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936|回复: 25

[互动] 合肥建设与文化的怪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30 1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是一个没有文化和特色的城市,合肥却是一个有文化和名人的城市。前者是现在后者是以前。合肥夹在南京与武汉两个城市之间,武汉是个有文化与名人并存的城市不但产生文化更出现很多名人,相对于建设显得那么有文化气息,无论是小吃热干面还是江滩东湖跟武大还是武昌起义,甚至与汉口与武昌火车站等建设都显得那么有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池莉的书。南京有什么名人么可能很多人一下子真的想不出来,但是却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是古都是民国的首都,有城墙有中山陵有夫子庙有很多,但是没什么名人出现却很多名人出现那当然是指生活。南京与武汉有很多相似地方经济教育文化共饮长江水。反观合肥有什么,只出名人不出文化,以至于建设显得没有那么有特色跟文化,很多人都不知道合肥有什么特色但是有那么多名人大家都是知道的,每当去火车站的时候就感伤,一路上看不到文化都是生硬的钢筋水泥柏油马路当然走包公公园那边除外还有逍遥津公园城隍庙(这些仅存却破烂不堪的两个地方),合肥除了龙虾能然外地人知道的小吃还剩下什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没事干唱衰的。。。合肥还多了些你们这些唱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合肥的文化出现了断层。不像武汉南京一直连续。只要一中断,影响是很深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池莉的书感觉还不错,似乎有的还拍成电视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吴戴卫


    池莉是合肥人?现代合肥在文化上名人有芮成钢,赵普,六六等,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hfrzhanghao


    不是合肥人啊,是个写小说的,似乎是什么作家协会的
跟迟子建,我经常分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去皖南转转,比如绩溪,黟县,歙县等等,如时间不多,就是去合肥的三河瞧瞧也不错。
看看徽派建筑大户人家的闺楼,小家碧玉也能让人赏心悦目。
就如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是从徽州人家的闺楼里走出的,小家碧玉型姑娘,你非要说她没有皇族公主的气派,貌似不公平。
这也只能在桌下讲讲,开个专贴讨论,说无知可能过分了点,但年轻,阅历不够还是表现的一览无余。
当然,这几年合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很乱,可这并不妨碍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古城,在中国众多古城的历史长河里,静静地流过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ezeshao


    唱衰怎么了。看来你就是政府公务员。
    老百姓都是希望合肥好,才会埋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人存在两点自满过头的地方,当然这两点也确实是值得自豪,但不值得骄傲。

其一,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论科教,并能使合肥跻身四大之一的功劳非科大和中科院莫属。但这真的值得骄傲吗?近些年才好些,早些年,科大并不以合肥乃至安徽为然。这些年来,科大和中国院的科技成果实实在在转化成生产力的并不多。

其二,多到令人乍舌的权倾朝野的大臣或商界名流的出生之地或主要成长之地。
在这点上,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所有这些人都是走出合肥乃至安徽之后才取得令人敬佩的成就。而成功之后对合肥又有多少帮助?不管是商界还是政界,能在本地取得卓越成功的少之又少。反观武汉、南京却不同,本地洽洽是卓越人士毕生奉献超越常人的智慧之地。而合肥,出再多牛人也并么有直接为合肥贡献其智慧。这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lijingseu


    这两点总结的很好!的确值得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1: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池莉的书感觉还不错,似乎有的还拍成电视剧了
吴戴卫 发表于 2013-4-30 10:51



    对于武汉的了解就是来源于池莉 方方两位武汉女作家的小说。她们笔下的武汉--火辣 繁华 纷乱 市井 油滑 ,乱乱的,痞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2: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一个城市需要更多楼主这样的思考者!接受不了善意的异见和批评,之于一个人来说是狭隘的,之于一个城市来说是缺乏包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3: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ezeshao


    呵呵,还真被你说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5: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小文
光棍气加英雄气
合肥人不是好相与的。
    春天去杭州,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吃传说中的“西湖醋鱼”,那鱼做得是好,吃进嘴里有螃蟹味。门外就是白堤,花红柳绿的,正是暖风薰得游人醉,飘飘欲仙之际,忽听满堂嗡嗡嘈杂声中,有乡音破空压顶而来:“跟我操四?我就拿棍子往他头上一刷,打得血直淌!”赶紧回头看,隔着两桌人,有几条汉子正扯开衣襟,喝得红头涨脸,意兴湍飞,比手舞脚说前几天打架得胜的事迹。同座亦俱是合肥人,不由相视莞尔。
    打架不文明,咱们不提倡。这几位偶遇的老乡,自然也不能证明合肥人爱打架。不过呢,合肥人真要打起架那绝对是不“怂”的。你要打我必奉陪,逢打必见血,不像上海人,在街上对峙半天,唾沫费了一桶,头发丝都没乱一根。别说男人,女人也不逊色。我有一女朋友,标准的贤妻良母。年轻时和老公在批发市场摆摊做小生意。生意不好做。一日与邻摊口角,渐至厮打,她老公人瘦小,眼看被对方占据压倒性优势,饱受捶楚。她正好送货过来,见状怒从心起,大喝一声,就手抄起只板凳冲过去,听得疾风贯耳,当的一声响,临摊摊主的头上就起了个血窟窿。围观群众一拥而上,急送医院抢救不题。
    说起来,这些是有历史根源的。合肥是啥地方,三国故里!被史上打群架最有名的时代风气熏陶过,到南宋又成为南北交战的战场,内地变边城,烽火连天儿郎伟,留下个“铁打庐州城”的美名。清末淮军崛起,军政要人辈出……一方水土一方人,民风塑造地方历史,历史也影响着民风
    元末,庐州人氏余阙曾为合肥民风下评语:“其民质直而无二心,其俗勤生而无外慕之好,其材强悍而无孱弱可乘之气……盗不能欺,利不能诱,兵不能怵。”余阙是什么人呢?他是个武将、学者外加隐士,曾长年隐居于庐州城外青阳山。虽精通汉人诗书,却非汉人,祖上为“唐兀人”,即建立了西夏王朝的党项民族。余阙在元朝,后来官至淮南行省左丞,在与红巾起义军的战斗中殉职于安庆。史料上记载,其人极为悍勇,曾连斩陈友谅13员大将,最后,“西门危急,余阙徒步提戟,率军往救,战于清水塘,身负重创10余处。红巾军从城外蜂拥进城,将其重围之。城中四处火起。他见大势已去,遂自刎,沉于清水塘中。”端的是条好汉子,这位草原民族的后代都如是说,可见合肥人的“质直强悍”确实够突出。
    质直,所以认死理,强悍,所以勇武。合肥人在近代以来历史舞台上的异军突起,无疑与本地民风有严重关系。往上追溯,所谓合肥土著,祖上也是移民。元明之际,从江西瓦屑坝就移来了大量人口,聚族而居,极其重视乡土与宗族观念。江淮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大族之间常为土地水利等资源而展开械斗——合肥旧日四大家族,都是在这种宗族斗争中壮大起来的。
    合肥有东乡有西乡。东乡出李鸿章,西乡出刘铭传。一个是读书人,进士正途出身,实际上靠团练起家,走的是军政结合路线,另一个纯是草莽,“刃豪揭竿”而起,结果都成了气候,各个带出无数家乡子弟。征太平天国,讨捻子,战洋鬼子,刀头舔血的讨生活,一将功成万骨枯,衣锦荣归的有,更多的是就此化为他乡的白骨。甲午海战中,李鸿章从家乡运来子弟兵,增援朝鲜,租用英国货轮运送,途中,遇到日舰拦截,其中“高升号”被日本军舰所俘,誓死不降,结果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合肥西乡的,当时几乎村村有新坟,户户放悲声,全是衣冠冢。    刘铭传、段祺瑞的先辈都卖过私盐。东西两乡都出过不少卖私盐的。卖私盐自古都是重罪,离匪盗亦不远矣,历史上多少枭雄曾是私盐贩子:黄巢,王仙芝,张士诚。外加演义中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合肥人身上是有光棍气加英雄气的,这跟时下流行的“野性”不同,本质上是植根于农业与宗族社会土壤,为保家守土,建功立业而执著的一种朴质精神。治世则勤朴立家,合肥有句俗语叫:“跌倒都不忘抓一把泥”。乱世则出豪杰。最后干脆出了王亚樵,上海滩“暗杀大王”,连老蒋都怕的人物,亦正亦邪,亦匪亦侠亦风流。这些人这些家族发迹起来的共同特点,都靠的是武力、权谋以及家族凝聚力,缺一不可。
    流风余韵,合肥人不爱惹事却敢揽事,行动擅机变而又思想偏保守,极重视人情往来,重口腹之欲胜过讲究衣饰,重实利而轻文艺等等,都能从前人旧事里找到痕迹。
  文/王芳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不咋地 所以别暴发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5 04:38 , Processed in 0.0473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