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6-9 14: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蓝色经济:实现涉海产业跨越式发展
勇当海洋强国尖兵,深圳近年来着力引导和推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金融服务、港口航运服务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提出,促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和高端化,支持建设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推动建设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加速海洋高端装备关键技术突破,在海洋工程行业培育世界一流的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由陆向海推进,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和示范基地。围绕深海资源勘探开发,发展海底探测、深海传感器、无人和载人深潜、深水作业设备、海底通信定位等深海关键技术和设备;围绕海洋管控与治理,发展卫星、无人机、智能船、海洋遥感与导航等海上态势感知手段和关键技术等,推动高端海洋电子装备国产化。
增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力,依托生物产业集聚区,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技术管理平台和中试基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由基础科研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和海洋生物基因种质资源库,推进建立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加大海洋生物基因、海洋水产品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疫苗和基于生物基因工程的创新药物的技术攻关,支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建设,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组建海洋新能源研发团队、工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海上核电、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技术和装备。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促进传统渔业转型,继续壮大远洋渔业,规划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
扩大海洋金融服务。引导深圳金融机构加强对涉海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服务产品,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以前海为中心争创“中国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吸引或培育海洋产权交易、融资担保、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业态。
做强做优港航服务,进一步增强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港口管理运行的智慧化,打造“深圳国际中转港”。支持企业组建现代化远洋船队。借助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打造自由贸易港,鼓励船舶在深圳注册及挂旗,吸引国际知名船级社在深开展业务等。
聚焦海洋科技,全面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名片。深圳提出设立海洋教育科研机构、聚集海洋高端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加强海洋科技服务等举措,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保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持久竞争力。
在海洋教育科研机构领域,深圳计划组建海洋大学,推动深圳大学等高校加快建设优势特色海洋学科。完成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组建,建成面向深海科研、深海开发的国家级多功能平台。聚集海洋高端人才,研究制定海洋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和人才认定标准,支持面向全球引进海洋领域顶尖人才团队,建设全球海洋智库。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圳将大力培育涉海行业领军企业,包括引进知名涉海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运营中心、产业基地等,谋划布局一批海洋领域创新载体。鼓励和引导优势科技领域从陆向海延伸,支持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从事海洋科技研发、海洋技术服务。通过打造创业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持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
打造海城协调、产城融合的“大空港-前海”海洋科技创新走廊。以大空港海洋新城为核心,形成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入以海洋为特色的专业化金融、科技和高端海洋专业服务,建设前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集聚区,加快推进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依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提升海洋科技服务能力。重点扶持知识产权等智力资产评估机构、海洋高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等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企业。优化完善海洋经济产业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定期统计发布深圳海洋经济数据。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海洋经济领域基地,推动海洋领航标准研制。支持海洋领域行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行业组织发展。
聚焦海洋生态与文化,打造绿色活力海洋名城
从点到面、陆海联动,深圳将全面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营造陆海融合、人海和谐的国际海滨城市氛围,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加强陆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整治,推进近海、岸线及海岸湿地保护,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加强东部特色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
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以“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统筹海岸带,立足陆海生态融合,构建全域生态空间格局,强化对沙滩、滨海湿地等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构建滨海公共空间系统,提升深圳湾15公里休闲带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盐田滨海栈道建设,形成优美连续的滨海慢行系统,加快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前海湾人工沙滩建设,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小梅沙海洋公园,发展特色海岛旅游。推动蛇口渔港升级改造、盐田墟镇渔港功能提升和南澳渔村活化。
彰显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多维度的“海洋+”平台,高标准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海洋博物馆等新文化地标性建筑。大力发展海洋体育旅游项目,持续举办“中国杯”帆船赛,建设海洋休闲体育运动基地。提升海洋教育对海洋文化发展的牵引作用,打造海洋文化意识教育基地。丰富海洋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创设深圳海洋周。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大力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增加特色优质邮轮国际航线,优化“海上看深圳”旅游项目,拓展“海上看湾区”等旅游品牌。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鼓励高端游艇服务业发展。建设大鹏梅沙、南澳旅游业客运码头,规划一批滨海特色小镇,打造国际黄金海岸旅游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