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30 10: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报智库专家观点
推进古城更新激发人文资源新活力
□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副秘书长、教授 陈璇
姑苏区作为古城核心区,如何做到既保留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发展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首先,认真细致整理文献材料、梳理家当。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江南文化的各类资源禀赋在古城都有体现,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提前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分类归档。通过系统的保护、管理、监测等工作,对吴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进入量质提升的阶段,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各类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住、行等各个环节,使其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活态”传承,持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其次,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近年来,姑苏区持续深挖古城的文化资源,先后打造平江九巷、32号街坊、十全街等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品牌,先后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提升古城的文化内涵,深度推进文旅融合。为推进业态调整创新,避免“千城一面”,建议学习丽江古城保护模式,制定实施《苏州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清单中可将古城内经营项目划分为扶持鼓励类、倡导鼓励类、不鼓励类、禁止类四类,强化经营项目类别监管,持续创新和导入传统文化业态。通过清单的实施对可能给古城保护造成压力的业态,在数量和规模保持原状的基础上逐步压缩。
再次,让千年古城碰撞现代时尚。保护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更具吸引力。目前,姑苏区仁恒仓街的打造带来了古城时尚的气息。从新业态来看,世界时尚产品的几家首店落户在仁恒仓街,提升了古城的形象与城市品位。但与此同时,高价位的产品离烟火气的市民生活还有一定距离,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姑苏区可以利用现在中张家巷的昆曲、评弹博物馆的资源,与仁恒仓街的双雀广场、叠翠广场形成良好的互动,探索昆曲和评弹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形成类似于丽江民谣广场这样的文化集聚点,既聚集人气,又拉动消费。
最后,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文化(文旅)产业。古城的文化内核是苏州创造最优营商环境的要素,对创新人才的吸引、科技企业的入驻都有重要作用。数字文化(文旅)产业的培育是古城在新时期突破各类要素,如土地资源限制、古城保护红线、经济产值提升等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文旅是古城聚集人气的手段,那么本区数字文化产业平台或者载体的培育与打造,才是目前古城更新中最能带来高附加值的新业态、新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