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21 0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轨交4号线及支线艺术墙设计方案今起对外公示,共涉及龙道浜站、平泷路西站、北寺塔站、察院场站、南门站、红庄站、苏州湾东站、吴江汽车站、同里站、越溪站、苏州湾北站等11个站点。设计方案由苏州科技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创作完成,创作人员包括该院老师以及苏大的部分老师和苏州市美协的艺术家等22人。公示前,该方案已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
轨交4号线及支线贯穿中心城区南北方向,连接相城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覆盖东部新城、相城区、东太湖地区、吴江区等重点建设区域。据项目负责人、苏州科技学院教授伍立峰介绍,轨交中的壁画,与悬挂书画摄影作品和公益广告不同,具有不可移动,不可替代的特性,它与轨交相生相伴。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正是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项目部共完成了近100套设计方案,从中挑选了11个,并进行了完善。设计方案从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并结合各站点周边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进行高品质的文化提升和艺术表现。
龙道浜站-荷情水韵
设计说明:车站艺术品设计以荷塘元素为创作主题,运用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表现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造型的曲线、水的流动给人明快、运动、充满活力之感。
平泷路西站-吴风解码
设计说明:以“吴风解码”为主题,将该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机融合,通过三个内容层次对应的三个视觉层次,利用空间错位、重复形式等的设计构成方式,表现出吴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数字时代的精神传承。
北寺塔站-知恩报恩
设计说明:本站的艺术品设计抽取了塔内塔底的建筑结构作为主要创作元素,以位于中心位置的文字“知恩报恩”作为主题创作内容,解构塔内建筑结构,运用空间推进的构成方式,呈现塔内建筑结构的整体形态。在背景处理上,选取北寺塔建塔典故“孝子孙权报母恩”为创作主题,展现出一幅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孝”文化图景。
察院场站-苏式彩韵
设计说明:以“单位模块”作为基本的设计单体元素,彩色的小方块象征苏式商业文化元素在这里一点点沉淀,勾画出观前街周边百年的城市记忆和现代商业发展的繁华。通过与背景灰色系的老城江南民居交相辉映,使观前街附近的历史人文古迹、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和现代化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南门站-天地仁贤
设计说明:以“水的幻化”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叙事性设计的方式,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传达“天地仁贤”的主题,以《天文图》指代“天”,《平江图》指代“地”,以线装本的《论语》来表达“仁”,以五百贤士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线刻来象征此处的人“贤”;而不锈钢造型层则通过“水的幻化”来表现水乡古城的“水、石、城”之间特有的关联和情怀。
红庄站-窗里窗外
设计说明:花窗,可以说是苏州最古老的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如果把苏式的院落比作一首诗,那么花窗就是诗人的眼睛。红庄站的设计创意来自于对苏州花窗艺术的提炼,结合现代设计观念与形式美原理,赋予它新的生命与活力。
苏州湾东站-鲈乡诗意
设计说明:一群群动感的“四腮鲈鱼”在象征着信息时代的三维空间中遨游,构成一幅独特的“鲈乡”新画卷。同时,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正诠释了新一代的吴江人活力、乐观、团结、热情、积极、向上的个性。
吴江汽车站-立体乐章
设计说明:以交错的高速公路和高架立交的抽象几何造型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汽车轮毂和轮胎纹印作为底纹装饰,通过有形式感、节奏感的排列和叠加,粗细、长短交错的直线和曲线错落分布,在视觉形式上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和线条的力度来提升视觉的张力。
同里站-石情画意
设计说明:以同里古镇的人文风情为创作主题,背景画面内容采用石材雕刻古镇最具代表性的“一园、二堂、三桥”古建筑风景,中景再现同里镇著名的退思园砖浮雕门楼,前景采用不锈钢切割、镶嵌的平面化太湖石形态,并结合不同的颜色增强太湖石的立体结构。
越溪站-鱼米闲情
设计说明:以“鱼米闲情”为创作主题,在形式上力求高度理性的抽象化设计元素与实景线刻的组合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表现鱼群在荡漾的水波中,穿梭于各种不同的景物间,积极向前、力争上游的状态。
苏州湾北站-天鹅湖荡
设计说明:以天鹅湖荡的自然风光为元素,从现代设计表现的角度重组天鹅湖荡的自然景观,通过水波纹的抽象形式和芦苇、飞鸟的具象形进行夸张的组合产生空间对比,并运用玻璃、金属等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太湖的秀美与包容,宁静与安详,和谐而意境高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