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3 2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和街成街以后,许多人纷纷在周边建房盖屋,从而又派生出一条条支巷来。如李经方将利济公司设于利济巷;民国时的镇守使马联甲住马家巷,而马家巷1号则是开国上将李克农同志的故居;工字巷1号则是民国最后一任邮电局局长顾广宾的故居。
顺便说一句,由于这些小巷纵横交错,陌生人一旦误入如坠迷宫,所以从大革命时期直到建国之前,这里一直有中共地下党在活动。1925年5月至1928年1月,李克农同志曾多次在这一带从事地下活动。后来,柯庆施、王步文、郭士杰等当年中共安徽临委主要成员也都在这里留下过匆匆的足迹。
这座识舟亭还让大文豪吴敬梓刻骨铭心。吴敬梓在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安庆乘船回南京经芜湖,遇风停泊鹤儿山下。他上岸散心,在吉祥寺前茶馆喝茶,吃了三个烧饼,他腰间只剩下五文钱。要六文钱,可情急之际,正好碰着老友王昆霞道士。王#道士代付了茶钱,邀请吴敬梓来到不远处的识舟亭,路上又遇见故乡父辈朱乃吾,三人坐下吃酒,直吃到下午。看着江面上往来如梭的船只,吴敬梓生发无限感慨。临别前朱乃吾又赠他十两银子,并和王#道士一起将吴敬梓送上船。事后,吴敬梓作了《减字木兰花·识舟亭阻风,喜遇朱乃吾、王#道士昆霞》:“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
画。羽客凭阑,指点行舟查霭间。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话别匆匆,万里连樯返照红。”这段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经历后被吴敬梓写进《儒林外史》的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