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20 21: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苏州是繁华了2000多年的地区,经济中心在北方的时候,苏州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后,苏州更是全国前列的城市,明清甚至都能挤进前三(首都自动预定第一)。
以上仅指经济。
所以现在苏州经济上的发展,实际上是重新复苏(很多外地人说苏州暴发户,呵呵,历史盲)。在太平盛世,苏州只要有一丝机遇,就能快速崛起,几乎没有例外,哪怕zz地位没有多么显赫,经济水平却一直是顶尖的。其实这是有底层原因的,有人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这是表面上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性的底层原因。难道苏州每一代人都那么强悍?我觉得还不如说苏州这个地方能培养出强悍的人或者吸引到强悍的人,或者说这个地方位置好,总能吹来时代的春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变得强悍。
我相信各个地方的人的本质是相似的,都有着差不多的智商,超不多的身体条件,差不多的惰性,也有这差不多的欲望(对财富)。
而地和人是相辅相成的,什么样的地出什么样的人,也吸引什么样的人,水边的人会选择捕鱼生活,山上的人会选择捕猎生活。江南良田万顷,人们会男耕女织,浙江7山1水2分田,很多人会选择经商,福建更加夸张,8山1水1分田,所以福建人也会经商,而且靠近南洋,出国讨生活或者经商的人也多,所以有很多华侨之乡,粤东和福建比较像。
苏州这片土地,在现在来说,地缘不可谓不好,在古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朝代进入太平盛世时期,发展经济成为当局头等任务,此时苏州这片土地就会开始扮演起发展经济的排头兵角色,临水而鱼临山而猎,而进入经济发展期的苏州百姓,闻到了冬去春来的春风的味道,主观能动性自然就被激活了。当朝49开始,但80年代才太平,开始认真发展经济,80年代计划经济逐渐往市场经济转变,苏锡常的老百姓闻到了味道,开创了苏南模式,90年代,对外开放,外资快速增加,毗邻上海的苏州昆山看的清楚,以上海为老师,学着老师招商引资,外资经济在苏州开始快速发展。2000年后,中国加入wto,苏州利用地缘优势抓住机会,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成为世界工厂。苏锡常在80年代发展差不多,三地百姓实无差距,苏南模式对苏锡常的地理差异并不敏感。而90年代招商引资和0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时期,苏州渐渐领先了苏南兄弟,是人的原因,毕竟事在人为,但底层还是地理原因,以上海为地缘优势制高点,向外逐层减弱,上海遥遥领先最优地缘,全国最强城市(经济),苏州次优,最强地级市,无锡再次之,第二强地级市,常州再再次之,今年堪堪破万亿。再往西就不再是上海地缘辐射区了。当然上海地缘辐射区也会向北(南通)、向西南(杭嘉湖),向南(绍甬),这所以整个一片都很发达富裕。全国范围,类似这样强大的地缘优势的片区,只有大湾区,所以广深佛莞港澳珠也都发达富裕。因为这两个地区靠着地缘发展(地缘也会带来经济政策,本质还是地缘),所以区域内普遍较强,这和其他地区的都市圈,比如成都武汉郑州的强中心弱周边有着鲜明的区别(南京都市圈则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