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5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11-19 15:42 编辑
一张蓝图 贯彻始终
合肥在线 2014-11-14 03:24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内容摘要
8年前,这里是一片岗冲起伏的贫瘠土地,地图上甚至找不到名称;8年后,一个有着“国际范儿”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矗立在巢湖岸边。滨湖新区的快速崛起,正是合肥市跨越赶超的有力见证。
回首8年奋斗路,一路荆棘伴诗歌。面对质疑和争议,8年来滨湖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按照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规划方案,不改初心,一张蓝图贯彻始终,纸上画卷成为现实风景。从房屋拆迁到土地利用,从规划编制到具体建设,滨湖新区以法治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安徽未来的新中心。
当时间定格在2014年,合肥以及滨湖新区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标志着合肥正在迈入通江达海、面向全球的新的历史征程。滨湖新区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运营”,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的宏伟蓝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体制 合法高效运行顺畅
各类新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纵观全国各地,许多新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摸底后,滨湖新区进行全新的探索,保证了新区管理体制运行的合法高效。
市建区管。滨湖新区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分离,行政区划不变,实行市建区管模式:新区建设管委会集中精力抓建设发展,建设完成后,交给当地政府——包河区管理,前期征地拆迁和建成后社会管理、新区的各项税收交由所在辖区包河区负责。8年来,一大批项目交给包河区,互相磨合,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并及时惠及老百姓。
扁平化管理。2007年,合肥市委、市政府设立滨湖新区党工委和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负责滨湖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工作。在滨湖新区党工委、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滨湖新区建设管委会、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内部机构精简,减少了行政管理层次,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目前,滨湖新区又启动了新的一轮改革,运行将更加顺畅。
市直单位现场办公。在滨湖新区,很多职能部门的服务到了现场,让办事的客商和居民十分方便。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具体工程建设管理,做到了专业化的人做专业化的事。市城乡建委、国土局、审计局、规划局、房产局等市直部门设立滨湖新区现场办公室或工作站,依照各自职能,做好项目规划、前期、审批、建设管理、资金审计等工作,全力服务滨湖新区建设。
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自始至终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滨湖新区启动区确定在紫云路以南、沪蓉高速以东的区域。按照“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坚持社会事业优先”,沿巢湖岸边规划建设滨湖新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实现合肥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的战略之举。
滨湖新区临湖而建,因湖而兴。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上。早在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之前,就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招标,充分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和智慧,形成了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规划方案。
滨湖新区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城市未来发展是顺应历史趋势、引领发展潮流,还是被动应对城市化规律,规划至关重要。滨湖新区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使城市不仅要养眼、更要养人,增强市民幸福感、归属感,精心做好水文章、绿文章。
滨湖新区的规划,是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在沿湖片区分各个单元进行了规划,将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分解到每一个单元中去,可以说十分详尽。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国际化”原则,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南部沿湖片区,率先启动徽州大道与方兴大道交口3.5平方公里,扎堆建设,迅速形成规模。局部调整,城市配套效益最大化。结合建设进度,对新区的交通、通讯、业态配套等方面规划实施局部细微调整,使各项城市配套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在规划编制之后虽然有细微的调整,但是全部是在不突破合肥总体规划的前提之下。如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原有的规划标准,学位数量不够,之后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调整,还有就是为了适应发展建设的高品质,及时下调了开发强度。8年了,我们看到,滨湖新区的建设都是按照蓝图进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2014年,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滨湖新区共同研发的《滨湖新区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项目,已成功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技术成果评审,一个在系统中“透明”的新区将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反映滨湖新区的现状、规划、建设、项目、土地、管线等各类空间数据,建立滨湖新区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将建设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类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持续性管理,实现空间位置的整合与集成,实现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在空间上(地上、地下)、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内容上(基础地形图、综合地下管线、三维模型、遥感影像、规划成果、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科学应用与管理。所有已建成的建筑、道路、桥梁以及配套设施等全部采用1∶1的实景模式建造三维模型,相当于在系统中“复制”了一个滨湖新区,并可以实时测量建筑物高度、道路宽度、地块面积等数据。
该系统在对滨湖新区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视化、可量测、可分析决策的智能化时空信息平台,能够为新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以说,滨湖新区的建设尽在掌握当中,违规建设将无处藏身。
建设管理 “六分开”预防腐败
为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效率,合肥推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实行阳光审批、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为预防治理工程腐败在全国创造了“合肥经验”,这一经验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改革前,市城乡建委集项目规划与立项、建设与融资、结算与决算、设计与施工、招标与验收、拆迁与安置、建设与监督等所有流程于一体。
为改革后打破原有格局,实行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即:市规划局制订规划、方案审查;市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和可研、初设审批;市城乡建委负责组织项目勘察设计、工程验收移交及行业监管;市招管办负责项目招投标;市建设投资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市重点工程局负责项目的建设过程管理;市审计局负责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决算。
2006年,合肥市成立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大建设、土地、产权交易等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滨湖新区在大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招标过程中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既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还节约建设成本约20%以上;同时全面开放城市建设市场,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又对本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专门负责大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滨湖新区更是市重点局建设的一个重要战场。市重点局与“大建设”无缝对接,迅速担当起“大建设”指挥者、组织者、管理者的重任,集中精力抓建设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大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以其起点高、规模大、进度快、质量优、成本低、反响好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滨湖新区建设过程中没有倒下一个干部,这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法治化的建设管理体制功不可没。
依法监管 又好又快推进建设
规划出台后,如何将其落实就是关键。在建设的过程中,国土部门、规划部门、滨湖新区等几个单位通力合作,在土地出让、招商、方案审批、建设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约束。
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引入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选址、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把建设用地标准,严格要求工程建设进度,保证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按照“依法用地、有情拆迁、保障建设”的要求,率先建设拆迁安置房。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滨湖的实际,不断调整优化招商引资策略,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从“招商”到“选商”,招商引资累计入驻项目103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滨湖新区通过双向约束,有效建设,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建设。
为了保证入驻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益,滨湖新区推行“双向约束”机制,即在土地上市之初,以文字及要约的方式将土地的供应条件写进供应文件内,并在土地的供应合同里对投资强度、建设工期、投产期限、未来产值及税收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建设履约保证金、验收考核、项目退出等约束制度;对滨湖新区实行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办结、二次终结等一系列约束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集中调度制和领导领衔督办制,在土地供应方式上做到净地供应,整体规划,分块推介,采取多点配合,多点服务的模式,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入驻单位,让投资商一心一意搞开发,搞建设。
在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投资商可以随时对滨湖新区提出合理要求,为其高质高效提供服务,供地方也可以随时对用地方的工程进度、投资强度等进行监管督促,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有效建设。
实践证明,双向约束机制不但大大加快了滨湖新区的项目建设,就在2014年上半年,滨湖新区投资累计就超过了1000亿元。并且,通过良好的服务机制营造了优质的投资环境。
滨湖未来更加可期打造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中心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第一次把合肥的历史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合肥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求在新的历史机遇前,要拉高标杆,坚持有质量的发展,积极谋划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在“创新、转型、升级”中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滨湖新区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安徽未来的新中心,将紧密围绕国家对合肥的全新定位,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坚持四个优先,突出生态环保,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和城市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随着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滨湖新区必将以更高的标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来进行规划建设。一是以国内外一流城市、城区为标杆,例如美国五大湖区、上海浦东、深圳前海,进一步深化细化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做好巢湖岸线、全省文化艺术中心、滨湖中心等轴线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湖城共生、彰显特色的新城区。二是继续按照功能混合、紧凑开发模式,对八个单元地块做出清晰完备的功能定位,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生态、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环境,让新区的每一位居民既能充分享受到大都市生活的便捷与繁华,又能轻松漫步在优美宁静的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真正实现城与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一步提升城市产业聚集的国际化水平
滨湖新区将继续大力推进“产城一体”的新区发展模式,重点引进能够为新区发展持续带来就业、消费和税收的项目,不断丰富新区业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水平。一是继续强化产业平台建设,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在全球及亚太范围整合市场资源的国际知名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推进产业链招商,在引进武汉光谷金融产业园的基础上,加快引入复星金融城、华拓数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滨湖新区金融商务中心。二是大力引进拉美中心、中国人寿区域总部、平安金融中心、新华保险等一批高品质、增税收、促就业的总部经济项目,促进新区就业、消费、税收的良性循环。三是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投资软环境,继续做好万达文旅城、恒大文旅城、宝能集团等引入项目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运营,早日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滨湖新区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新区各项工作水平。一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服务新区群众放在新区工作的首位,同时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机关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二是打造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简政放权,加快建设职能科学、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构建交通、生态、医疗、教育、购物和休闲六大环境。同时着重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坚持把新区建设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