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7 0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7-9 16:41 编辑
二十三、白马禅寺
芜湖白马寺
白马寺座落在芜湖南郊白马山上,为芜湖市区的南大门。提起白马山,还有一段传说,据传二祖慧可大师驾白马驮经书,追赶达摩祖师,途经白马山时在洞中小憩,此山便成了白马山,此洞也成了白马洞。在白马驮经的地方人们建起白马寺。从此,白马山、白马洞、白马寺就成了芜湖的古八景之一。
白马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七年(公元四六三年),明朝初年被敕改为“护明寺”。一千多年来,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白马禅寺、白马洞天,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朝“元四家”之一的画家王蒙曾画《白马洞天图》并题诗曰:“紫燕避寒霜,万雏啄石乳。风响百神来,千峰动灵雨。”清代肖云从画有《白马山图》,画中展示了石洞、虬松、桃花、瑶草、烟霞、丹灶、紫燕、白鹤等景象。元朝时芜湖县的欧阳玄在“白马山”一诗中写道:“仙人邂逅此相逢,路人烟霞第几重,紫燕飞来如有约,玉骢驰去尽无踪。”明代诗人王恒咏道:“白马山中洞有天,洞中仙去已多年,至今遗迹游人赏,棋局松阴鹤自旋。”明宣德年间诗人孔德绍写道:“层台耸灵鹫,高殿迩阳鸟,”“梁栋齐白云,棋栌映丹霞。”这些无不传递出昔日白马寺的美丽与辉煌的壮观场面。
为了重现往日白马寺的壮观景象,一九九三年,当时四名水泥厂女职工(信佛的居士)得知常州天宁寺觉静大法师和廓性师太,在九华山发大愿,要在九华山建一座庙供奉佛祖,已经投资十多万元进行建设。于是这四名女职工赶到九华山,将二位大法师请到了白马山。二位法师见白马寺遗址上仅有供奉着三尊佛像的三间破败瓦房,四周又是荒草一片,表示可以支援六千元结缘,但不愿投资。后经不住这四位信佛女职工的再三恳求,二位法师终于同意重建白马寺。后来在芜湖县政协副主席李明堂、李士祥及当地政府和众居士的支持下,征用国有土地20亩,投资八百八十多万元,在白马寺的旧址上,新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白马寺。其中大雄宝殿高达十五米,占地三百多平方米,殿内塑释迦牟尼金身,盘膝打坐在高一点八米的莲花台上。两边十八罗汉、普贤、文殊菩萨全部用香樟木雕塑而成。背面南海观音塑像,手持净瓶,面容沉静端庄,慈祥平和。周围塑有一百二十七尊菩萨。此外,三尊大佛、西方三圣、地藏王、娘娘殿等殿堂,尊尊塑像栩栩如生。共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构成规模宏大的新白马禅寺,灵现出昔日白马禅寺的辉煌夺目。芜湖市新区区划后,她同三圣古寺并肩成为芜湖市南大门前的两颗耀眼的明珠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马寺四周山峰叠翠,百鸟争鸣。禅寺的广场上,供奉着一尊石观音。说起这座石观音还颇有一番来历。白马山是海螺型材基地,生产白马水泥。传说,一次矿工开山时,遇到一块巨石,极似观音,无法搬动。矿主得知后,停止开挖。当晚他特地到工地看这块巨石时,远远看见巨石发出白光,此事便传了出去,当地群众纷纷前来参看。此事传到廓性师太的耳里,便同矿主商量,将石观音供奉在大殿广场上,矿主当即拍板,将石观音移到广场。此外,有神仙台遗址上的神仙大脚印,还有一块世外桃园,据传是八个神仙聚会的地方,至今还留下石凳、石棋盘。同时殿内还供奉着一对很有灵性的石鱼。寺外还有犀牛望月等名胜古迹。
白马寺建成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芜湖、镇江、台湾等海内外香客、游客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前来烧香拜佛,白马寺香火日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