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12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行政特区”不排除中央直管
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关键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具体疏解到哪些地方则要根据承接地区的条件、情况来制定。知情人士认为,今后会有一些疏解的重点区域:
例如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及周边新城,这些新城一定程度上就是起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功能和任务。北京周边现有11个新城,包括通州、亦庄、大兴、顺义、昌平等。这些新城对内要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人口和产业,对外起到一个反磁力基地的作用,把外部向大城市中心城区涌来的人口和产业阻截在新城,形成新的增长点,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新的都市圈。
在京津冀区域,疏解的重点有可能向河北的大城市、节点城市、三条发展轴、“4+N”个承接重点基地等方向集聚。
三条轴线,一是京津发展轴,包括北京、廊坊、天津;第二是京保石发展轴,即北京、保定、石家庄;第三是京唐秦,包括北京、唐山、秦皇岛。这些轴线是今后产业分布的聚集地,也是城镇集聚轴。
河北的4个重点城市,即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这四个城市今后要打造为区域的中心城市。河北剩下的7个地级市,要发展为节点城市。还有“4+N”个产业合作平台等,如曹妃甸、新机场、张承地区和滨海新区等。
河北正在积极打造40多个产业承接平台,天津在滨海新区也在打造“1+11”产业承接平台,在周边区县打造11个功能承接平台。
该知情人士认为,如果保定成为中央和国家疏解机构集中承接地的话,不排除承接区域会有包括户籍在内的特殊政策。
对于有传言称,在北京东南方向由京津冀各划出一部分土地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打造成类似于深圳那样的北方经济新增长极,该知情人士亦认为“不可能”。“但是建立一个中央行政性机构的集聚区,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这个集聚区应具备距离适中、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好、发展空间容量较大、生态环境好等条件。”
通州或将兼并香河、大厂、三河
通州早在多年前就为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预留了一块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到重大转折点,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集中承接北京中心城区整体迁出的行政机关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最近有人给通州做了一个定位,“非常高大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和先行区。可以预见,通州在不远的将来将发生巨变。由于此前通州新城的规划是200万人口左右,随着目前的局势演变,未来的通州很有可能是个四五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副中心”。以通州现有的面积肯定不够,很有可能把周边河北的北三县并入北京的行政版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