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0 0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航
北京定行政事业单位疏解方案 非首都功能转移提速
2015-06-20 00:23放到桌面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论 0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将正式落地。
6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纲要》。此前的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纲要》。受访专家认为,此次北京召开专门学习,意味着《纲要》已经下发至省市。
在6月8日召开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指出,近期《纲要》将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一批专项规划将要出台,一批重要政策将要公布,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将要实施。”张庆伟表示。
“现在三地正在系统学习《纲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还得调整与之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可能三地自身规划还会有小调整。”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纲要》,地方也正在修改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工作要点。
北京将制定产业市场教育等方面详细疏解方案
有匿名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纲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原则和目标、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定位、疏解对象、疏解原则方法、人口、重点突破之交通、重点突破之生态、重点突破之产业、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体制改革及示范先行。
日前,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在参加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现场会上透露,北京将统筹好疏解总目标与分领域目标,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疏解方案和目标;“统筹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选择一批条件基本成熟、具有广泛共识的重点工程先行启动;统筹考虑疏解后土地利用,更多用于绿地建设,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的完善。”
在非首都功能外移中,产业转移一直被认为是京津冀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此次重构京津冀区域产业定位的计划,将进一步倒逼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外移。
具体到产业转移方面,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原所长、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咨询专家牛凤瑞表示,“环保是公共物品,交通是准公共物品,政府的规划指引特别重要,而产业是营利的非公共产品,属于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不可能强制,最终还是市场起决定作用,因此产业转移难度最大。”
记者获悉,由工信部等部门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目前已经定型,或于近期发布。指导目录大致有八类重点产业,需要河北、天津来承接,分别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
谈到《纲要》中的产业转移部分,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李峰认为,产业转移对接规划调整的可能性最大。“产业转移与经济体制有很大关联,涉及绩效,也关乎地方经济增长,同时也与财政问题息息相关,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博弈最大的领域。”
据李峰透露,目前京津冀明确了以“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这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两城指北京、天津;三轴指通过京津、(北)京唐(山)秦(皇岛)、(北)京保(定)石(家庄)三个发展轴来带动周边发展;四区即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和中部核心功能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