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4-3 18: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灵汐科技:低能耗类脑芯片,会重新定义AI未来吗?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玻璃幕墙后,一场悄然发生的“智能革命”正在改写AI规则。杭州灵汐科技副总经理华宝洪手持指甲盖大小的类脑计算芯片,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了这个“会思考的半导体”如何用不到20瓦功耗,挑战传统算力能效的天花板。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领域,技术革新与突破永远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杭州灵汐科技公司在这个背景下脱颖而出,凭借其低能耗的类脑芯片,正在挑战传统计算的能效极限。自2019年春天设定目标以来,灵汐科技以其独特的研发理念和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得这一小型芯片在功能和能耗上实现了显著的突破,正在逐步引领AI产业的未来发展。
时间回拨到2021年5月,灵汐科技的实验室经历了一次心跳加速的“芯片马拉松”。那天下午,承载着团队心血的芯片样品悄然返回,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式拉开帷幕。当天晚上,灵汐科技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灵汐几十名核心成员围坐在测试台前,每个人的眼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随着芯片缓缓进入测试台并开启测试程序,时间仿佛凝固,每一次电流的跳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测试过程被细致地划分为十余个关键阶段,每一步的验证都像是在攀登高峰,尤其是前几步,关乎整个项目的生死存亡。每当一个阶段成功通过,显示是绿灯,办公室内就会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紧接着又是更加紧张的等待。
每秒钟都过得超级漫长,12个小时煎熬,当芯片顺利完成了从引导程序到功能验证的最后一关,天已经亮起翻肚白,天亮了,芯片也顺利点亮了,主要测试均成功,整个团队爆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激动。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饿了一夜,找个小饭馆填饱肚子,回来继续下一步研发。
2019年春天,灵汐科技当时播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研发一款高性能芯片。最初的设计蓝图大胆而雄心勃勃,旨在打造一款功能全面但功耗较高的“巨兽”。然而,随着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市场需求的微妙变化,团队在2019年末迎来了一次关键转折,团队在无数次深夜讨论后,果断决定调整航向,转向研发一款“小而精”、能效比出众的芯片,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未来市场的一次精准预判。
这款类脑芯片的核心在于其计算原理,采用了灵感源自人脑神经元的稀疏计算机制。在传统计算中,运算的效率往往严重依赖频繁访问庞大的数据集,而基础的能量消耗直接对应于计算量的增加。而灵汐芯片通过精巧的设计,仅使用约1%的数据进行动态稀疏计算,成功展示了其领军地位。例如,在浙江舟山东海进行的实地测试中,搭载灵汐芯片的设备在10小时内仅消耗了0.1度电,相较于现有方案,其能耗减少高达20倍。这样的性能不仅能保障智能设备长时间工作,也展示出了灵汐芯片在市场应用中的广泛前景。
低能耗的类脑芯片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稳健运行,标志着灵汐科技的技术能力已达到行业新高度。2021年,灵汐科技成功推出了其第一款流片采用名为worm(lite),在实际商业化中,这款芯片的实用性备受认可,其创新低能耗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例如不稳定的太阳能供应中,被客户广泛应用并获得积极反馈。在这里灵汐团队展示了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反应能力,所展现的能效管理的精确调控有效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面对“为什么不做GPU”的疑问,灵汐团队给出了哲学思考:当能源成本成为算力瓶颈,人脑20瓦功耗创造的智能奇迹启示我们——AGI或许不需要暴力计算。类脑芯片通过时空二维计算架构,将传统直线式运算转化为Breaking街舞般的多维空间计算协同。2021年5月,第一款芯片流片成功,灵汐内部取了个昆虫worm(lite)的名字,期待芯片能不断升级迭代。很快就有客户找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