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3-28 23: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5-3-28 23:43 编辑
云栖新径:再“飞天”
近期,全球太空爱好者的视野里,频繁出现一个地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上个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上天的两组互联网低轨卫星,其太空数据传输关键部组件,由落户小镇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研制;将时间再推向前,去年7月,213毫克由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被送至小镇的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11月,由小镇企业地卫二参与设计研发的阿曼智能计算卫星发射成功……
在很多人心目中,云栖小镇“因云而名”。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云栖小镇在全国率先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作为产业方向,并于2013年推出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云计算平台——飞天5K,开启了中国云计算的“大时代”。斗转星移,近12年过去,新的“飞天”故事正在云栖小镇不断上演,“云计算”和“空天信息”两大产业犹如并肩而行的星船,共同驶向新质生产力的广袤寰宇。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迭代培育新动能?怎样应对新赛道上的新挑战?又为其他平台和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记者走进云栖小镇,解析再“飞天”背后的密码。
空天信息,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翻开该产业的全国地图,上面分布着国 家航天战略的“热带支点”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导航技术的“国产化高地”湖南长沙北斗产业园、京津冀协同的“航天智造”基地河北固安航天产业园、空天与海洋的“跨界融合”的广东珠海航空产业园等等。与它们相比,云栖小镇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依托任何一项国 家工程或国 家计划。从产业行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横空出世”。
云栖小镇是怎么做到的?在小镇管委 会党委书 记袁骏看来,“破局”的关键,是“大院大所”们的入驻。如今,云栖小镇范围内已落户国 家实验室、航天五院杭州中心、智元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大院大所’们汇集为‘国 家队’。让在该领域几乎从零开始的云栖小镇快速成长,在面对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竞争时,有了足够的‘底气’。”袁骏说。
一份有关中国空天信息产业的《时间表》恰能反映其中的步点。2015年,国 家首次提出,要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 家战略,开启了航天国 家机构和央企与地方、民营公司合作的序幕;2016年,国 务院将航天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地方参与国际航天合作;2019年,国 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地方政 府争相布局相关产业。
始终以“勇立潮头”为己任的杭州,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2018年2月,杭州市 委、市政 府出台《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引进建设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并落实资金与土地保障、税收优惠与研发激励、人才配套等一系列政策。而早已将创新融入血脉、以数字化、智能化作为特长和发展方向的云栖小镇,成为了“大院大所”们落户的优先选项——2019年5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在云栖小镇正式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正式落户云栖小镇;2022年1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云栖小镇设立智元研究院……
“从国 家航天到商业航天,需要活跃的创新生态支撑。云栖小镇具有数字化先发优势,配套产业完备,政策灵活高效,是我们在地方落地的理想之所。”航天五院杭州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此前云栖小镇从无到有,培养云产业生态的成功,给这次初至江南的“国字号”院所们莫大的信心。
“大院大所”的入驻,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空天信息产业创新资源。以航天五院杭州中心为例,在落户云栖小镇后5年内,牵引了杭州跃盛、杭州华宇、杭州轩宇等多家产业公司落户。截至目前,仅航天五院杭州中心就已落地15条生产线,形成各类产品年配套200颗卫星的产业能力;整个云栖小镇已集聚空天信息生态企业300余家,致力于打造浙江省首条百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