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3-1-17 10:59 编辑
项目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
项目简介:
一、 规划背景
2011年7月,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得到正式批复,合肥,迎来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借助区划扩张,一个辖1万多平方公里市域面积、拥有1200万人的特大国际化都市“呼之欲出。”
800平方公里巢湖水域纳入合肥管辖,建设滨湖城市意义更显重大。
滨湖新区在城市跨越发展和环湖发展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定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将:
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二、规划目标:
“国际水准的多元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
三、规划定位:
(1)国际一流、特色滨水之都
(2)优势集群、多元活力之城
(3)城湖共生、低碳生态之地
(4)出行便捷、绿色高效新区
(5)立体开发、集约紧凑城市
(6)传承历史、巢湖文化之源
四、规划理念:
n 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n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n 确立10大战略,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中心。
五、规划原则:8个策略方向
(1)合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和特色的城市,滨湖地区将成为主战场
(2)生动的滨水休闲活动和城市功能
(3)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4)环巢湖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
(5)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区
(6)通过设计和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7)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
(8)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下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放
六、规划思路:
建立四个活力区域、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多样的滨水空间、一条标志性中轴、一个新的天际线、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TOD引导下的环湖发展中心、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CBD立体城市开发、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七、方案特色:
(1)对原环湖北路线型进行调整,并提出进一步退离湖岸线的设计思路,结合整体功能布局,将退离湖岸的滨水空间与环湖路沿线其他空间有机结合,进行整体设计;
(2)对核心区交通组织提出系统的方案设计,将中心区环湖路段交通压力通过地下空间的系统组织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流与缓解,并对未来核心区地下空间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
(3)对滨水空间进行了系统设计,对湖岸线滨水空间与城市建设空间提出分段控制的设计思路,重点强调了核心区应贴水而建、其他地段远离湖岸建设的发展理念,并实施近远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塑造了较为多样性、活泼型的沿湖滨水岸线空间;
(4)从全市域整体规划层面进行统筹布局,提出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功能区总体布局,并结合环巢湖岸线发展的新动态,综合考虑滨湖新区未来发展职能,分类规划建设了环巢湖旅游服务中心与游客集散中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八、规划战略
(1)七个活力区域
1、总部基地: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版块。
2、主体公园:集主题游乐、商住地产、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版块。
3、CBD:提供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商住等多样功能,打造合肥经济中枢。
4、文化展示: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文化展示区。
5、旅游服务:构筑环巢湖旅游与文化传播中心。
6、森林公园:利用现有良好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
7、影视基地: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2)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
建设11公里金斗公园,将十五里河、塘西河、北涝圩和滨河生态走廊相互串联, 环城生态格局,同时,引入雨污治理、绿色建筑、新能源、监控调度等生态技术。
(3)多样的滨水空间
三种滨水空间体验:
1、城市中轴
2、万年埠内港
3、北涝圩外湾
(4)一个新的天际线
17公里核心滨水岸线,展示合肥滨湖风采。沿湖建立:
观光塔、主体公园、CBD、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森林公园、影视基地
七大地标组,伸展城市空间。
(5)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
建立4横6纵1环的总体路网格局。
环湖北路设置三处无障碍人行节点。
水上交通设置三大码头。
(6)TOD引导下的发展中心
建立环湖轨道交通线,串联巢湖沿岸地区,并与区内轨道线接驳,土地开发则以TOD原则为指导,促进站点地区功能开放、复合的发展。
(7)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
建立开发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河独家休闲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串联各个功能节点,并通过住区绿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8)CBD立体城市开发
综合考虑核心区下穿道路及轨道交通要素,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负二层——地下车行环线
负一层——地下步行商街
(9)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八大特色项目:影视基地、森立公园、游艇码头、文化湿地、夜港明珠、锦绣巢湖、生态乐园、浮山蓬莱。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