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iwi@ 于 2015-10-27 14:38 编辑
克强总理邀默克尔访华,为什么选择了合肥...
2015-10-26 凤凰安徽
德联邦政府副发言人维尔茨(Christiane Wirtz)周五在柏林表示,默克尔总理将于下周三(10月28日)正式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商谈政治、经贸合作。默克尔将分别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并将于周四与李克强总理共赴合肥访问。在合肥将举行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叙利亚危机及伊朗核问题也可能是涉及议题。
默克尔此次访华安排在习主席访英之后进行。德国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表示,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欧政策,中德的黄金时代为2005年至2013年,而现在,中英黄金时代已全面开启。
自2005年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即将展开其第八次访华之旅,在前七次访华中,她曾在2012年两次到访中国。每次访华,除了北京,默克尔几乎都要选择去认识一个新的中国城市
除了必访北京外
她先后去过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
这次访华
是她任内的第八次访问
而她选择了新的城市
咱们的大合肥!
第一次
时间.2006年5月
地点.上海
2006年5月,在第一次访华期间,除到访北京之外,默克尔选择了参观上海。期间,除了参加会议,默克尔还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徐家汇天主教堂,甚至体验了一把上海磁悬浮列车。
第二次
时间.2007年8月
地点.南京
2007年8月,默克尔第二次访华。这次默克尔选择参观南京。当时中德之间正在举行“中德同行”活动。在南京默克尔参观了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与还出席了南京西门子有限公司新工厂的开工仪式。不过,这一次访华活动,最令默克尔在中国舆论见出名的,却是她在选择酒店上的小花絮:她没有入住总统套房而选择了普通套房。
第三次
时间.2008年10月
地点.北京
2008年10月,默克尔访华并出席了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随后一年,默克尔专注于德国国内的2009年大选,并顺利在10月连任。
第四次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西安
2010年7月,顺利连任总理的默克尔在一年之后访问中国,并在访问并北京后,抵达西安,还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其第一次连任后,默克尔推动中德合作的步伐急速加快,当然这也同欧洲深陷欧债危机有一定关联性。正是在此次访问中,中德双方发布《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公报》。一般在外交关系中,联合公报的级别甚高。
第五次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广州
2012年,默克尔两次访华,在2月,默克尔去了北京和广州,并在广州参观了海瑞克(广州)隧道设备有限公司。
第六次
时间.2012年8月
地点.天津
2012年8月,时任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的全程陪同下,默克尔乘坐京津高铁从北京来到了天津,并在天津还出席了第100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下线仪式。
第七次
时间.2014年7月
地点.成都
2013年,默克尔照例注重于国内选情,并第二次赢得了连任。随后在2014年7月,默克尔第七次访华,把访华第一站就放在四川成都,在成都除了传统的高层会谈,工厂参观外,默克尔还到访一家菜市场,花5元钱买了一袋豆瓣酱。
安徽的德国因素
合肥学院
1985年3月,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在友好省州关系的基础上,签订了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协议,使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国下州援助中方重点建设的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
总理的合肥往事
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凤阳县县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李克强是安徽定远人,但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合肥度过。
定远县九梓村,李克强曾在这座茅草老屋住过一个月左右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求学时代。小时候,他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学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学习。合肥八中创办于1956年,以“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为校训,校风以“尊师、育才、砺志、求真”而着称,是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中华名校。1974年,李克强与同学来到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锻炼,在这里度过四年知青生活。
在合肥市徽州大道与红星路交会处,矗立着两栋大楼。临街那栋有三层,外墙刷成了白色;里面那栋有四层,还是红砖灰泥。两楼共一处院子,院门已经废弃,门牌也已掉落,仅剩下锈迹斑驳的铁围栏。这里是“红星路80号”,曾经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大院,是李克强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
说起当年的往事,方国胜老人就滔滔不绝
“以前这儿都是平房,一个大院住了10多户。我家门朝东,他家门朝南,两户挨着不到5米。”71岁的方国胜老人回忆说,当时前院是省文史研究馆办公的地方,后院是住家,中间连着一个过道。家家户户的煤球炉灶都放在过道里,路过时哪户在烧菜,最常问话就是:“你家今天吃什么?”
“1964年我结婚后就住在大院里,那时李克强都10岁了。”老人眉眼展开,笑了起来,“我们看着他长大的,当时他穿着非常朴素。”
“我们家小女儿出生3个多月时,他还抱过她呢。当时他父亲李奉三看到了,赶紧跟我说:‘小方,你不要给他抱,小心把她抱跌跤喽。’”说着,老人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都是处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现在还住在这儿的就剩下我们一户了!”
据方国胜老人回忆,少年时代的李克强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奋、爱学习”。“他不怎么调皮,话也不太多,非常爱学习。”方国胜老人说,经常看到他学习的场景。“要不就跑到对门的大学问家李诚家里看书,要不就自己学。”
采访中,老人跟记者说了这么一段往事。李克强在读小学期间有一次因生病休学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两三个月吧。虽然没有老师督促,但他每天都在家坚持看书,很自觉。有时还拿着本子,趴在我家桌子上写作业。”
“他学习成绩很优秀,尤其作文写得好。”方国胜的女儿郑大姐告诉记者,李克强在合肥八中读高中时,作文还曾被选入学校的作文选集。
“曹奶奶是绝对的贤妻良母,脾气好,又勤快。”郑大姐嘴中的“曹奶奶”即是李克强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当年常常看到李克强的母亲下班回到家就忙着烧菜做饭,不歇着。
“她是那种把丈夫摆在第一位,又非常疼孩子的人,夫妻俩对人都很好。”方国胜老人说,当年街坊邻居之间相处很融洽,平时家家户户都把门开着,经常有人端个饭碗串门。
“院子是1989年拆的,好像拆之前,他们家就搬走了,大概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方国胜老人陷入回忆,“我还记得李克强第一次带他夫人来合肥过年就在这个院子里。当时他夫人看到咱们合肥的圆子还跟我说,‘阿姨,合肥把这个叫圆子,在北京叫做丸子’。”
时光荏苒,昔日院落已变成楼房,各家搬离之后之间联系也少了。“一转眼,李克强当了总理了,咱们小院里出了大人才,这是喜事。”方国胜老人露出骄傲的神情。
1968年,李克强(前排右)与好友李皋兰(后排左)送朋友下乡时的合影
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李奉三曾任凤阳县县领导,后来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今年74岁的欧阳发当年曾任省地方志办公室资料处处长,是李奉三的老同事。据他回忆,当时李奉三是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兼管秘书处,人事行政,里里外外,跑上跑下,非常辛苦。
李奉三另一位老同事,今年74岁的丁剑告诉记者,李奉三待人非常和气,从来没有大声冲谁说过话。在丁剑的记忆里,李奉三国学功底深厚,精于诗词,更写得一手好字。“他一闲下来就写毛笔字,画的梅更是独树一帜。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们父子关系非常亲密。”丁剑笑着说,每次李奉三谈及李克强都眉飞色舞,非常骄傲,“李克强很孝顺,也很听李老的话。我们有同事到北戴河去疗养,李奉三还让李克强去看望这些老同事。李克强对我们安徽老乡也非常热情,很关心。”
编辑/冯哲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