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688|回复: 42

[时讯] 2015.02.07--[合肥时讯新闻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7 0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2.07--[合肥时讯新闻专贴]
坐等首条新闻帖!!!~~{:5_121:}{: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合肥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





来源: 合肥日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5-02/06/c_1114275779.htm





工业战舰,隆隆前行。2014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合肥工业在总量扩张的同时,质量日益提升,实现量质齐飞。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去年合肥工业产值总量再上新台阶,突破8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同比增长29.7%。

    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省会十强

    从百亿到千亿,合肥用了15年;从千亿再到2000亿,合肥又用了3年;从3000亿到8000亿,则是一年一个千亿台阶。

    工业产值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合肥高效的发展速度。去年,合肥工业增速以“前高后低、逐步趋稳”的发展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全年增速达到1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个和1.1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二,领跑中部。

    去年,合肥仅工业增加值总量就突破2000亿元,实现2126.6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增加值总量位列第10位,比2013年前进一位,超过石家庄,提前完成“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

    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值逼近千亿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合肥抓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牛鼻子,促进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

    合肥出口加工区里,联宝电子生产线上一片繁忙,这个企业已经成为合肥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头羊。2014年,联宝生产出口笔记本电脑1700万台套,工业产值达到433亿元,助力联想PC销量跃居全球第一,不仅成为合肥产值最大的工业企业,还是安徽最大的进出口企业。据合肥海关统计数据,联宝电子进出口额占全市20%,占全省9%。承载联宝的合肥出口加工区在全国排名中一举升至第七位。

   以联宝电子为代表,去年我市电子信息及平板显示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去年,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全年产值逼近千亿,达到964亿元,超过汽车、食品加工两大产业,成为表现最为抢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同比增长29.7%,增速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7.4个百分点。

    千亿“俱乐部”再添一员

    开发区、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自2013年肥西县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后,2014年高新区产值规模也突破千亿,完成1025.9亿元。至此,全市已有包括合肥经开区在内的三个千亿级县区。

    作为工业发展主要承载平台的四大开发区,主引擎作用明显提升。去年,四大开发区工业总量已占全市五成,达51.5%,增速为14.4%,快于全市2.1个百分点。(彭陶 徐宜璇 本报记者 王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最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在肥将现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http://www.hefei.gov.cn/n1070/n3 ... 12322/37737566.html





 安徽作为“国字号”新型平板显示和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区域,这一品牌越来越响亮。省发改委近日发布信息,2014年,全省2745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8378.9亿元,其中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令人瞩目。

  安徽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大

  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我省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省就将新型显示和机器人集聚化发展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2745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8378.9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2.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323.6亿元和2163.2亿元。

  在新兴产业中,新型平板显示和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日益完善,业内影响力快速提升。2014年,以新型显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44.8%,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3.8%,成为对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迅速壮大

  日益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产业链,使全省产业规模迅速壮大。集聚区2012年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约200亿元,2013年达497.7亿元,2014年产值预计达828.2亿元。

  目前,以面板为核心,吸引上游液晶玻璃、光学膜、驱动芯片、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智能手机、触摸屏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的汇集,安徽正在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品线最丰富、技术水平一流的集聚发展区。

  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发展,离不开合肥龙头项目的带动。合肥京东方6代线保持良好盈利能力,2013年实现产值83.06亿元,2014年计划达到85亿元;鑫晟8.5代线预计全年实现产值50亿元。联宝、宝龙达、东旭集团、合肥彩虹集团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影响力逐步提升,合肥将形成全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安徽机器人产业国内领先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迅猛,集聚区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同样效应初显。目前,合肥市已形成智能制造研究开发、设计咨询、核心装备制造、系统集成、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巨一自动化在汽车生产线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国内领先。

  企业集聚,带动机器人产业链条日趋完整。集聚区内两年新建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81个,累计总投资达131.55亿元,一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落户集聚区,包括整机、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企业。

  此外,机器人产业研发平台逐步建立,成立了安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中科大智能机械与机器人实验室研制出足球机器人、仿生机器鱼、水陆两栖机器人等多个机器人系统,并与合肥雄鹰自动化公司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设立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努力推进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0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猪猪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卫士 发表于 2015-2-7 00:14

谢谢粉刷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0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安全卫士


    今天你挺活跃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猪猪新闻。。。。。。
吴戴卫 发表于 2015-2-7 00:15



    谢谢牛人支持,还没睡啊{:5_121:}{: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0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小猪奴奴


    没呢,等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猪奴奴


    没呢,等会。
吴戴卫 发表于 2015-2-7 00:25



    牛人几号回肥肥?{:5_121:}{: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00: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小猪奴奴


    15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猪奴奴


    15号。
吴戴卫 发表于 2015-2-7 00:35



    哦{:5_121:}{: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09: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今天新闻好多,支持一下小猪,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8: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心集智 四省会聚首合肥深谋崛起大业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今隆重举行





合肥在线  2015-02-07 04:43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02/07/014468326.shtml






    合肥日报讯 依托黄金水道,联手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长极。2月6日~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在合肥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的党政“一把手”再次聚首,围绕“深化合作、共赢未来”主题,共谋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抢抓长江发展机遇。昨天起,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东道主的合肥,欣然迎来武汉、长沙、南昌等三市的嘉宾。据悉,大会将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作现场指导,四省会城市均为党政“一把手”挂帅,率各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知名企业家代表参会。

    今天上午,参会嘉宾将在肥分头考察参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文化旅游城、渡江战役纪念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嘉宾们还将观赏政务区天鹅湖黄金海岸和巢湖湖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专设了企业家交流分会场,为企业家交流搭建平台,此举在三届会商会中尚属首次。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四个省会城市为谋求一体化发展而建立的定期会商的顶层设计。2013年2月,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去年2月,第二届会商会“移师”长沙。首届会商会上,四市共同签署《武汉共识》,四市的宣传、经信、教育、科技、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旅游等11个部门间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第二届会商会上,四市联合签署《长沙宣言》,在《武汉共识》的基础上,《长沙宣言》明确四市将在规划、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实现进一步合作。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2010年1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列为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赣三省联手谋求全国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合作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领导在江西九江“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把安徽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此从三省携手走向四省共襄。翌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召开。

    (记者 赵登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8: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手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长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市情简介





合肥在线  2015-02-07 04:51   稿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02/07/014468389.shtml





武汉

    地理位置

    万里长江东去,悠悠汉水西来。江汉朝宗,三镇鼎立,共同孕育魅力之城——武汉。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武汉现辖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2万人。201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历史人文

    武汉是一座人文璀璨的历史文化名城。3500年前,商朝先民在黄陂区筑盘龙城。春秋时期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唐宋以来,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成为四方文化交融之地。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四大名镇”。近代经历汉口开埠、兴办洋务,受到西方文化熏陶影响,形成兼容并包、多元复合的地域文化特征。屈原行吟、木兰从军,知音琴台,黄鹤名楼,风物鼎盛,人文荟萃。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地域人文特色,孕育“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进“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大学之城)”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文化艺术精品迭出,文艺演出繁荣活跃,初步形成布局均衡、服务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国际音乐节、国际渡江节、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园林之城

    武汉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山水园林之城。武汉因水而兴,拥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城四分之一,是独具魅力的“东方水都”。东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湖面面积达33平方公里。武汉群山环抱,龟蛇对峙,深入城市心脏的山系撑起城市脊梁,山水竞秀,城水交融。武汉有74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4平方米,森林面积1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7.51%,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武汉四季分明,月月鲜花绽放,春有樱花夏有荷,秋有桂花冬有梅,被誉为“新花城”。2015年9月,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汉举办。

    交通枢纽

    武汉是一座九州通衢的交通枢纽之城。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转北,辐射八方。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拥有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火车站,年发送旅客1.21亿人次。武汉火车站是目前全国高铁线路辐射最广、直达城市最多的高铁站。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构成武汉到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4~5小时交通圈。武汉是中国中部最大空港。天河机场是华中唯一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飞机检修基地,有民用航线271条,其中国际航线31条,旅客吞吐量达到1570万人次。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港是内陆最大物资集散中心,开辟江海直达航线及中转航线,外通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武汉新港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4市港口岸线统一规划建设,总投资370亿元,年吞吐总量将达1.6亿吨,将成为中国最大内河航运港口。武汉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联接中国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与横贯中国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圆,可覆盖全国10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天元之位”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创新创业

    武汉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之城。武汉历来是商贾云集之所,也是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祥地,这座老工业城市和传统商贸重镇,正加速向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转型。武汉人杰地灵,人才荟萃,84所高等院校,130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有科研机构101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两院院士62人,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优良的服务环境,吸引众多海内外企业纷纷抢滩武汉。21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汉投资。法国、美国和韩国相继在汉设立总领事馆。2015年,英国驻汉总领事馆将开馆。

    愿景展望

    今日武汉,万象更新,生机勃发。武汉人民正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加快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构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努力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

    长沙

    地理位置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下辖6区、3县(市),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园区。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9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2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75万。

    人文风光

    长沙历史文化厚重。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素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革命圣地”之称,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自然风光秀美。集山、水、洲、城于一体,岳麓山雄踞城西,湘江水穿城而过,橘子洲展露新颜,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区位优势

    长沙交通区位优越。处于我国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中部腹地,位于国家“三纵两横”城镇化格局中的长江横轴与京广纵轴交汇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沙科教资源丰富。

    科教资源

    拥有55所高等院校,52名两院院士,106家科研院所,4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

    走过新世纪“黄金十年”,长沙经济社会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由省会城市的“位居中游”跨入“全国十强”,2012年至今保持在第7位,所辖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均为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五十强”,其中长沙县进入“全国十强”;城市建设以湘江新区和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为战略平台,由“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城市新格局。

    近年来,长沙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品质长沙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生事业改善,经济社会在转型创新发展中开创了新局面。201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0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5430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1003.08亿元,增长13.4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8亿元,增长17.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0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0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万元、2.1万元,增长9.4%、10.2%。

    一是稳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不动摇,以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改革之举、新的好项目和大项目促进经济增长,以有质量、有效益、惠民生、可持续的模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财政总收入首次跨上千亿台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近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均以25%以上的增速发展,过去工程机械“一业独大”的状况正在改变。

    二是全面拓展转型创新发展平台。在战略层面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国家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等正式获批,国家级湘江新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国家审批程序。在改革发展中,简政放权、权力清单、商事制度、创新创业等重大改革先行先试,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影响。特别是简政放权打出了“组合拳”,向区县(市)下放了99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428项精简到179项,通过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部门权限由9706项精简至3612项,精简率分别达58.2%和61.7%。

    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格局。地铁2号线试运营,长沙进入“地铁时代”;沪昆高铁长杭、长怀段建成通车,长沙迎来直通16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高铁时代”。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万人次,开通法兰克福、洛杉矶的直飞航班;火车北站开通湘欧国际货运班列。依托港口、保税物流中心等建成了进口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和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等开放平台。地铁1号线、2号线西延线、3号线、4号线和国际会展中心、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高铁站至空港城磁悬浮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四是强力实施城乡品质倍升。以建设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准文明城市的“组合拳”,推动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升级,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品质长沙,努力兑现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城市变化的庄严承诺。完成黄兴北路一期等棚改151.65万平方米,西湖文化园、巴溪洲水上公园开园,浏阳河东岸风光带和20个社区公园分批建成。全面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完成造林绿化20.6万亩,新建绿地1.08万亩。严格城市管理,拆除违法建筑400万平方米、违章广告牌24.2万平方米。贯彻“以大爱保护环境、以铁腕治理污染”的理念,重点实施“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行动,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7天,同比增加30天;截污改造城区段排污口76个,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88%。

    五是着力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市本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6.77%,新增城乡就业24.2万人,建设保障房2.5万套,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十连调”和全市社会保障“一卡通”。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提质改造、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提效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满意度跃升到全国第4位,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统筹推进平安长沙、法治长沙、和谐长沙建设,组织10万名“红袖章”进行常态巡防,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大局和谐稳定。

    南昌

    地理位置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位于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现辖四县(南昌、新建、进贤、安义),五区(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临空经济区、桑海开发区、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518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7.96亿元,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638.3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0.6亿元,增长11.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34.25亿元,增长18.6%。

    历史人文

    南昌历史文化昌盛。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南昌是一座革命英雄城市,“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诞生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军队。

    生态环境

    南昌生态环境优美。南昌依山傍水,西枕梅岭西山,赣江穿城而过,两河八湖点缀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9.8%,特别是城区范围的内四湖、外四湖,呈现出“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独特城市风光,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加紧推进“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随着江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江西的核心城市,南昌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最大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

    南昌区位优势明显。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是唯一一个和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十横十纵”快速路网等加快建设,航线发展、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特别是沪昆高铁的开通,使南昌快速迈进了“高铁时代”,正与周边城市互联成为一小时高铁经济圈。

    开放合作

    南昌开放活力迸发。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力推进了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瘦身”10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49%以上,户籍制度改革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法治南昌建设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首次全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名列全国第四。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着力打造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及昌、丰、樟、高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全面加强与武汉、长沙、合肥合作交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接长江经济带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态势

    南昌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聚焦战略,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已经起势。产业发展升级。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四个产业加速走向千亿方阵,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以大飞机制造研发为主要支撑的航空产业基地格局初步形成,全省金融商务区进驻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已达130余家。园区建设升级。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快速壮大,临空经济区框架快速拉开,继高新区率先成为江西省首个千亿产业园区之后,南昌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也突破千亿大关。

    愿景展望

    下一步,南昌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保障,以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为总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务实奋进,加快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努力把南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宜居都市,为引领带动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合肥

    地理位置

    合肥,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因东淝河、南淝河由此交汇而得名,隋唐明清时为庐州路、郡、府治所在地,别称“庐州”,1952年成为安徽省省会。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1个县级巢湖市,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0万人。

    城市名片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历史人文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和“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源远流长的中华人文始祖之一有巢氏文化,又将合肥文化历史拉长至5000年。合肥人才辈出,底蕴深厚,先后诞生三国名将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著名将军冯玉祥、爱国将领张治中、隐蔽战线卓越领导者李克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自然资源

    拥有半汤、汤池得天独厚的温泉旅游资源,铁、硫铁、铅、锌、白云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各类矿产达37种,其中明矾石矿位居全国第二。

    经济发展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100亿元、增长10%左右,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385.2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447.8亿元,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26.6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880.7亿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00.3亿元、增长14.1%;完成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增长35%;全市招商引资总量295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8亿元、增长12.9%。

    区位优势

    合肥区位优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现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未来将有7条高速铁路、4条电气化铁路在此交汇,已实现1个小时内到南京、2个小时到武汉、上海、杭州,4个小时到北京;年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的4E级新桥国际机场,有直达港澳台、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的航班,到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航程均不超过1个半小时;合肥水运通过巢湖直通长江,江淮运河即将启动建设,合肥新港1500吨级货轮可通江达海,合肥海关已与长三角地区实行区域一体化通关。市内交通便捷,先后建成9大高架,地铁1、2号线分别将在2016年底和2017年上半年实现通车,3号线开工建设,4、5号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到2020年,合肥将建成5条轨道交通线,在建3条轨道交通线,全市轨道交通网框架基本形成。

    产业基础

    合肥产业基础雄厚,现有35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工业大类产品。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居领先位置。合肥是重要的装备制造城,是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位居全国前列。合肥是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城,汇聚了格力、海尔、美的、华凌、美菱、荣事达、三洋等一大批知名家电生产企业,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突破6000万台套,居全国首位。合肥是汽车城,是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江淮、安凯、昌河等知名汽车品牌。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553.9亿元,占全市工业3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2%、占规上工业53%。上市企业34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

    科技创新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试点市,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60所,在校大学生50多万人;拥有各级科研机构344个,其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12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8个(国家级74个),其中,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省部级以上实验室135个(国家级8个),工程研究中心3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5个(国家级7个),企业技术中心197个(国家级30个),院士工作站21个,博士后工作站37个(国家级24个),博士后流动站45个;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是国内除北京以外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归人才33人,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72名。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3.1%,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929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目前,正大力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生态环境

    合肥生态环境宜人,具有“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鲜明特色,全市森林覆盖率28.6%,城市绿地率4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190天,是“国家森林城市”和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两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巢湖流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开放合作

    合肥充满开放活力,先后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与日本久留米、美国哥伦布等11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现有37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安徽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在此落户,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合肥港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合肥航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首条全货机航线实现通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通关运行,合肥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跃居全国51个出口加工区第7位。合肥相继与宁波、佛山、南京、广州等城市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5个主席方城市之一。合肥相继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愿景展望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把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建设全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合肥在全国区域发展新棋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明显。今后一个时期,合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解放思想,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跨越赶超,主要经济指标稳固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奋力谱写“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新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托黄金水道 合肥驰骋发展高速路上





合肥在线  2015-02-07 04:51   稿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02/07/014468388.shtml





    长江黄金水道,是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亦是储满机遇与挑战的经济要道,更是发展的起飞跑道。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如同为合肥这座城市安装上了马力强劲的引擎,推动着这座城市快速发展,为合肥注入隆隆奔进的加速度。

    居于长江之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合肥,不会辜负机遇,面对历史赋予合肥的全新战略定位,锁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都市区”、“国际化”、“开放高地”五个关键词,全速前进。

    主动适应新常态,找准发展引爆点。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乘势而上,积极抢抓新机遇的合肥,必将把建设和发展推上更高境界。

    关键词:创新

    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4.0

    2014年11月4日,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首台平板显示产业洁净搬送机器人下线,填补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多项空白,对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投资100亿元的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南艳湖畔,联想斥资23.6亿元投建研发基地,从“制造基地”迈向“研发总部”;大陆轮胎选择在高新区打造中国区研发总部项目,是大陆集团在中国的首个也将是唯一一个面向亚太地区的研发机构。

    中国声谷、全国软件名城、IC之都、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合肥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瞄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大力发展具有先导性、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十大重点产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一年,合肥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为安徽省工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503个,组织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合巢经开区、肥西县和包河区共58个亿元以上项目分批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676亿元。

    近年来,合肥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并举,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注重平台建设,转型升级成效凸显。坚持以高新化为导向,按照工业4.0思路,积极运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推行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加快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60亿元。

    关键词:交通

    “铁公空水”建设全面提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一端是同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南京、杭州,一端是武汉、长沙、南昌等长江中游兄弟城市,公路密度、公交客运量、港口吞吐量等等方面,合肥将拉高标杆,“铁公空水”建设将全面纳入长江经济带布局。

    以合肥为中心,一张江淮城市群内放射状城际交通网将形成。从合肥乘坐高铁,已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3小时可至宁波,4小时可至长沙……“1234”高速铁路网逐渐架构起来。随着合福高铁、商合杭、合安九等铁路的建成和开建,合肥将真正成为开放式的交通枢纽。

    合肥不仅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连通东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也在逐渐延伸。2014年11月,合肥南站正式开门迎客,这座跻身“华东四大站”之一的高铁站,不仅连接更多高铁线,还将和公交、客运乃至未来的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给乘客带来全新体验。

    今年两会上,合肥透露正考虑提速合武和合宁高铁项目,让合肥与武汉、南京等城市之间更为通达。

    从国际航线到全货机航班,合肥新桥机场航线逐步覆盖各大洲。

    沿着长江,合肥人通江达海的梦正在实现。目前,合肥港申报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已正式获批,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因此,合肥港将成为立足合肥经济圈、辐射皖北和豫东南等周边腹地的江淮航运中心,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地港”。

    关键词:开放

    大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去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对于合肥来说,“开放”成为了更深层次的重要课题。

    合肥,承东启西,既是长三角副中心,也位列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地理位置、区域合作上,是长江经济链条上的“纽带一环”,也位于中游与下游城市手拉手的“要塞之地”。

    近年来,合肥积极适应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合肥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合肥港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合肥航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首条全货机航线实现通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通关运行,综合保税区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升至全国第7位。

    同时合肥与乌法市等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重要城市开展高层互访,与美国哥伦布、日本久留米、韩国原州等友城拓展合作领域。成功举办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届市长联席会议。

    合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携手圈内兄弟城市,以“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影响全国”为目标,力争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兴、环境同治、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

    合肥市还积极构建支持“走出去”的便利化新机制,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拓展、资源开发和资产并购,努力打造一批扎根合肥、营销世界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近年来,随着引资、引技、引智力度的加大,合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合肥,众多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驻合肥。合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生态

    “水山气绿”全面构筑宜居合肥

    掷重金治巢,巢湖水质明显改善,如今的环巢湖旅游大道也变成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两座国家森林公园环抱城区,使合肥拥有了更多的蓝天……随着城市整体品位不断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合肥再次上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合肥,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以“水”、“山”、 “气”、“绿”为重点,全面展现碧水青山绿地蓝天的美丽宜居合肥。

    环巢湖综合治理,无疑是合肥迄今持续投资最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投入治理,巢湖水质也明显改善。

    据环保部消息,2013年巢湖湖体水质明显好转。合肥市巢湖流域11个国家考核断面,2013年有6个、2014年有7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系历史最好水平。2013年和2014年巢湖湖区蓝藻水华面积、频次及藻密度都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环巢湖自行车赛,让国内甚至国际上了解到了合肥。环巢湖旅游大道将建成兼顾生态、环保、防洪、旅游、交通等众多功能的精品道路,成为一条生态旅游大道。

    2014年9月25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的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合肥正式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这几年,合肥在“造绿”上的投入有目共睹。近四年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完成造林100万亩。四年间,合肥累计完成城区绿化510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已达40.3%,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

    截至2014年下半年,合肥累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00多万平方米,提升公园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大蜀山森林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已经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合肥成为在建城区拥有两座国家森林公园的省会城市。

    关键词:和谐

    “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榜首有“秘诀”

    和为贵、谐为美。

    去年,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城市排行榜单中,合肥不仅成功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城市前30强,还一举摘得“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榜首,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魅力。

    和谐的合肥城,屡次捧得“最幸福城市”奖杯;和谐的合肥城,至今已诞生了107名“中国好人”,“合肥好人多”早已家喻户晓,数量也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前列。

    在打造和谐城市的过程中,合肥善于采用创新的方法推动城市管理。

    去年10月28日,合肥市集中整治车窗抛物行动正式启动。在所有举报人中,合肥市城管局车窗抛物义务监督员、“中国好人”葛浩兵举报车窗抛物21件,位居第二。而举报第一人当属合肥市车窗抛物首位获奖人小秦,三个月时间里共举报车窗抛物案件200余件,有效举报占到合肥市城管局接报案件总数近六分之一,奖金已超万元。

    除了数字城管,合肥去年也入选国家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天网工程”也已全面建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1 11:35 , Processed in 0.05399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