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 15: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說“台灣”是古代神話傳說“岱嶼”和“員嶠”首字聯名“岱員”轉變而來的﹔也有人說“台灣”是因盛行于閩臺地區的颱風而得名﹔還有人說“台灣”原作“埋冤”﹐後因其詞不詳才改稱為“台灣”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臺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台灣通史‧開闢篇》)。更多的人則主張“台灣”之名來源于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游篇》中的“臺員”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台灣”則由“大員”﹑“臺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名稱謂轉化而來的。例如《辭海》等都持這種看法。譚其驤等在《我國省區名稱的來源》台灣省條中﹐闡明瞭“台灣”名稱的演變過程和各個時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說﹐十六世紀時有“大員”之稱﹐本指今台南安平鎮附近一帶﹐是當地高山族部落名譯音。進入十七世紀“大員”又改寫成台灣。其時荷蘭侵略者在該地所築的熱蘭遮(ZeeIandia)城﹐華人即稱之為台灣城。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全島後﹐“台灣”所指大致在今台南市一帶。清初建立台灣府後﹐台灣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個島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