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3 1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大手笔续写战略性新兴产业“峥嵘之景”
2015-09-23 来源: 合肥日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5-09/23/c_1116651787.htm
江淮第五代纯电动车实现量产 (记者 苏玲 摄 )
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奋力推动“三个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合肥作为全省领头羊、排头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起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先行先试,在创新体系建设上率先突破,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发展坚实基础。
发展,世界永恒的主题。
放眼全球,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优势光芒暗淡,信息资源互融共通,何种动力将指引世界劈波斩浪?德国提出“工业4.0”,以高科技实现未来的升级;美国喊出“工业互联网”,在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中,重塑发展轨迹;中国亮出“中国制造2025”,描绘出现代化工业强国的清晰轨迹。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转型发展,是世界共同的强音。
放眼华夏大地,转型发展热潮涌动,产业升级律动有力。安徽,中部崛起之腹地,正高举转型发展的旗帜,上演一幕幕敢为人先的生动实践,合肥更是其中的先行者。去年,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的王学军赴合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他强调,合肥要在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定发展目标和路子,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排头兵。
转型发展不停歇,改革创新不止步。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两天行程,紧锣密鼓,争分夺秒。18日早上,省领导兵分三路,率参会人员深入我市调研,三线同时行进,观现场、听经验;19日分组讨论,省长李锦斌特别关切合肥团,并现场对合肥提出“更高要求”: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中充分发挥先进标杆作用,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在业已取得的良好成绩基础上再上一个大台阶,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全省领头羊、排头雁,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合肥正是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竞进提质,实现在更高起点上转型发展。
新亮点破茧而出,新动能积蓄力量。平板显示产业平地惊雷,跃居全国最大生产基地;语音产业一柱擎天,牢牢掌握世界话语权;新能源汽车,已成燎原之势,风行全国……记者从市委外宣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全省评选的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中,合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四个产业入选,居全省之首。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根据会议安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全省大会上首先发言。他介绍,合肥将突出产业导向,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若干个全国性乃至世界级的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在平台建设上突破,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实践中,努力创造更多优秀“作品”。市长张庆军也曾在今年全市加快经济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动员大会上指出,合肥既要放眼长远、看清大势,更要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高站位、大气魄,新兴产业百花齐放迎春天
看神州大地,合肥风姿卓著。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传来捷报——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GDP增速居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第9位、增速居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5位、工业投资居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11位、增速居第5位……在“新跨越、进十强”的征程上,合肥步履铿锵。
数字背后,深藏着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高点站位的深思熟虑。
——定方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打造国内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组班子。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出台《合肥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电子信息、光伏、生物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组,建立月推进、季调度机制。
——出政策。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看准的大项目敢于拿出“真金白银”,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高站位、大气魄、强措施,我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气神迎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百花齐放的春天。
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553.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0.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6.3%。今年前8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24.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53.5%。经过多年来打基础、聚能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猛发力、执牛耳,产业集聚引领全国彰显荣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并无过人优势。靠的是敢为人先,主动出击;赢在深谋远虑,目光精准;胜在目标坚定,持续用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京东方落户合肥,创造了合肥平板显示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并带动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彩虹蓝光LED、法液空等40多家、总投资过千亿的项目落户,一举奠定合肥在全国平板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
——江淮汽车发力精准,以江淮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无数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在公交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近1100台,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30%,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全国第一。此外,我市还推出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路线,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集成电路风生水起。燕东微电子、杰发科技等企业相继入驻,微电子测试平台、智能传感系统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竞相落户,将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向高潮,全省最大集成电路集聚区自此起航。
——语音产业扛鼎大旗,在世界语音版图中捍卫祖国的荣光。作为我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基地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用户将达到10亿,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
在全省评选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中,合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四个产业入选,全省居首。
在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战略部署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重要驱动力,其责任重大。合肥作为其中执牛耳者,更将勇担重任,不辱使命。未来,合肥将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攻坚突破,争当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排头兵”。
破藩篱、勇创新,创新高地续写“峥嵘之景”
转型升级,方法路径是创新,目标本质是创新。某种意义上,创新是转型发展的灵魂。
合肥,从来不乏创新能力,不乏动力,也从来不乏创新勇气。
在合肥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西南隅,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新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综合主楼,命名“未来中心”,寓意探索未来世界。它是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桥梁,是破除产学研直接转化藩篱的利刃。
不是学校,不是企业孵化器,不是科研院所,也不是政府事业单位,但兼具它们的部分功能,改变以往政产学研“各拉各车”互不相通的局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自身的成长历程,也处处饱含创新色彩。目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有900名硕士入驻,建成和在建5大创新平台和33家企业研发平台,新孵化企业110家。
——以中科大先研院为突破口,我市现已建设合工大智能制造院、清华公共安全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院、中科院科技创新院、农科院安全食品院等六个重大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国第8位。
——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专业技术平台,集聚、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在若干技术领域形成竞争新优势。
在全市,尊重创新的思想激荡在每个人的心中,鼓励创新的氛围萦绕在每一方寸间,勇于创新的实践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3.1%,居全国第三位,发明专利申请量12929件,居全国第6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统计,2014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合肥位居第3位。据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统计,合肥科研产出列全国城市第7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