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5 0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新说》
发布时间:2018-06-13 10:18:07 来源:中国孟津网 点击:11764
分享到:
读《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新说》
——就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问题与许韶立先生商榷
孙顺通
闲暇无事,在网上徜徉浏览,无意之中,发现许韶立先生之大作《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新说》一文,因为事关家乡之事,便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
我上小学的时候都知道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在孟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地理》第三册第五章第三节讲到“黄河”时,把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确定为"旧孟津"(即今河南洛阳孟津县)。
而许韶立先生的文中,却将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写为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广武镇境内的桃花峪,并且说“在2013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取代原来的课本中的河南旧孟津成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中州学刊》2003年第3期发表许韶立文章《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新说》,《文摘报》2003年6月1日转摘,河南日报2003年6月3日也进行了论点转摘。
许韶立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了划分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标尺:1.地貌特征变化明显;2.“悬河”起点;3.支流消失处;4.第一条自流引渠出现。
许先生说:“按照以上划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标尺,目前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旧孟津”,显然不够准确,在河南省境内,黄河从灵宝至孟津,黄河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峡谷高岸,水流湍急。虽然孟津小浪底是黄河最后一道峡谷,自小浪底水库以下进入河道较宽的地段,河流流速减慢,但小浪底孟津以下,还处在两岸为黄土丘陵地区,黄河的"悬河"并没有出现,并且在郑州巩义市南河渡段,黄河的一大支流伊洛河从此注入,再往东北岸还有沁河注入黄河,也就是说,悬河在此并没有出现。显然中学课本《地理》所说的‘旧孟津’是一个泛指的区域概念,并不准确,也不够科学。”
许韶立何许人也?据网记载,1962年出生的许韶立,山西芮城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旅游经济专题研究。
属我孤陋寡闻,我不知道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划分标尺,是国家哪个权威机构提出的,还是许先生自己杜撰的。如果是许先生提出的,我想,一个从事旅游经济专题研究的副研究员,能够确定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划分标尺,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好吧,许先生既然立有标尺,我们姑且按照许先生的标尺来先来分析一下:
许先生云:“在河南省境内,黄河从灵宝至孟津,黄河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峡谷高岸,水流湍急。虽然孟津小浪底是黄河最后一道峡谷,自小浪底水库以下进入河道较宽的地段,河流流速减慢。”
按照许先生的上面叙述“孟津小浪底是黄河最后一道峡谷”,说明孟津以下就没有峡谷了。这不正说明孟津的“地貌特征变化”正如许先生所定的“地貌特征变化明显”的第一标尺吗?桃花峪的地貌特征与孟津相比,比孟津变化更明显吗?据我所知,那里河道宽阔,那里并没有明显的峡谷,这么重要的一条都没有,怎么能够称得起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呢?
可是,许先生又说:“黄河自秦晋峡谷倾出后,河道渐宽,流至桃花峪时河面宽约3―5公里,是进入黄河中下游平原冲积扇之首。”桃花峪的河面有3——5公里,许先生,您知道孟津的黄河河面有多宽吗?我告诉你,最窄处百十米,最宽处约10公里。说什么桃花峪“是进入黄河中下游平原冲积扇之首”,在桃花峪上面近100余公里的孟津黄河形成的冲积扇单单扣马一个村就有数万亩之大。
许先生说“到底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的准确位置应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从科学性的角度和旅游开发上,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但小浪底孟津以下,还处在两岸为黄土丘陵地区,黄河的‘悬河’并没有出现。”
看来,许先生真是在专题研究旅游经济学的,对于地理,对于黄河地理,尤其是对于黄河孟津段的地理真是无一所知。早在解放初期,黄河水曾经溢出河堤拥抱了我的家乡花园村,村里无奈,用土围住了花园寨东南西北四座城门。老百姓为了行动方便,在花园南门外面的黄河水上泛起了舟船。由于黄河河床高于村庄,我们花园村的老百姓害怕再次被黄河水淹早已经迁往村南边一公里的高地上,今那个花园村已经消亡了几十年。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孟津县城(今会盟镇老城村)被溢出的黄河水严严实实地包围,当时我在那里上高中,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出来救灾,我们是淌着没肚脐深的大水,打捞被洪水冲跑的老百姓的家具。这件事恐怕许先生更是一无所知吧!正是因为此,孟津县城在那一年就决定搬出老城,迁往距老城40华里的长华村。如果说孟津这里不是悬河,黄河里的水怎么会围住孟津河岸上的老城村、花园村呢?直到今天许先生您如有功夫,不妨来孟津县白鹤镇的铁谢村看一看,看看是铁谢村高,还是黄河的河床高?
至于说支流消失,这一点孟津甘败下风,我们知道孟津以下还有支流。
有第一条自流引渠出现。许先生可能还不知道吧,早在1958年,孟津就有一条自流引渠——黄河渠,自白鹤镇的王庄村自流到孟津县会盟镇的最东部扣马村东入黄河,这条渠如今因为修了西霞院水库而改了源头,但还是自流着。
这样,如果许先生认可我的说法,孟津和荥阳桃花峪相比,按照许先生划分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标尺是三比一。孟津只是支流没有消失。其他三点都比荥阳桃花峪优势明显。
许先生还说:“而且在桃花峪已建起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界碑”。恐怕这才是许先生要确定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真正用心吧!难怪许先生是一位旅游经济学家,如果是这样,不管哪里,谁有钱谁先竖起一座高大漂亮的界碑,谁就可以成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了吧?那么,许先生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划分标尺还有什么用呢?许先生既然是搞旅游经济的,自然会从经济利益出发,这让人大为震惊。我甚至怀疑许先生确定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划分标尺是量体裁衣。
在初中课本上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写的还是“旧孟津”的时候,三门峡、武陟县的嘉应观、郑州的花园口、荥阳桃花峪等都已经在争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了。那时候,荥阳的桃花峪甚而已经树起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高大的界碑。今天初中教材上将“旧孟津”改为“桃花峪”,虽然我不知道原因,但是我更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将真实情况写出来,告诉世人,以正视听,恐怕这不为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