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7 07: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标题搜索!(如想搜索原文,请不要输入后面日期,以免不找到原文)
华师大公费师范生走进科技馆 2012-10-15
百老德育讲师团浦东教育基地揭牌 2012-10-15
谈吐得体修养良好表现自信 “老外”招生官眼中的上海学生 2012-10-16
曾是华东师大前身 大夏大学迁校碑揭幕仪式举行 2012-10-16
每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 上海纽约大学办学品质令人期待 2012-10-16
奏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强音 上海纽约大学宣布成立 2012-10-16
《金融时报》公布2012年全球EMBA百强榜 复旦管理学院等上榜( 2012年10月15日 )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5日凌晨公布2012年全球EMBA百强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中文EMBA项目”首次跻身其上,排名第35。
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项目于中国是“舶来品”,国内商学院一般都引进国外课程并请国外教授讲授,课堂上配备翻译;而复旦管理学院的“中文EMBA项目”全部用中文授课,经过10年努力,拥有了较高水准。
《金融时报》每年都对全球商学院开设的EMBA项目进行评估,主要考察学员结束项目学习3年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项目教师团队的学术成就和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以此确定全球排名。
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首次参与评选,结果不仅一举上榜,还在中文EMBA项目中排名第一,“这是对‘中国式EMBA’教育质量的肯定。”
截至今年,中国EMBA教育已累计培训6万余名各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而探索“中国式EMBA”,依然是国内商学院努力的方向。
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
一家企业的资金回报率怎么计算?乍一听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付出1块钱能收回多少。苹果采用的“饥饿营销”策略是这样追求资金回报率的:控制销售量,售价定得高,提升“销售利润率”;等到竞争对手跟上来,马上降价促销,这下“资产周转率”又上去了……
上周六下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系主任李若山为近60名企业高管上了一堂“会计学”课,书本上的财务管理知识被“融入”鲜活的实际案例,台上台下不时互动,说是上课,更像“头脑风暴”。
李若山说:“企业高管学会计,不是要去做会计,关键要弄明白财务数据与企业战略、决策的相互关系。”难怪他的课很受欢迎。
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首次批准全国32所高等院校开展EMBA专业学位教育。起步之初,“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企业实践经验”的本土老师稀缺,几乎所有院校都请“外援”,EMBA项目全是中外合作,境外师资比例一度还是“硬规定”。
复旦大学率先启动的也是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的EMBA项目,但同时又成为国内首批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办中文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中外合作是为了累积经验,了解学习主流商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复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说,“当时我们给每位来上课的外籍教授都配一位中国老师,这是培养本土教师团队的好办法。”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在EMBA教育中未必成立。“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当地环境密不可分,教学内容需要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殷志文说,因此他们的“中文EMBA项目”以本土教师为主,聘请的“外援”也都是华裔教授。另外,全中文授课保证了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充分性。
讲授“最中国”的案例
“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本土操作”,是复旦EMBA项目的追求。
案例研究在EMBA教育中颇为吃重,而有些国外案例缺乏针对性。
跟踪中国经济环境、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发展情况,复旦EMBA项目不断开发着本土案例,比如近来引人瞩目的电子商务企业“1号店”。
“1号店”创办人于刚在创业之前,曾在亚马逊总部待过一年,随后还有在戴尔的工作经历。两家大公司的电子商务经验,究竟如何运用到了本土企业创业与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都成了复旦EMBA学员的研究课题,于刚还曾来到课堂跟大家面对面交流。
复旦“中文EMBA项目”的一大特点是生源“多元”:来自政府部门和国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高管大致各占三分之一。这些希望提升自己的学员在这里充足了电,毕业后大都在职业发展上更上层楼。
过去10年,复旦大学的“中文EMBA项目”共培养了超过3000名学员。“我们培养人才,他们领导企业,让这些企业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运营上更有效率,能够可持续发展。”陆雄文告诉记者,“希望我们的学员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创新发展上更具实力和后劲。”
据悉,同时上榜的还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