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蛟矶烟浪

[大江南北] 芜湖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解放,4月26日,芜湖县市分治,同日在方村河东成立芜湖县行政办事处;5月12日改为芜湖县人民政府。先后属芜当专区、皖南行署、芜湖专区。1971年3月人芜湖县民政府和县城迁至湾沚。1980年1月改属芜湖市代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根据《关于同意将芜湖县清水镇划入市区的批复》(民地字[2004]49号):将芜湖县的清水镇划入芜湖市鸠江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2月9日,芜湖市政府批准:将芜湖县原荆山镇区域划归镜湖区管辖,将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将清水镇(不含原荆山镇区域)划归鸠江区管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10月,将芜湖县方村镇划归镜湖区管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芜申运河
起自安徽芜湖市区,经安徽省芜湖县、南京高淳、无锡宜兴,止于太湖,由苏州直通上海,航程比绕长江缩短运距100多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誉名片有:全国文明县城、科技进步先进县、群众体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全省双拥模范县、新农村电气化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科学发展先进县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建于2001年3月, 曾定名为“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201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现已开发近3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底,开发区企业逾千家,计划总投资1200多亿元;共有投产企业465家,在建企业346家;其中当年新增投产企业172家,开工建设企业82家。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实现税收55. 2亿元,对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贡献超过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王城
座落在芜湖县花桥镇黄池村,是战国至西汉的一座古城,西汉芜湖县城,亦即古鸠兹所在。古城依山构筑,城廊依然留存,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四处城门旧址赫然在目,步入城内,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唐钱宋瓷唾手可得,可谓地道的小型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15: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部分不是芜湖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县建置沿革


一、建国前芜湖县治与县域

      芜湖古称鸠兹,春秋时代原是吴国边陲重镇。《左传》“鲁襄公三年春(公元前576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汉《郡国志》载,鸠兹城在今市东南四十里咸保圩。圩中有勾慈港(鸠兹沟),疑是当年的遗址。《太平府志》、唐杜佑《通典》均有记载。另有人说,鸠兹城在水阳江南岸黄池乡残蚀丘上。
    战国时,周文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鸠兹归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332年)越被楚灭,鸠兹转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鸠兹属鄣郡。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鸠兹改名为芜湖,正式建县,属丹阳郡。
    三国时,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芜湖县城由鸠兹邑迁入江边的青弋江口,今芜湖市鸡毛山一带高地。初属九江郡,后属丹阳郡。曾作为芜湖侯徐盛的食邑。
    晋武帝灭吴后,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芜湖县属宣城郡。并在当涂县南置于湖县(辞海注)。其辖区有一部分是从芜湖县划去的。
    东晋,中原地区出现“永嘉之乱”,北方汉族士民南渡避难。东晋王朝按北方原建制,在江南另设郡县。当时,芜湖县是山西省襄垣、上党等县侨民聚居的地方。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客夺主号,撤消芜湖县建制,改名襄垣县。南朝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撤上党县并入襄垣县,改属淮南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丹阳郡、淮南郡,襄垣、于湖、繁昌三县并入当涂县,芜湖成为当涂县属镇。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全国设十五道,宣州属江南道,领县十,当涂是其一。
    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割当涂五乡,宣城两乡恢复芜湖县建制,属江宁府。当时,芜湖县范围不大。据《宋史食货志》载:太平州芜湖县圩周290余里。唐刘秩有诗为证:“百里芜湖县,封候自汉朝。”,至此,芜湖县界域基本定下来,一千多年来从未改动。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江南归宋,分设宣州、池州。芜湖县属江南路的宣州。公元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芜湖县属改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太平州为太平路,隶属浙江行省江南行御史台。元末属小明王农民政权的大宋政南行省太平路。芜湖县一直在太平路治下。
    明太祖己未年(公元1355年)六月,全国废路为府。太平路改为江南省太平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元月,太平府属六部直隶,永乐元年(1403年)太平府直隶南京,均领芜湖县。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太平府隶属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年)改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芜湖县仍沿前制属太平府。
    太平天国期间(1863年),太平府由浙江巡抚兼辖,后又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芜湖县在其治下。
    光绪二年(1876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芜湖光复。十一月成立军政分府,吴振煌任分府司令。芜湖县令朱祖圻为行政厅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道制。芜湖县直属安徽省。一九一四年六月至一九二八年八月设芜湖道,辖皖南二十三县。由于芜湖县是道府所在地及通商口岸,特列为甲等县。当时,芜湖县东与当涂为邻,东南、东北与宣城、当涂以河为界,西至大江,南、西南与南陵,繁昌隔河相望。全县设六镇,五乡,三十九铺。有人口235,166人,农田345,046亩。
    一九三二年十月芜湖县改属安徽省第二专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寇侵占芜湖,不久成立县维持会。一九三八年七月第二专区改为第五专区。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成立伪省政府,芜湖县成立伪县政府,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一九四一年八月六日,改第九行政区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抗战期间,流亡宣城周王的国民党县政府属皖南行署(第三战区)。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至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芜湖县属安徽省第六专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建国后县治
    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全境解放。4月25日下午,成立芜湖市军管会。4月26日在方村镇宣布成立芜湖县行政办事处和中共芜湖县工作委员会,孙翼为办事处主任、工委书记,这是建国后芜湖县第一任县工委书记和行政首长。办事处设在方村镇河西陶姓大户人家,后为方村区公所办公用房。5月10日,经华东军区批准,分别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和芜湖县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皖南行署管辖。5月12日,县人民政府、中共芜湖县委员会在方村镇河东粮站正式宣布成立{史称南北干部大会师},县长孙毅,县委书记王绳武。5月28日,县政府迁往清水河镇{今清水河中学校址,} 。同年7月,芜湖县大部分圩区被洪水淹没,县政府迁往芜湖市区,先租赁中山路附近的交通旅社二楼办公。后迁市兴隆街今印染厂附近办公。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县政府迁芜湖市河南西街11号,不久又移河南兴国寺内{今弋江区利民路与九华山路交汇处附近}办公。50年代期间,在寺后征地盖县委办公楼和其他一些办公用房。同时在西边征地盖县人委{政府}办公楼。1971年1月3日,根据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宣城县的新丰、花桥、赵桥、黄池、三元、红杨、和平、西河8个公社和湾沚、西河两个镇划归芜湖县管辖。3月1日,县治有芜湖市河南兴国寺迁来湾沚。县委、县革委会机关在原湾沚粮油厂{狮子山}内办公,县直各机关都分散在全镇各街道上。1972年上半年,县委、县革委会办公大楼在延安东路建成,不久各机关也陆续搬入新建的办公楼。1986年5月,县政府搬入建在荆江东路上的政府大楼。进入新世纪,为了扩大城区范围,县委、县政府联合在芜湖南路市民广场,建了一栋现代化的十二层办公大楼,于2006年5月迁入办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建国后县域区划调整
1949年4月24日全境解放,行政区划仍沿旧制不变。城区设6个区,全县农村设澛港、石硊、方春、清水四个区委和区公所,31个乡,188个行政村。同年5月10日,市政府成立,将原芜湖县城区改为市区。全县设澛港、石硊、方春、清水四个区委和区公所。后增设濮店区。1949年10月,全县设澛港、石硊、方春、拾里、清水、濮店6个区31个乡镇。澛港第一区下设:澛港镇、澛浦、上凤、下凤、丹山四个乡。石硊第二区下设:石硊、丰福、善瑞、埭南四个乡。方春第三区下设:方村镇、行春、陶辛、十连、白沙、保太、政和、周皋8个乡镇。拾里第四区下设:陶阳、玩西、官徒、马鞍四个乡。清水第五区下设:清水镇、清窑、安流、易太、咸南、丰胜6 个乡镇。濮店第六区下设:濮店、军北、植本、利民四个乡。至1949年底,全县共有23.88万人口,42.8161亩耕地面积。

1950年2月撤消濮店区。改设澛港、石硊、政和、万春、方村、陶辛、中窑、拾里8个区,乡镇建制撤消。9月,拾里区{扁担河以西,四褐山以东}共110.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划归芜湖市成立郊区,。1950年11月,方村河东、河西合并成立方村镇。1961年上半年,整风工作组经县委、县人委同意将河东划为东风公社政和大队,河西属于红旗公社方村大队。

1952年7月,民主划乡建镇,全县设7个区公所、区委,61个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党支部。澛港区下设:牌楼、鲤鱼、九龙、三联、程墩、围塘、三冲、元山、马塘9个乡。石硊区下设:石硊、牌坊、超湾、塔影、新垾、义兴、三圣7个乡。方村区下设:方村镇和大胜、石桥、腰埂、陡村、刘村、孤山、永胜、利民9个乡镇。陶辛区下设:张社、沙墩、楼麻、四门、宦坝、东溪、东筦、胡湾、保太9个乡。政和区下设:蒲塘、双桥、周皋、永和、永丈、幸福、南坝、石人8个乡。中窑区下设:殷港、万锹、东八、紫竹、落帆、天城、荆山7个乡。万春区下设:清水、军滩、罗渡、大桥、木龙、祠山、南辛、张拐、王拐、永镇、大闸、周圣12个乡。

1953年5月31日,为便于行政管理,澛港行政村{未建乡制,直属澛港区公所领导}漳河南岸471户,划归繁昌县管辖。

1955年12月,全省进行区划调整,全县将61个乡镇并置为25个乡镇:澛港、围山、善瑞、白马、新义、石硊、行春、天民、埭南、陶辛、十连、白沙、保太、易太、咸保、保丰、周皋、政和、清水、荆山、祠山、张拐、王拐、大闸。

1956年1月,经上级政府通知,芜湖县人民政府更名为芜湖县人民委员会。2月1日,全县撤销区公所、区委建制。

1957年4月荆山乡并入清水乡。

1958年7月24日,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将芜湖县马塘乡划归芜湖市管辖的批复”。9月15日,市、县有关机关正式办理马塘乡移交手续。由于马塘乡地处麻凤圩水利区域,因而,市、县经常为排涝、排灌、水利冬修等经常产生矛盾。1963年3月13日,经市、县协商并经省政府同意,将马塘公社元山、平山、马塘三个大队的全部和大营大队的大部地区,从青弋江大桥起,沿圩堤东至芜繁铁路路基,南至元亩塘上塘沟,西至芜石公路为界,芜繁铁路以东和芜石公路以西,全部划回芜湖县,界线以内的铁桥大队仍属芜湖市。这样既解决了市、县在水利上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市区能继续征收芜湖烟厂的税收。1977年10月,为了芜湖市的发展需要,省政府决定马塘公社再次划归芜湖市区管辖。

1958年10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精神,全县23个乡镇合并成立东风、红旗、长江、万春四个人民公社,改乡镇为生产大队。

1959年2月2日又以地名命名为:万春、易太、方村、澛港四个人民公社。1959年4月14日,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第8条规定,作出:“关于调整市、县行政区划的通知”,通知决定:撤销芜湖县,将原县辖行政区域全部划归芜湖市。与芜湖市郊区合并,成立芜湖市郊区人民公社联社,对外保留芜湖县称号。这是建国以后,芜湖县首次并入芜湖市。

1960年4月,市、县合并后因体制繁琐,不便工作,经省人委请示国务院同意回复芜湖县建制,原郊区仍为市管辖。

1961年6月,由于大公社的体制不便于工农业生产,不利于社会发展,经中共芜湖地委批准同意,撤销方村、万春、易太、澛港四个人民公社,成立四个区委会。全县调整为18个人民公社:澛港、石硊、围山、方村、天民、埭南、陶辛、保沙、十连、易太、周皋、咸保、政和、保丰、万春、祠山、张镇、大闸。

1962年4月增设:新义、白马、善瑞3个公社。

1963年3月新成立马塘公社。

1965年1月天民公社并入方村公社。6月新设方村镇、清水镇。1965年12月止,全县共设23公社、镇。

1968年8月17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芜湖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区划仍沿前制。1969年4月,建立中共芜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撤销全县四个区委机构。

至1970年底,全县共有53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3个公社、镇,人口27.3726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月3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原宣城县湾沚、西河两镇和赵桥、新丰、花桥、黄池、红杨、三元、和平、西河8个公社,469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88878亩耕地面积,13.07万人口,划归芜湖县管辖。至1971年底,全县共有999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3个公社、镇,40.4426万人口,54.11万亩耕地。

1972年4月恢复清水镇,新建荆山镇。1972年7月,县委为加强对各人民公社的领导,全县成立湾沚、红杨、易太、方村、万春、澛港6个片,并派出工作人员,代行区级党政部分职能。

1973年2月新建湾沚公社。12月回复建立天民公社。

1974年12月20日,在6个片的基础上建立6个区委。

1976年10月,全县共设6个区委,37个公社、镇。湾沚区下设:湾沚、赵桥、黄池、新丰、花桥5个公社。红杨区下设:西河镇和红杨、和平、三元、西河4个公社。易太区下设:易太、咸保、保丰、政和、周皋5个公社。方村区下设:方村镇和方村、天民、陶辛、十连、保沙、埭南6个公社。万春区下设:清水镇、荆山镇和万春、大闸、王拐、张镇、祠山5个公社。澛港区下设:澛港、石硊、善瑞、白马、围山、新义、马塘7个公社。县城:湾沚镇。

1977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马塘公社共有16.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3539万人口划归芜湖市管辖。至1977年底,全县共有98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6个公社、镇,45.1457万人口。

1981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火龙岗镇。1981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黄池公社划出4个大队,花桥公社划出2个大队,赵桥公社划出1个大队,于1982年2月成立九十殿公社。

1983年4月,根据省政府通知,在万春、祠山、大闸、张镇、王拐、湾沚、红杨、围山、天民、易太10个公社进行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乡政府,废除公社体制。1984年4月,全县所有公社都改为乡。

1985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围山乡并入火龙岗镇。

1986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河乡、方村乡分别并入西河镇、方村镇。是年底,全县设6区,34乡、镇。

1991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县澛港乡26.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0295万人口,1.3265万亩耕地,划归芜湖市区管辖。座落在市域范围内的县利丰窑厂、酒厂、光荣橡胶厂、赵云生剪刀厂、电器修造厂,澛港菜刀厂、县运输公司4大队同时划归芜湖市区管辖。至1991年底全县共有33个乡、镇,50.9092万人口,956.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9.5458万亩耕地。

1992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撤销6个区的建制,将33个乡、镇合并为24个乡、镇。湾沚乡并入湾沚镇。善瑞乡并入火龙岗镇。王拐乡、大闸乡、祠山乡、张镇乡合并成立清水镇。天民乡并入方村镇。石硊乡与新义乡合并成立石硊镇。撤消九十殿乡,将其中的团结、复兴两村并入花桥乡;镇绍、安保、竹园3个村并入黄池乡;石坝、松墩两个村并入赵桥乡。保留西河镇、荆山镇和埭南、白马、十连、陶辛、保沙、易太、政和、周皋、保丰、咸保、新丰、三元、红杨、和平等乡。

1997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保丰乡、红杨乡、易太乡,分别改设六郞镇、红杨镇、易太镇。4月,撤消陶辛乡、三元乡,分别改设陶辛镇、三元镇。

1998年撤消周皋、咸保、新丰、花桥四乡,分别改设镇。撤消黄池乡改设横港镇。至1998年底,全县共有17个镇,7个乡。

2002年4月,全县进行行政村合并,由原273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171个。

200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县24个乡、镇,合并为8个镇。原湾沚镇、新丰镇、三元镇、赵桥乡合并为新的湾沚镇。原清水镇、荆山镇合并为新的清水镇。原火龙岗镇、石硊镇合并为新的火龙岗镇。原方村镇、埭南乡合并为新的方村镇。原红杨镇、西河镇、和平乡合并为新的红杨镇。原六朗镇、易太镇、周皋镇、咸保镇、政和乡合并为新的六朗镇。原花桥镇、横港镇合并为新的花桥镇。陶辛镇、保沙乡、十连乡合并为新的陶辛镇。

2005年底,全县共有8个镇,53.47万人口,942.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7178万公顷耕地。

2006年3月,经省政府硑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芜湖市弋江区管辖;清水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清水镇的荆山居委会划归芜湖市镜湖区管辖。共计有15.2995万人口,21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8782万亩耕地,2871公顷养殖水面,划归芜湖市区。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6个镇,38.28万人口,73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0573公顷耕地。

2010年8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县方村镇共有3.8538万人口,3.5463万亩耕地,901公顷养殖水面,划归芜湖市镜湖区管辖。

   现在,全县面积656.5平方公里,34.2万人口,27.6914万亩耕地,设5个镇。县城湾沚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城区产业特色鲜明,选择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发展前景广阔、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皖江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机床设备、工程机械、电子电器、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举全县之力推进新芜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实现开发区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开发区现有投产企业350余家、在建企业140余家。先后被授予“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安徽数控机床制造(芜湖)基地”、“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基地”等称号,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列为产学研基地,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
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桥乡





水乡的码头

水乡泽国,河道密布,沟渠纵横。万里长江沿境而过,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支流叉河象人体的血管一样,密密码码地伸向起伏的山岗丘陵、水网平原,就是圩内也是沟壑交错,村村有水,为水乡人民出行带来方便。但是交织的沟渠,也为水乡人民行走带来不便。两米多宽的水沟,只好绕道两里多路一座独木档成的小桥,过桥掌握好身体平衡。
    在那无桥的年代,河流是水上交通的动脉,却是陆上交通的肠埂阻,常将乡村大道横路隔断。水乡的圩,四周便是河流,圩区的人出行离开船,就会寸步难行。皖南最长的河流青弋江,自古以来,两岸人民为了方便交通,几乎每隔几里路就有一处渡口,过一次两分钱。可当年的孩子们连两分钱也缴不起啊!为了过渡经常脱光衣服,将衣服顶在头上,踩着水过河。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公路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象珠网似的四通八达,以舟代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建国初期境内仅有清水河、澛港两座公路木桥,六十年代后期才将漳河、水阳江、赵家河三座桥改为混凝土桥。八十年代建造了清水河、赵家河大件运输桥和淘米渡、荆山大桥。随着公路建设的延伸,桥也越造越多。九十年代初湾沚、小河口、杨家渡、竹丝港、北埂、新塘、李家渡、和尚桥等桥梁纷纷矗立在家乡的河道上。过去建桥一般都要几年时间,而夫子阙、东西河、和平、大兴、红星圩、立新等桥最快的只用几个月就建成了。进入本世纪以来,为了打通与邻县的交通,又陆续建设了黄池、天民、蜈公、红杨、马园、西河、胡湾、利民等桥,缩短了与周边县市的空间距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桥逐渐越造越长越造越宽。仅青弋江上就有五座十二米宽,两百米以上的大桥。同时陆上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地公路立交桥也越来越普遍,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恐怕很难搞清境内到底有多少桥梁。

投资达11亿元的省道清水河大桥,是皖南最大桥梁,与不远处的高速公路桥,象两道耀眼的彩虹飞架在水阳江上。然而,就在这座桥址傍,1947年12月,一辆载有三十几人的改装客车,过浮桥时,由于没有安全保证,客车滑入冰凉的河水,造成几十人的死亡。被列为境内自古以来,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特大事故。如今,这类事故再也不会出现了,南来北往的客货车辆,日夜安全行驶在天堑变通途的大桥上。

时代的步伐把水乡引进到公路时代,而众多的桥梁使公路变成了快速通道。桥改变了水乡的面貌,桥为水乡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水乡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众多的桥梁,具有不可抹灭地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6 00:13 , Processed in 0.03622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