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 1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常态下朝新目标阔步迈进 政府工作报告勾勒2015合肥发展新蓝图
合肥在线 2015-01-21 12:33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01/21/014438347.shtml
刚刚过去的2014年,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展示出崭新形象。
今年,合肥市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强化改革攻坚,强化开放集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解放思想,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跨越赶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稳固“进十强”,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开创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局面。
预期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新兴产业
A.打造“硅谷梦”建设IC之都
报告:以京东方等为龙头,推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等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实行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同步推进,加快建设IC之都。
解读:与北京、上海这种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城市相比较,合肥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是后起之秀。借着政策的东风,筑巢引凤,合肥正稳步向中国“硅谷”的梦想迈进。
据悉,合肥的发展策略是以发展芯片设计业和特色晶圆制造为重点,以开展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为抓手,以补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争取列入国家重大工程为着力点,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从2013年10月出台《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提出“合肥芯”的中国“硅谷”之梦,到现在合肥已有5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落户。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还在与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企业接洽和谈判,预计上半年还会有一批重大项目谈成落地。
B.更多机器人将走进你我生活
报告: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加快建设全国性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解读:焊接、搬运、封箱,甚至为病人做手术,如今,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愈来愈密切,令人期待的是,更多的“合肥造”机器人面世。
日前,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传出消息,合肥将编制《合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开展研究工作。
不得不说的是,从两年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合肥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到现在两大智能机器人制造重点项目落户,该产业已步入发展最佳时期。
除了工业机器人,更多的服务机器人也将出现在市民前面。据悉,去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安徽国购投资集团三方签署发展合肥机器人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合肥机器人产业园的研究和产业化,就将重点瞄准市场需求,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
C.买新能源汽车有更多补贴
报告:以纯电驱动为技术路径,以落实和完善政策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建设和运营好一批充电设施,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
解读: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合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既提高了配套补助标准,同时在基层设施建设、企业创新方面均给出“福利”。
现在,合肥对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纯电续驶里程大于150公里的电动乘用车,按照国家补助标准1:1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助,国家和地方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价格的60%。其他类型新能源车按国家补助标准的20%给予地方配套补助。在基础设施方面,则支持专业运营商创新模式,投资建设并运营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
此外,新建办公楼、商场等共建类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少于总规划停车位数20%的比例进行配置,新建住宅小区充电桩按不少于小区总规划停车位数10%的比例进行配置。
科技创新
全社会研发投入将突破200亿
报告:以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打造全国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市。
解读:在合肥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科技创新支撑起经济腾飞,自主创新起到了“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的作用。
记者从合肥市科技局获悉,2015年的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增长12%。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增长20%。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2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
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目前,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在合肥建设,合肥的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愈行愈宽。
同时,合肥将继续完善科技企业培育链条。推进创造领航,打造100家突破核心技术产品、高成长性的科技小巨人。加速创新造林,新增国家高企100家,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达2000家。
在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合肥将出台《科技服务指导意见》、《孵化器发展意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办法》等。同时,合肥还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落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各项任务,出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若干意见》,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0家。
传统产业
“智能工厂”解放更多劳动力
报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高新化为导向,按照工业4.0思路,积极运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推行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加快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60亿元。
解读:工厂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无纸化的办公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已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合肥两化融合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据悉,合肥将在全国率先实施万条“数字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和百家“智能工厂”,探索以整厂为单位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建设智能工厂。
也就是说,今后在工厂里忙活的主要都是机器人,信息化、智能化的操作将极大解放劳动力。令人欣喜的是,江汽发动机加工数字化车间、巨一自动化高节拍高自动化汽车车身闭合件机器人柔性生产线都已建成。
文化产业
三河创建5A又迈出一大步
报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三河古镇创建国家5A景区,扎实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加快打造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
解读:安徽5A景区已经达到8家,其中皖南6家、皖西1家、皖北1家,而省会合肥迟迟没有5A身影,这种尴尬的历史,即将被肥西三河改写。
日前,三河古镇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这也意味着三河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记者了解到,根据众多旅游专家及旅游规划团队的多次考察论证,三河镇确定以“天下第一美食文化古镇”的形象定位来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而交通方面,三河古镇将开通至合肥火车站、客运站、新桥国际机场的外部旅游大巴,与合肥火车站、客运站、新桥国际机场等形成无缝对接。
为配合国家5A级景区创建,去年8月肥西三河古镇开始“整容”,对进入景区的多条道路、景区内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今年1月,这些工程基本竣工,“新三河”正式亮相。
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推设“黑名单”
报告: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债券发行、招投标等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解读:从事食品药品行业的企业可得“悠着点”,违规生产、经营食品药品行业的负责人,会被合肥拉进“黑名单”。进入“黑榜”后,五年之内不得再进入该行业。
去年,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合肥市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腐败变质伪劣食品,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毁灭有关证据,被依法查处等行为,将被“拉黑”。凡进入“黑名单”的经营者在5年之内不能再进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生产行业。
教育改革
A.教学评价建立“新体系”
报告:今年合肥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小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解读:合肥特色的中小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一就是全市教育评价分析系统。该系统有丰富的题库,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个性更适合的测试和指导;教师的教学也有了及时的跟踪和评价,如果有偏差可及时调整。
题库中汇集了多年的试题资源和考试数据,所有试题全部经过相关学科的教研专家集中实测、评审,最终形成完整的题库资源。该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完成在市区10所高中开展教育评价应用试点工作,二期需要完成剩余91所高中学校的校级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评价全覆盖。
同时,合肥还引进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工作,这一测评具体包括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等。
B.力推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
报告:今年将大力推进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
解读: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投入和改革,合肥市教育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目前正朝着“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目标迈进。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合肥市计划用3年时间创建120所左右新优质学校,全力打造一批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目前,全市41所创建试点学校全部建成名师工作室并投入使用。
今年还将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继续、新建中小学15所,建成合肥十中新校区等。
县域经济
县域工业以园区为主阵地
报告: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以园区为主阵地,全面推动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
解读:县域经济强,则全市经济强;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则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去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达1700亿元、占全市33.6%;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786.7亿元、占全市37%,这对全市经济总量上台阶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合肥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首先将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继续对巢湖市、庐江县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实现全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A.居住证变成了现实
报告:加快“三权落实”和“五有并轨”,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解读:新型城镇化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人的城市化”,在这方面合肥已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2014年12月10日,合肥市颁发了第一张居住证,流动人口盼望了许久的“暂改居”终于成为现实。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持有居住证后,将在子女就近入学、申请保障性住房、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等方面享受同城“市民待遇”。
从农村转移过来的人口也能更顺畅地融入进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将逐步实现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比如社会保险,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和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服务,按规定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B.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
报告: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城镇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环境治理。
解读: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硬件要过关,乡镇乃至乡村的基础设施改善是第一步。今年合肥将大力发展城镇交通,改造县乡道路100公里,建设村村通水泥路提级延伸联网工程3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5个。
去年合肥已开始实施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一期试点项目建设,今年合肥还将继续提升县城、重点镇和环湖十二镇的功能和品质。坚持市与县(市)联动,拓宽投入渠道,全面推进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建设。
保障房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报告:进一步完善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和梯度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解读:公租房是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将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5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
去年起,合肥市开始实施廉租房、公租房“两房并轨”,对两大房源进行集中管理。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房”完全并轨后,一个小区或者一栋楼里,可能既有廉租房又有公租房,将根据租住家庭的条件,按“阶梯式”收取租金。
2014年底,财政部门出台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贴息办法》,从贴息资金来源、范围期限、申请支付方式、资金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医疗改革
A.县级医院院长聘任制
报告:实行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解读:2014年6月,肥西县在全市率先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由县医管会聘任的县医院和县中医院院长到任履职,这标志着合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
由县医管会聘任县医院、县中医院院长,两位院长的履职情况,将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等次兑现院长待遇。
合肥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深化县级医院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完善院长选任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探索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B.基层卫生资源优化
报告: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促进基层卫生加快发展。
解读:看病难,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是广大民众抱怨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医改的核心目标。
仔细审视看病难,却发现其中另有隐情,一方面,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名医名院病人爆棚,另一方面社区医院门可罗雀,步履维艰,面临生存危机。看病难实际上是看三级医院难,看社区卫生中心并不难。
合肥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全科团队服务100%覆盖,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工作推进力度。
社会保障
A.“养老金并轨”稳妥推进
报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
解读: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成为2015年的头一件大事。地方如何推进“养老金并轨”,也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目前,因为“养老金并轨”尚处在政策缓冲期,各省市均未拿出实施细则。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合肥市今年将继续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可持续方针,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按照国家文件要求,以及全省统筹的原则,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此外,在社会保障方面,合肥市今年将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制度衔接与跨区域转移。加强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努力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谋划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B.社区将有“e就业”
报告: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读: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能够帮助劳动者更好地就业。今年,合肥市将为着力解决好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社区“e就业”试点工作。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所谓的“e就业”,是通过在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配置使用移动就业失业查询、户外自助登记查询、户外动态信息发布等数字化管理服务设施设备,实现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在社区的全覆盖。
架构起社区就业服务网络的同时,合肥市今年还将健全有形的四级办事网络、无形的办公信息网络、12333电话咨询网络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互联互通、覆盖基层、快速高效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
大力实施美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村庄空间布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十大”到户到人精准扶贫工程。
解读:如何让农村贫困户“躺着都赚钱”?这看似是不可能实现的便宜事,但有了光伏扶贫到户政策后,就成了现实。今年合肥将加大光伏扶贫力度,2015年到2020年全市每年为不少于500户“无劳力、无资金、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村贫困户,免费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和收益归贫困农户所有,保证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
今年合肥还将大力推进环巢湖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5条示范带和80个重点示范村。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削减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
“数字城管”让城市管理智能化
报告:完善“数字城管”工程运行机制,优化城市管理网格流程。健全“三城同创”长效机制,提升城市文明指数。以扁平化为方向、信息化为手段、网格化为基础,提高城区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解读:垃圾桶破损后,能在数字系统里迅速找到养护单位;道路清扫干不干净,可以进行监察。未来,车辆违停在人行通道上,将先短信提醒车主;市民还可以在手机中下载软件,随时反映问题……
A.138万个零部件全部编号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合肥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运行。在数字化城管系统里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对全市的城市管理部件进行普查,范围覆盖合肥市全部建成区,包括4个主城区和3个开发区,约400平方公里,普查城市管理部件138万个。这标志着,合肥城市管理向“现代科技型”转变。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一块电路板,那么路灯线杆、窨井盖、路牌、电话亭棚等就是零部件。”合肥市数字城管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对道路等地理编码点,以及城市管理部件的精准定位、细致梳理,对4个主城区和3个开发区,约400平方公里的覆盖区域的138万个城市部件进行“编号”。
B.数字城管包含9大子系统
据介绍,正式运营的合肥数字城管共包含9大核心子系统,并根据合肥实际情况,扩展了9个业务应用系统,如立面及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摊点亭棚管理子系统、工地和渣土车管理子系统、环卫监管子系统等。
“今后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能点对点核准信息,迅速找到责任单位,及时得到处置,很难再踢皮球。”该负责人说,在数字城管试运行阶段,数字城管就已经开始与公安、建委、市政等众多与城市管理有关联的部门进行联动,未来,除了各区、各街道、社区外,与城市管理有关联的市直单位,都将设立数字城管的终端平台。
C.开发手机APP“城管通”
除了信息采集员提供的信息外,日后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城管通”,向“数字城管”反映发现的问题。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一款手机APP‘城管通’,以后市民可到合肥数字城管网站下载该软件到手机上。当发现城市管理的问题后,可通过这个APP,直接反映到数字城管系统中。”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数字城管的网站和后台系统还在逐步完善与升级的过程中,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的形式,与数字城管进行“互动”。届时还将出台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市民举报、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开工建设商合杭、合安九高铁,加快建设宁西复线、庐铜铁路,建成合福高铁并投入使用,开展与周边中心城市铁路加密的前期谋划,完善合肥铁路枢纽功能。
解读:待合肥西站改造完成后,合肥市区将形成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三足鼎立”之势。
身为铁路枢纽,合肥未来将同时坐拥沪汉蓉、京福、商合杭、合安九等四条高速铁路。从合肥出发,3小时到福州,2小时到杭州,1小时到黄山,45分钟抵达安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黄山、九华山将成为合肥人的“后花园”。周末锻炼爬个大蜀山算啥,还不如坐高铁去攀登黄山,观云海、看日出,周一照常回来上班,两不耽误。
历史在这个节点,选择将老淮南线上那个不起眼的小站——合肥,重装升级为全国铁路枢纽。借助高速铁路网的钢筋铁骨,合肥将空前地与长三角、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
加快合安、军二、合铜、巢庐、新合蚌路、合六南通道等国省干道改造建设,推进3条机场应急通道和4条环巢湖公路连接线建设。推进魏武路、“畅通二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繁华大道东延、临泉东路等续建项目建设。
解读:合六路、合马路全面完工,环巢湖公路全线贯通,“一环八线”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一级公路总里程增至42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城区郎溪路立交、龙川路、黄山路东延等先后建成通车。2015年,新一轮的国省干道改造还将继续上演轰轰烈烈的戏码。以合肥为起点,至安庆、铜陵、蚌埠、六安、南京等城市的路网将更加顺畅。
一路出行没有红绿灯的“畅通一环”之后,合肥还将启动“畅通二环”重点项目。繁华大道、临泉路等城市主动脉会在今年进一步延伸。
行政改革
A.执法过程将有记录制度
报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和落实,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解读:2014年11月,安徽省政府“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事项从5405项减少至1712项目,成为全国保留权力事项最少省份之一。
记者从合肥市法制办了解到,合肥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后,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今后,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时,将实现政府主体、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决策科学、责任明确。
在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同时,合肥市还将建立起执法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法制层级监督与行政监察联动制度。以规章制度形式出台《合肥市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办法》。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评议考核力度。
B.聘任制公务员将试点
报告: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推行公开遴选新机制,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解读:在合肥深化改革的名单上,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是即将探索的项目之一。近年来,按照相关意见,大力推进公务员聘任制试点。
公务员聘任制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聘用的制度,内地多省市于2012年开始试点公务员聘任制。记者从市公务员局了解到,合肥市去年着力调研“聘用制”。在广东、浙江等地,不少城市先一步试水公务员聘任制,对合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聘任制作为公务员任用的补充形式,能满足城市对特殊人才的要求,有助于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市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调研的基层上,合肥今年有望试点公务员“聘任制”。
C.公车改革再提速
报告:完成公车制度改革任务。
解读: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按照方案,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公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合肥自去年开始,计划在公车使用范围等方面出台一套严格的标准或细则,避免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目前,全省还处于公务用车摸底阶段,基础性工作包括测算公车数量、核实公车信息等。按照相关要求,安徽省省直机关将从今年6月起启动公车改革,年底前,全省各级机关都将完成公车改革工作。
与全省公车改革同步推进,从今年起,合肥的公车改革也将加快脚步。
轨道交通
3号线首个站点已经开建
报告: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1号线实现隧道贯通、轨道铺通,2号线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号线全面开建,加快4、5号线前期工作。
解读:今年合肥将首次迎来三条地铁线路同时建设的“大场面”,合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慢慢地会雏形初现。
目前,轨道1号线除大东门站和合肥站以外,其余21座车站均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全线区间工程已有14台盾构机始发掘进,1号线铺轨基地已开工建设,同步进行铺轨前准备工作。今年,按照计划,轨道1号线车站、区间隧道、铺轨工程将全部完工。同时,随着首列列车正式进入生产制造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首列地铁列车也能正式抵达合肥,这将有力保障1号线2016年底通车试运营目标的实现。
2号线也会迎头赶上。2015年,轨道2号线除天柱路站、金寨路站、东二环路站、大众路站4座车站外,其余19座车站主体计划全部封顶,区间隧道工程预计完成60%,铺轨建设实现施工单位进场并完成铺轨基地建设。
3号线首个站点望江西路站如今已经开建,目前正在进行管线施工干得是热火朝天。而沿着潜山路、临泉路等还有多个站点在进行地质勘探,在为今年的全面开建做着准备。
除了3条在建的地铁线路外,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批复,4号线、5号线都获得了开工的“准生证”。其中,4号线工程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5号线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这两条线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将适时开展,预计到2020年,合肥将形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66.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报告:构建“智慧合肥”建设总体框架,形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统一平台。
解读:移动图书馆、数字公交站台、智慧医疗、金融IC卡……今年,借助信息化,合肥将构建“智慧合肥”建设总体框架,智慧城市在合肥将演绎得更为精彩,打造“智慧城市”的重点将放在交通、市民服务、旅游、基础网络的覆盖上,让城市运行更加充满效率,也使市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按照计划,2015年上半年,10台移动图书馆有望与市民见面,扫描二维码可以免费下载电子书,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将给市民享受文化大餐带来便利。
逛街时只需带一部能移动支付的手机,或一张金融“ic”卡,就不用担心“钱没带够”了;旅游时,有电子导游为你讲解;打开手机上app,或者看看电子公交站牌,路况信息随时掌握在手;通过智慧医疗开展个人健康预警,通过比较各大医院情况,做出最优就医决策……这些场景也将陆续出现在合肥人的身边。
而按照最新的“合肥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合肥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统领,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旅游等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业,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无线城市”、“宽带合肥”建设。
巢湖治理
从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变
报告: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巢湖流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解读:合肥正以愚公移山精神治理巢湖,建设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今,与国开行合作的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全部竣工,二期全面开工,三期获批开贷。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综合治理,望塘污水处理厂的PPP试点(记者注:民间资本参与融资)正在有序推进,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如期完成,环湖3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调试,巢湖流域11个国考断面7个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河长制”正在合肥全面落实,《巢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正在积极申报,借助一系列水污染治理项目,到2015年年底,派河、十五里河将力争实现水质基本达标,南淝河水质将实现明显改善。
根据规划,到2016年,合肥将实现不让一滴城市污水进入巢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减半的目标,城市截污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同时完成滨湖带重点地区的湿地修复,使巢湖开始从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变。
在不远的将来,环巢湖地区会再现青山苍翠、绿水碧波、渔歌唱晚、天人合一的优美景色,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会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保障有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大气污染防治
黄标车实施更严厉限行
报告: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九大行动”,加大扬尘治理力度,首次全市域午秋两季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完成淘汰黄标公交车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黄标公务车任务;“气化合肥”深入推进,全年PM10浓度下降1.7%。
解读:猛药去尘,重典治污,誓守蓝天战雾霾,这是属于合肥人的大气污染防治之战。
目前,合肥正创新机制,联防联控,建立了合肥经济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行区域内雾霾综合治理。
通过努力,合肥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45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脱硝,率先淘汰黄标公交车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黄标公务车,黄标车(摩托车)实行一环内限行,强制报废和注销车辆3.22万辆,淘汰小锅炉1310台,完成混凝土搅拌站、码头、物料堆场、矿山整治项目317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70个,油气回收整治项目465个,餐饮油烟整治项目340个,建筑施工工地整治项目494个。
黄标车限行,控制渣土遗撒,秸秆禁烧,工业废气减排,小锅炉淘汰与整治,禁止露天焚烧,治理餐饮油烟污染,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和绿化裸露土地……
今年,合肥还将继续打响守卫空气的九大战役,编制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表,制定大气污染治理年度考核细则,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完成合肥地区灰霾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生态园林城
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报告: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0万亩、一般成片造林4万亩。高起点规划滁河干渠生态休闲风光带,高标准建设环巢湖公路、高铁南站片区、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绿化和十五里河等河渠绿化,完成森林长廊156公里。
解读:多年来,合肥始终满怀着绿色梦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风雨兼程,终迎梦圆。去年9月25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的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合肥正式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美好安徽和美丽中国,交上一份圆满的绿色答卷。
未来,合肥将立足新定位、新起点,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森林合肥建设成果,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环巢湖沿岸、江淮分水岭岭脊等重点区域将成为植树造林的重点;实施“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这四项创建工程;突出抓好公园绿地、道路绿带、滨水绿廊等城区绿化增量提升“十大工程”,步步营造“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大美合肥新景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