找到工作的不在少数。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众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不少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比如根据社会需要新设置的会展、物流管理以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
感到日子过得踏实且收获颇丰的还有沈飞公司技术工人小吴。沈飞公司与庞巴迪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新型商用支线飞机,年初至今,小吴与200多工友一直在紧张地生产主机身、尾锥、机舱门等大部件。按照沈阳航空产业基地发展计划,7年后沈阳将形成产业链完整的民用航空企业集群。小吴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技校毕业才4年就能参与飞机各个部件的生产,参与沈阳民用航空企业集群建设,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都是振兴战略提供的机遇。
“这几年工作节奏非常快,一人干几人工作,多数时间都在加班。 ”省发改委振兴东北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是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最普通的百姓生活。百姓在振兴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与记者从省信息中心得到的一组组数据中得到了佐证。
省信息中心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出版一本全省经济发展“图谱”。姜健力副主任从那时就开始了对辽宁经济发展的研究。姜健力3句话、12个字概括辽宁振兴五年取得的绩效。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下面这一大串在外行人看起来非常枯燥、而在专业人士眼中却能解读出发展内涵的数字,足以表明辽宁振兴战略实施5年来,从国企改革到对外开放,从科技创新到民生改善,辽宁人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撰写出来的历史性答卷。
自2002年到2007年,辽宁连续6年经济增长10%以上;2003年到2007年,辽宁经济年均增长13%。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到2007年,辽宁经济总量是2002年的2.02倍;2003年到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0%,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是2002年的2.71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时期,是辽宁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需求最旺盛、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
2003年到2007年,辽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是“七五”时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2年增加了5775元。2003年到2007年,辽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7%;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了2022元。自2002年以来,辽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各地中稳居第9位。
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和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但辽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连续4年保持12%以上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趋势。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经济界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认为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向人们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显现成效,辽宁成为新形势下吸引国内外投资的新热土,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内需动力。
而专家的评价与国内首部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进行研究的报告——《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研究》不谋而合。报告指出,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政策,至少使辽宁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践也表明,目前国家实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卸掉了老工业基地一些体制性和历史性包袱,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奠定了起跑基础;同时,也作为引爆剂形成了政策洼地和工作重心效应,引导了社会和市场投资方向。
“东北现象”退出历史舞台
今天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
2003年,全省7400多户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80%;银行贷款2400多亿,其中1900亿不良贷款,已经损失无法收回的近1500亿;下岗职工220万人;已经退休的320多万职工中,相当一批拿不到退休金。辽宁“厂办大集体”有1400多户,平均资产负债率130%,使不少国企如牛负重。企业人均发放退休金的标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辽宁排在第28位。当时辽宁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1个月156元,低于此线的贫困人口有160万人,平均每人每月能领取59元的补贴,但只有70万人能领到,也就是说,剩下还有90万人该补而无力去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使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付出了巨大努力。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东北调研,查看了主要工业城市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再就业中心和职工培训基地,深入到困难群众的家庭,共商改革振兴大计。为此,国务院形成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系统政策,使东北振兴成为国家战略。
从此,一项项政策为东北送来了大发展的福音。此后,全国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把目光转向东北,为东北振兴出谋划策。也正是从这时起,百姓对未来又多了一份期待,与此同时,百姓的衣食住行都与振兴战略的实施共荣共升。
也是从2003年开始,记者不仅亲身感受到振兴战略带给生活、工作中的巨变,也见证了这一伟大战略实施的全过程。被视为全省“一号工程”的社保试点,动员了全省能动员的一切力量;对阜新等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试点,对抚顺、本溪等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同样牵动了广大群众的心,一项项民生工程圆了百姓的梦想,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振兴战略与自己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
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是历史性的,一方面使全省数百万职工都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又使国有企业卸下了历史包袱,使他们有条件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复苏和振兴。这也表明中央不回避矛盾,敢于碰硬,而且敢抓主要矛盾。这个既有感情、又有魄力的选择,当时经济界一些人士评论,这就好像组织了一次“经济上的辽沈战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力自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他每年都会来辽调研。 “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振兴东北战略,又给政策,又给项目,给东北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胡春力表示,从2003年至今,辽宁响亮的口号、惊人的指标在各个讨论会随时可以听到。东北真正走出了东北现象的阴影。
辽宁人真正换了一种活法
“振兴战略和政策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有的是有形的,表现为具体项目;有的是无形的,表现为预期和估值提升。 ”
今年年初,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环境推进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赵彬就开始了辽宁振兴五年成果的课题调研,通过走访十几个市,深入几十家企业了解辽宁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日前形成的8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字里行间渗透着辽宁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走出困境,踏上振兴征途的欣喜与悲壮。
“我们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研究总结了五年,看到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的新突破,看到几个大的产业格局的初步形成,看到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辽宁人民挺起了胸膛走路,思想总是在奔腾之中。通过调研脑子里汇集了很多东西,真是激情澎湃。 ”赵彬表示。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赵彬认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辽宁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方式,学会了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管理自己,真正是换了一种活法。
过去人们爱用“跑部要钱”、向中央要资金要项目来评价辽宁乃至东北人的发展观念。 “其实,向中央要资金要项目,在那个特定时期也是必要的,但现在辽宁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要政策上。 ”省振兴办综合处宁国光处长认为,这是振兴战略实施最大的收获。因为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中央向地方的放权,允许地方“试错”,因为中央无法知晓地方的千变万化的情势,也无法对地方的各种情势做出及时的回应,只能依赖于地方来进行探索。有更多的自主才能发现更多的新方法,才有利于制度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是几个人的行动,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振兴,必须发动最广大的群众参与。而各地相继开展“解放思想、加速振兴”学教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学习山东经验,提升发展速度”的各种学习讨论热潮,不仅迅速在全省各地涌动,而且成为激发群众投入振兴热潮的催化剂。
省委机关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指挥中枢”,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省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2004年4月19日,省直机关党群部门“看变化、谋振兴”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启动。省直机关党群部门的436名处级以上干部通过参观考察、专题报告会、学习讨论、大会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到振兴实践第一线去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也增加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投身振兴。
“通过学教活动,对照山东找差距,全省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决策方式的转变、体制的转变和公众参与方式的转变。”辽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沈殿忠表示,辽宁的大发展、快发展不是几个人的事,不是几家企业的事。学教活动使全省上下都参与到发展中来,形成了万众一心话发展、谋振兴的局面。
在这场火热的振兴征程中,记者在采访中的体会是,政府公务人员的办事效率是大大地提高了,服务态度是好多了,企业管理者千方百计谋求发展,人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抢抓机遇的意识特别强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