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481|回复: 52

安徽的兵马俑,战国武王墩墓发现,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3 1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王墩和它身后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
ah.anhuinews.com 2024-04-19 07:04
高达1.92米的凤鸟虎座鼓架、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的大鼎、书有近千字的椁室盖板……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发掘成果,确定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周成王时,熊绎受封为楚君。史料记载,在偏僻的荆山,他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开辟山林,桃木弓、棘枝箭是他奉献给周王的贡品;周成王在岐山之阳会盟诸侯,楚人只能在庭院看守火堆,并无参会资格。
交融南北、筚路蓝缕,楚国很快兴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灿烂的文学作品、精美的漆器、铜器,展现出特有的魅力与想象力,楚国奏响中华文明一曲华丽乐章。
然而,战国后期,楚国疏于改革,屡被秦国击败,被迫由今日的湖北荆州迁都至河南周口。公元前263年,长期在咸阳做人质的楚顷襄王之子熊完在黄歇帮助下,顺利返回楚国,继位成为楚王。这位被后世称作楚考烈王的君主任用春申君黄歇为令尹,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并吞并鲁国,楚国一度中兴。在著名的“毛遂自荐”中,来自赵国的毛遂所说服的正是楚考烈王。
公元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楚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把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今天的淮南市寿县。公元前238年,在位25年的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也被权臣李园杀害,楚国最后的辉煌渐渐暗淡。历经年少的楚幽王10年统治后,楚考烈王另一位幼子楚哀王在位两月,就和李园一同被末代楚王负刍处决。尽管楚国在公元前224年令率军20万人意图灭楚的秦将李信大败而归,次年,面对率军60万人的秦国老将王翦,延续800年的楚国终告灭亡。
武王墩一号墓的主人是谁?考古发掘因何而起?有怎样的愿景?发现了哪些别具特色的文物?战国七雄其他王陵又有怎样的特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经过几年跟踪采访调研,为大家讲述武王墩的前世与今生。
跨越千日的抢救性发掘
位于淮南田家庵区的武王墩,是一座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高14米的大型古代墓葬。1981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大墓在东西向与楚国王宫以及同为省保单位、被文献认定为春申君墓的大型古墓处于一条直线,正南则是20世纪30年代被盗掘的李三孤堆,中轴线穿过附近舜耕山脉两座山峰。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调查,以武王墩为中心的两条轴线周边,还分布有多个楚国贵族墓葬,反映出武王墩的墓主有着长远的规划与考量。”淮南市博物馆研究员、原馆长沈汗青介绍。
李三孤堆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附近曾有大批铜器出土,并被出售获利,一些甚至流散海外,引起文物商人关注,助长了盗墓之风。
1933年,这里发生严重的灾荒,乡绅朱鸿初等以救灾为名,聚众对李三孤堆进行了大规模盗掘。尽管此事被政府发现后,大部分出土文物被收缴并于次年运至省会,仍有少部分被商人倒卖。1938年,军阀李品仙再次用时3个月,对李三孤堆进行盗掘洗劫。
李三孤堆最为瞩目的出土文物,是现今安徽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铸客大鼎,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有“铸客”“安邦”等铭文,长期位居中国第二大古代铜鼎,仅次于商代后母戊鼎。
“通过1981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的钻探清理,这座甲字形大墓长41.2米,宽40.2米,深18米,墓口以下分9级逐层内收的台阶,东侧有长22.4米的斜坡墓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宫希成说,李三孤堆出土的器物铭文,直指墓主是楚幽王。
李三孤堆正北14.6公里的武王墩,可能也正因此进入一些不法分子的视线。
据悉,1987年,武王墩曾出现盗洞。2015年,一个盗墓团伙试图盗掘武王墩,最初因资金不足且盗洞被发现而中止,又请来“圈内”颇有影响的“定穴高手”老夏,再度进行盗掘,终于得手并盗走大量文物。
2018年案发后,淮南市公安机关在当年即侦破此案并追缴回70余件重要文物,从这些文物的类型来看,盗墓团伙进入了盛放乐器的椁室。一个盗墓人曾向公安交代,抽出椁室积水后,他们又使用电锯,试图打穿墙壁进入主墓室,因钻口过小作罢,但通过探照灯,“看到墙壁上都是壁画”。
“审讯结果和现场勘查显示武王墩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文物地下埋藏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亟需开展科学考古发掘,抢救地下文物。”宫希成介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
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等级最高楚墓 墓主身份“呼之欲出”
经过数月的前期准备,2020年9月,武王墩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席。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通过持续的考古工作,文物工作者对于武王墩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平面近方形,四周为环壕,环壕周长约5千米,陵园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陵园内设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其中,车马坑位于主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是目前所知楚系墓葬中最长的车马坑。”宫希成说。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墓葬,位于陵园中部偏北隆起的高地上,坐西朝东,东部有一条长42米的长斜坡墓道。封土中发现了营建陵墓时的铁质工具、瓦片以及一枚保存完好的楚国漆扇。
“我想到了2200多年前,一位楚国监工,扇着扇子督促工人劳作的情景。”一位参与发掘的考古学者检查了每一片封土中发现的瓦当,未发现文字,但推测封土上建有类似享堂的建筑。
“墓室口大底小,开口平面近方形,边长约50米。墓圹四周有台阶,逐级内收,共21级。”宫希成说,墓坑底部呈方形,边长约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构筑椁室,木料以榉木为主,有少量梓木。椁室平面整体呈“亞”字形,中心为棺室,四周各有一个边室,边室内部又以木料筑墙体一分为二,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谈到湖北省目前发现的楚王陵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闻磊介绍,目前比较明确的有熊家冢、冯家冢、谢家冢、平头冢等,规模基本一致,椁室面积近400平方米,墓道朝东,车马坑在西,一般墓葬有生土台阶15级至17级。
据悉,熊家冢主冢一号车马坑长132.6米,宽12米,深2.7米,现已发掘出43辆马车、164匹战马,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单体最长的车马坑。
武王墩一号墓的主人是谁?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杀,末代楚王负刍被秦军俘虏,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李三孤堆的主人直指楚幽王,因此有学者提出武王墩一号墓墓主为楚考烈王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不过,这仅仅是推测,目前还没有实证。考古发掘是严肃的科学,不容臆想或推测。“武王墩墓的主人是谁,在发掘前包括现在,我们都有一个预估、判断,但这并不是最终结论。”宫希成说,确定墓主人,需要找到明确的指向性证据。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现在只进行到三分之一,离全面了解这座古墓内容还差很远。此次考古发掘将进一步寻找楚简、大型青铜器铭文等关键证据作为墓主身份的认定。
出土文物代表了楚文化的最高成就
据介绍,武王墩一号墓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
——椁室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内容为盖板序号方位、椁室功能等,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
——凤鸟虎座鼓架等精美漆器。凤鸟虎座鼓架是一种楚国特有的漆木器,在湖北、河南等地的楚国贵族墓中时有出土。两只相背的老虎,虎身分别站立一只楚人视为图腾的凤鸟并悬挂鼓身。有学者认为这是贵族使用的乐器,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巫术通神的器物。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凤鸟虎座鼓架,踩着猛虎的凤鸟昂首屹立,口衔宝珠,身上翎羽绘画精细,并且雕琢有龙形图案,似在为鼓声壮威。盗墓团伙将这件文物锯开运出,致使鼓架遭到严重破坏,但目前残高仍有1.92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凤鸟虎座鼓架。此外,漆座屏、漆盒、漆耳杯、漆棋盘等,做工精细,纹饰优美。
——东一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李三孤堆出土的铸客大鼎。
“武王墩一号墓发现三个唐代、1987年及2015年的盗洞,五个椁室被盗墓者扰动。”沈汗青介绍,东一室完整地保留下来,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可以清晰看到椁室内器物的排列状态,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高等级的楚国青铜礼器组合,对研究楚国晚期的青铜制造技术、丧葬礼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铜虎座一对。老虎憨态可掬,为乐器底座。有“阜平君”等字样,一些铭文体现出了北方文字的特点。沈汗青认为,这可能是与墓主关系和睦的赵国赠送的礼物。
宫希成认为,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代表了楚文化的最高成就,它们的年代处在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考古遗址公园正规划和建设
将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了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对400余根椁盖板采取抑菌防霉和保湿处理,使之得到安全稳定的保护;低氧考古实验室为大量有机质文物提供良好的安全稳定临时保存场所……
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指导思想,武王墩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同步推进,综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开展考古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全面挖掘和阐释考古信息。
淮南市文旅局局长程昊介绍,淮南市高度重视武王墩墓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已累计投入1亿多元,先后完成了武王墩墓发掘大棚、考古实验室、标本室、墓道发掘棚等主体工程和综合楼、专家宿舍及生活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采购了一批用于考古实验、文物修复的设施设备,保障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淮南市为此编制了《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年—2035年)》《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年—2035年)》等。遗址公园规划面积5600亩,其中遗址本体3060亩,功能区和协调区面积2500余亩。淮南提出将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讲好武王墩墓历史文化故事,加强文旅创意策划,扩大淮南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吸引力,让文物流量变文旅“留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表示,武王墩墓对揭示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内涵意义重大,遗址公园的建立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认同,感受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强大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滋养。
七雄“隽永” 探寻“何以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3年消灭强敌楚国,最后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嬴政履至尊而制六合,结束了数百年的战国纷争,建立了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
虽已远去,战国时代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一:那个时代英雄辈出,战旗与权谋交织中,七雄争霸的号角声声不绝,诞生了无数传奇人物,2200多年来持续讲述着那些关于荣耀与梦想的古老故事。
七雄国君的长眠之地都各有什么特色?数十年来,中国对战国七雄王陵开展的考古,不断为人们揭开层层面纱。
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位于今日陕西省咸阳的咸阳陵区,以及西安临潼区的芷阳陵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伟刚介绍,其中,位于咸阳周陵镇的“周王陵”是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战国秦陵,有内、外两重陵园。南陵封土为覆斗状,长宽约100米,高14米,墓葬形制为带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因封土过厚,墓室情况尚不明确。一些学者认为墓主可能是秦惠文王或秦悼武王。
“芷阳陵区经近几年考古工作确认,可能为秦昭襄王与秦宣太后的独立陵园。”孙伟刚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负荆请罪”……河北大地自古流淌着浓郁的游侠精神,以及对修睦为公的坚定追求。燕王和赵王陵墓分别坐落在北部的保定和南部的邯郸。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佟宇喆介绍,位于保定易县的燕下都遗址有虚粮冢、九女台和辛庄头三个墓群,共31座古墓。每个墓群曾发掘过一个墓葬,推测虚粮冢、九女台分别为战国中早期、中晚期燕王室墓群。虚粮冢出土石罄、车马器;九女台出土彩陶九鼎八簋、错金车器及彩绘漆片等。
虚粮冢四号墓是目前燕国王室墓葬封土最大的,长宽为55米,高约13米;九女台16号墓是目前唯一发现有车马坑的燕国王室墓葬,但因被盗严重已无法判断数量。
辛庄头墓群推测为燕国贵族墓,其30号墓有南北墓道,棺椁曾在被盗后遭焚烧,但墓室和盗洞中仍出土多达82件的金饰件,包括剑首饰浮雕卷角羊首纹的金柄铁剑和胡人形象的金饰。
佟宇喆介绍,这位神秘的燕国贵族是谁,迄今未能确定,也未知他经历过什么往事,墓中为何含有如此之多其他战国墓葬罕见的精美金器。
赵王陵墓群位于邯郸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依山而建,气势恢宏。邯郸市赵王陵文物管理处马国芳介绍,这个墓群由五个长方形的陵台组成,每个陵台上有一到两座封土,其中,最大的五号陵台南北长约340米,东西宽约216米,高20米;最大的封土位于二号陵台之上,长宽40米,高约8米。
“这些陵台不仅具有神道,我们还在附近发现了推测是由赵王城通往王陵的战国道路遗址。”马国芳说。
“在1997年二号陵台发生被盗事件后,我们对陵台上的北封土进行了勘探、试掘,目前确定其具有两条墓道,为凿入岩体的石室墓。”他说。
马国芳说,二号陵台东部有5个陪葬坑,其中五号陪葬坑为车马坑,东西长约21米,南北宽约6.4米,共清理出彩绘木车4辆、马14匹,目前已建立保护棚进行展示。
据悉,公安机关追回的二号陵台陵墓被盗文物主要有铜马3件、透雕夔龙纹金饰牌1件,和多枚边缘钻孔的玉片。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千古流传,从这些战国时代并不常见的青铜马可以看出,赵国人对马匹有着独特情感。金饰牌为腰带上的装饰,侧面有‘三十一年’字样,我们推测它可能是赵武灵王之子、赵国国力最强盛时的国君赵惠文王的物品。”马国芳说,玉片很有可能是玉衣或玉盔甲的一部分。
西门豹的治水功绩,韩非集法家之大成的理念,是中原大地上岁月流转中的壮阔章节。魏王、韩王陵墓分别坐落于河南新乡与郑州。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慧萍说,不同于其他战国王陵毗邻都城,魏王陵远离位于今日开封的魏国都城大梁。
目前,位于新乡辉县市固围村一、二、三号大墓和新乡卫辉市山彪村的一号大墓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可能为战国魏王陵墓所在。
李慧萍说,固围村三座大墓上方覆盖有七开间和五开间不等的瓦顶建筑——享堂。其中,规模最大的二号墓,封土长宽为27.5米,墓道南北总长达到190米。墓室长宽为28.6米,深16.35米,为一椁一棺结构,底部用单层木料排成厚25厘米的地板,四壁用木料纵横叠成厚约1米的墙,顶部是两层木板。
“山彪村一号大墓出土青铜器1447件,水陆攻战纹铜鉴尤为精致。”李慧萍说,有学者认为这正是曾在西晋出土《竹书纪年》的魏安釐王陵墓。
郑州新郑,郑韩故城以外,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布着历代韩王陵墓。
“本世纪初,我们对位于新郑胡庄和许岗的韩王陵进行了发掘。其中,胡庄韩王陵由陵园和2座带封土大墓组成。东侧为后陵,西侧为王陵,均为南北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王陵封土残高约10米,墓室南北长26米,东西宽约36.5米,深11.5米左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介绍。
马俊才说,胡庄大墓周围发现3条近长方形围沟,外壕内面积达4万平方米左右。此外,王陵封土距地面3米高的部位上,还发现了“中”字形冢上建筑。从残存部分柱灰上的红漆痕分析,柱子髹有红漆,推测为享堂。
胡庄韩王陵的两座大墓均发现了由整层草泥、木料和夯土构造的屋顶形椁顶结构,由卵石和木炭搅在一起构成石炭椁,墓壁的许多区域有红色、白色等彩绘残余,再往内是两重木椁和两重木棺,形成回字形结构。
马俊才介绍,王后陵被盗空,王陵出土鼎、编钟、戈等青铜器,46件以扣为主的银器,圭、璜等玉器,玛瑙环,陶器,骨器,石磬等各种质地文物。其中在铜鼎、戈、樽和银箍扣上发现“王后”“王后官”“太后”刻铭,与“少府”、“左库”等韩国官署名称。一件刻有“卅年左库蔡”的铜戈则将墓主指向唯一一位在位超过29年的韩桓惠王。
“在许岗韩王陵,出土铜鼎、铜编钟、石磬、玉人等各种文物2000余件。”马俊才说。
“一鸣惊人”“焚券市义”,以及齐王与魏王会猎时以人才而非明珠为宝的对话,让一代代人感受到齐国卓尔不群的治国智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韩伟东说,田齐王陵是以四王冢、二王冢为核心的两大墓葬片区,其中,四王冢在残长789米、宽189米的长方形陵台上筑有4个状若山丘的方形基础、圆锥形封土,规模最大者,方基底部长120米、宽90米,圆锥封土底径59米,通高北部33.2米、南部23米,墓葬周围已探明分布有总长3200米的人工壕沟;二王冢在长296米、宽172米的长方形陵台上有两个封土,规模最大的封土方基底部长88米、宽75米,圆锥封土底径21米,通高31.5米,周围已探明有长40米、宽5米的殉马坑1座。
山东目前发掘的规模最大的齐国墓葬南马坊大墓,于2021年临淄区齐都镇一所小区建设中发现,平面形状呈“甲”字形,墓室外口长33.6米,宽33.2米,墓道长约19米,深约4米,显示出非凡的规模。
“南马坊大墓墓室四壁由夯土构筑,并装饰精美的彩绘墙帷,椁室由大石块砌筑,中间有一道石墙,将其隔为东西两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张恒介绍,大墓北、东、西三面各发现一座长方形大型车马坑,车马排列整齐,均朝向大墓,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号车马坑东西长56米,南北宽4.1米。
目前,南马坊大墓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一些学者猜测南马坊大墓的主人可能是田齐的早期统治者。对此,张恒认为,大墓年代应在战国早期,墓主身份为不低于卿一级的齐国高级贵族,可能与田氏家族相关,对研究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变迁具有重大意义。
“战国留给我们最大的历史遗产就是制度文化的传承赓续、变革进取的思想观念和务实开拓的人文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研究员田率说,战国时期是风云谲变的辉煌时代,也是群星闪耀的历史舞台,孕育出诸多举世闻名的王侯将相、圣哲贤士,推动着历史车轮一路向前,激荡的硝烟中催生了统一融合的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3 19: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的兵马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7 1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淮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墩墓 古人有大智慧
中安在线   2024-04-28 09:11:49   来源:淮南网    作者:   编辑:郭妍


  武王墩一号墓发掘现场,人站在周边显得十分渺小

  “武王墩墓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述,单就大墓的建造来说,我们觉着就很不可思议,很多谜团有待解开。”调研过武王墩墓考古工作的专家,在见到其一号墓发掘现场的那一刻,几乎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

  据悉,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其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为夯筑和堆筑相结合。一号墓内提取的椁盖板共有443根,总重约153吨。

  站在这样一座大墓前,俯首下探,慑于深度,恐高的人双腿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从封土开始,我们已经挖了超过30米,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足见这个墓的营造过程多么繁复,可以说是不计财力、物力的耗费。”日前,接受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宫希成感叹说,“我们现在干了这算是第五个年头,我觉得古人挖它应该花的时间不会比我们少。考古队也讨论过,根据它的土方量与开挖营建的难度。比方说从墓椁之上填土一层一层夯打,夯面做得非常平整,夯窝非常清晰,光是这个环节就要耗费巨大的时间。”

  专家指出,武王墩墓所在的地方属于弱膨胀土质,这种土干了不行,湿了也不行,干了很快会开裂,见了水湿了以后马上变松软,很快会崩塌。

  “有很多谜目前我们也解不开,比如,做这么大面积的一个开挖,而且挖得这么深,它应该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它应该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机械和工业条件,建设这么大跨度的顶棚来遮风挡雨,下雨了怎么办?遇到雨水怎么能保持不垮塌?那么重的木材,它如何给它安装到位,摆放得那么整齐?”宫希成表示,有专门的团队在研究这个问题,是不是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依然有待考证。(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24小时新闻排行
1 安徽省2024年防汛抗旱行政责任...
2 安徽:首位产业正疾驰
3 3000万辆汽车背后的安徽力量
4 安徽省“五一”期间将开展系列...
5 安徽省首艘“油改电”货船“川...
6 徽杭高速黄山段改扩建项目方案...
7 淮河防总2024年工作会议召开 王...
8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
9 从一季报看安徽经济 | 制造业投...
10 安徽省**正式批复黄山市为安...
热点图片

爱国卫生月志愿服务活动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乡村旅游人气旺


再生稻起秧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泽锋率队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调研考察时强调

学经验拓思路增信心 促进我市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化利用

4月25日至26日,市委书记任泽锋率队赴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调研考察,了解学习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运营、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等情况。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文见宝参加。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境内。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金器、青铜器、简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套),为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内涵最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遗址,具有重要考古学术价值。遗址公园于2020年9月23日开园。

任泽锋一行先后来到刘贺墓园、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实地考察了刘贺墓园保护展示、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局、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考察过程中,大家表示,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汉代历史文化的魅力,还学习到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利用的好经验,这些好做法为我市武王墩墓考古研究保护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对今后的文旅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考察学习中,任泽锋指出,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根和魂。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取得的可喜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楚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结合自身优势,做好遗址研究保护利用与考古成果展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塑造淮南文旅产业新优势,在高水平保护利用文物过程中促进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南昌等省内外相关文旅部门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互联、客源互送、合作共赢,共同谱写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张 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成果令人惊叹-中安旅游网
travel.anhuinews.com 2024年4月28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淮召开,首次公布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墓葬等级高,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
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1981年9月,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
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2020年9月起,武王墩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蓆。期间,建设了一号墓现场保护大棚和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设施。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工作,对于武王墩一号墓的营建过程、棺椁结构与丧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出土文物多,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以周长约5千米的围壕为界,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告诉记者。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
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亞”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
“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宫希成告诉记者,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考古价值大,是了解战国晚期楚国陵园制度的重要实证资料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独立陵园,包含主墓、陪葬墓及车马坑、祭祀坑等附属设施,是了解战国晚期楚国陵园制度的重要实证资料。”据宫希成介绍,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呈现覆斗状,填土层层夯实、夯窝密集,有台阶21级,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墓坑四角为填土,木椁室采用“亞”字型结构,椁内总分室九间,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武王墩的考古发掘,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未来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墩墓史学价值的初步认识
ah.anhuinews.com 2024-04-28 06:28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8日  第06 版)
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一号墓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这个令学术界充满期待的考古项目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武王墩大墓无疑是一项重大考古发现,成果发布后,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基于发布成果,我们谈谈对武王墩大墓史学价值的初步认识。
首先,武王墩大墓无疑是迄今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虽有盗扰但保存状态良好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应属于楚王级别墓葬。
迄今,考古发掘的东周时期楚系墓葬超2万座,其中属于高等级贵族大墓的,有令尹级别的,如淅川下寺2号墓,有封君级别的,如江陵天星观1号墓、信阳长台关1号墓,有大夫级别的,如荆门包山2号墓、江陵望山1号墓、枣阳九连墩1号墓等等。属于楚王级别的墓葬中,荆州熊家冢大墓主墓未发掘,仅发掘了车马坑等附属遗存,淮南李三孤堆大墓是上世纪30年代被盗掘的,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品情况不甚清楚。这些令尹、封君和大夫级别墓葬的椁室只有5个或7个分室,墓坑比武王墩一号墓小得多,而武王墩墓有9室,墓坑边长达51米。熊家冢陵园面积731亩,陪葬车马坑长132.6米,小于武王墩大墓的2100余亩陵园和148米长车马坑。从随葬品规格来看,武王墩大墓随葬的大鼎口径初步测量为88.5—88.7厘米,是迄今所见最大的楚国大鼎,而鼎不仅是当时的国之重器,更是墓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至于墓主人是不是楚考烈王,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遗存的分析,存在这种可能性,但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考古学证据。到目前为止,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只进行到1/3,与之关系密切的李三孤堆大墓过去曾出土过多件含宣王、威王、考烈王、幽王等楚王和太子、王后刻铭内容的青铜器,武王墩大墓也可能出土同类楚简和青铜器刻铭内容等关键性证据,进而帮助我们最终确定墓主身份。
武王墩大墓考古填补了科学发掘的楚系墓葬中顶级墓葬的空白,完善了楚墓的等级序列资料,为研究楚文化的丧葬习俗、社会等级与礼乐制度、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次发掘是一次秉持精细化发掘理念,预先制定周密发掘规划,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同步开展的科学发掘。通过发掘和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楚人如何营建陵墓、埋葬逝者,而且从随葬品中获得古人的衣食住行、祭祀、娱乐和科技水平,以及楚国宫廷的职官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比如,从棺椁来看,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结构精巧,多重木墙和盖板之间紧密扣合,榫卯相连。如此大量的木料和复杂的设计构造,不仅体现了墓主的雄厚实力,而且显示出当时存在经验丰富的专门机构在组织设计与施工。又比如,椁盖板上墨书文字中的“南集府”“北乐府”与过去李三孤堆大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六室”“少府”“太府”等,应是为楚国宫廷服务的专门机构。
此外,本次发掘成果还对解决长期未决的相关学术争论和文物功用问题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李三孤堆大墓椁室也是相似的“亚”字形9分室结构、盗墓出土的勾状花石块原来是椁室内壁挂钩。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寿春城成为楚国的最后都城。考古发现显示寿春城由一系列遗址构成,如柏家台一带高等级建筑基址群、寿滨小城、西南小城(文献记载推测为春申君所居)、出土多件龙纹玉璧的状元一号玉器窖藏、出土著名的楚国免税通关证书——鄂君启节的邱家花园遗址、出土18整版楚国金币“郢爰”的花园村遗址、牛尾岗制陶作坊遗址、楚国中小型墓葬分布区、位于瓦埠湖东侧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分布区等等。武王墩、李三孤堆大墓正是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最突出的大墓。楚国建都寿春虽不足20年,但这些遗存无不显示出一种王都气象。武王墩大墓的发掘提供了探讨寿春城结构布局,确定寿春城性质与地位的关键信息。
战国晚期,秦楚争锋,楚在西方居于守势,然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楚威王灭越,楚考烈王灭鲁,楚国与楚文化在东方与东南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武王墩大墓风格相似的楚文化土坑竖穴墓和陶俑、器物出现在苏南、浙江一带,代替了本地吴越文化的土墩墓和印文硬陶、原始瓷器。刘邦集团源于丰沛,项氏叔侄起于江东,皆楚后期占领之地。汉代文化中包含了浓厚的楚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楚文化整合东方、南方文化的成功和楚文化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武王墩大墓的资料为我们探讨楚国如何经营东方地区,楚文化如何整合东方、南方文化,进而认识楚国、楚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了重要实证。
楚都寿春时期正是秦统一的前夜,齐楚燕秦韩赵魏七雄争胜,逐鹿中原。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礼贤纳才,合纵连横,也为我们带来了“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无妄之灾”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武王墩大墓和邯郸赵王陵、临淄齐王陵、新郑韩王陵、临潼秦东陵等一起成为这段跌宕起伏的战国风云的历史见证,而武王墩大墓是其中迄今为止唯一科学发掘且保存良好的王陵级大墓。
武王墩的考古发现让史书中的往事、成语中的故事,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就在我们面前的触手可及的真实历史。
(徐良高 宫希成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队领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已提取文物超千件 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日期:2024-04-17        作者:李瑞        字号:[ 大 中 小 ]
安徽淮南,春风浩荡,田野葱茏,梨花胜雪,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恢宏浩瀚的中国历史上,战国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雄踞一方的楚国,在那灿烂的历史天幕,宛如一颗灼灼的明星,闪耀星河。

楚国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要项目进展工作会,发布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历史的厚土徐徐揭开,向世人还原两千余年前楚国的真实样貌。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202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已提取漆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千件 文物数量种类空前 

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位置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武王墩墓,正位于楚寿春城遗址东边约15公里处。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武王墩墓进行考古发掘。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



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席。这期间,建设了一号墓现场保护大棚和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设施。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目前,武王墩墓考古工作主要围绕作为主墓的一号墓展开,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工作,一号墓有哪些新发现?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墓坑为方形,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鸭”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席,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

“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目前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宫希成告诉记者,“这些墨书文字,标示每根椁盖板的位置、次序和各个椁室的功能。从已知情况来看,椁室东是青铜礼器、南是生活用器、西是漆木俑、北以乐器为主,与椁盖板墨书文字标示的椁室功能基本符合。”






部分出土文物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让宫希成惊喜的是,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已提取的文物中,虎座鸟架悬鼓、瑟等体量都是最大的。青铜器中,东Ⅰ室南端放置出露的一件鼎,粗测口径不小于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正在发掘的西二室,全部放置木俑和乐器,现已提取出300多件,其中木俑个体不少于100个个体,这种现象也是首次发现。

现场科技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齐头并进

4月16日下午,记者在探访武王墩墓考古现场时看到,考古发掘与实验室保护研究工作正在同步有条不紊地推进。

武王墩一号墓位于淮河流域,椁室内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水面以上的椁盖板和竹席也处于饱水状态,出土文物需要及时进行现场应急保护。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说,“在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之前,根据时代相近墓葬出土文物类型,对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出土文物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

“在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过程中,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组成的文物保护团队紧密配合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协作,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开展椁室环境控制及各类出土文物的加固提取与稳定性保护,保障了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文物安全。”张治国介绍。






考古人员对出土漆木器进行保护清理






考古人员对出土青铜器进行保护清理



记者发现,在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过程中,在考古探测、文物提取、多学科研究、现场保护等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应用多项科技手段。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对400余根椁盖板木材采取科学的抑菌防霉和保湿处理,使椁盖板得到安全稳定的保护;低氧考古实验室为大量有机质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稳定临时保存场所;开展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竹席及椁盖板木材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为深入研究墓葬营造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椁室盖板用材进行树种鉴定,为墓葬营造形制和相关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价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张治国说。

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谈到此次发掘的重要意义,宫希成认为,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作者:李瑞 部分图片由李瑞 康晋晖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9: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淮召开,首次公布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墓葬等级高,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

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1981年9月,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

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2020年9月起,武王墩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蓆。期间,建设了一号墓现场保护大棚和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设施。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工作,对于武王墩一号墓的营建过程、棺椁结构与丧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出土文物多,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以周长约5千米的围壕为界,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告诉记者。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

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亞”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

“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宫希成告诉记者,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考古价值大,是了解战国晚期楚国陵园制度的重要实证资料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独立陵园,包含主墓、陪葬墓及车马坑、祭祀坑等附属设施,是了解战国晚期楚国陵园制度的重要实证资料。”据宫希成介绍,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呈现覆斗状,填土层层夯实、夯窝密集,有台阶21级,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墓坑四角为填土,木椁室采用“亞”字型结构,椁内总分室九间,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武王墩的考古发掘,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未来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使用帮助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页面纠错
主办单位: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运维电话:0554-5369112
通讯地址:淮南市山南新区和风大街88号市政务中心A座邮编:232000
皖ICP备1700985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001号网站标识码:3404000018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最高等级墓葬已提取文物超千件 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日期:2024-04-17        作者:李瑞        字号:[ 大 中 小 ]
安徽淮南,春风浩荡,田野葱茏,梨花胜雪,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恢宏浩瀚的中国历史上,战国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雄踞一方的楚国,在那灿烂的历史天幕,宛如一颗灼灼的明星,闪耀星河。

楚国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要项目进展工作会,发布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历史的厚土徐徐揭开,向世人还原两千余年前楚国的真实样貌。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202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初步推断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迁都寿春城之后的楚国王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已提取漆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千件 文物数量种类空前

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位置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武王墩墓,正位于楚寿春城遗址东边约15公里处。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武王墩墓进行考古发掘。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



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席。这期间,建设了一号墓现场保护大棚和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设施。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目前,武王墩墓考古工作主要围绕作为主墓的一号墓展开,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工作,一号墓有哪些新发现?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墓坑为方形,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鸭”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席,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

“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目前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宫希成告诉记者,“这些墨书文字,标示每根椁盖板的位置、次序和各个椁室的功能。从已知情况来看,椁室东是青铜礼器、南是生活用器、西是漆木俑、北以乐器为主,与椁盖板墨书文字标示的椁室功能基本符合。”






部分出土文物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让宫希成惊喜的是,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已提取的文物中,虎座鸟架悬鼓、瑟等体量都是最大的。青铜器中,东Ⅰ室南端放置出露的一件鼎,粗测口径不小于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正在发掘的西二室,全部放置木俑和乐器,现已提取出300多件,其中木俑个体不少于100个个体,这种现象也是首次发现。

现场科技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齐头并进

4月16日下午,记者在探访武王墩墓考古现场时看到,考古发掘与实验室保护研究工作正在同步有条不紊地推进。

武王墩一号墓位于淮河流域,椁室内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水面以上的椁盖板和竹席也处于饱水状态,出土文物需要及时进行现场应急保护。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张治国说,“在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之前,根据时代相近墓葬出土文物类型,对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出土文物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

“在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过程中,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组成的文物保护团队紧密配合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协作,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开展椁室环境控制及各类出土文物的加固提取与稳定性保护,保障了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文物安全。”张治国介绍。






考古人员对出土漆木器进行保护清理






考古人员对出土青铜器进行保护清理



记者发现,在武王墩墓考古发掘过程中,在考古探测、文物提取、多学科研究、现场保护等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应用多项科技手段。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对400余根椁盖板木材采取科学的抑菌防霉和保湿处理,使椁盖板得到安全稳定的保护;低氧考古实验室为大量有机质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稳定临时保存场所;开展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竹席及椁盖板木材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为深入研究墓葬营造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椁室盖板用材进行树种鉴定,为墓葬营造形制和相关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价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张治国说。

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谈到此次发掘的重要意义,宫希成认为,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作者:李瑞 部分图片由李瑞 康晋晖拍摄)

责任编辑:杨亚鹏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 【关闭】
上一篇:国家文物局举办文物政策法律培训班
下一篇:现场!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1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中国行】穿越时空,感受楚文化魅力
ah.anhuinews.com 2024-05-05 02:06
一件件青铜器、一组组礼器、一排排石磬……近日,记者走进淮南市博物馆,一件件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武王墩墓出土文物映入眼帘,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楚国。
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武王墩墓发掘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同年9月,一号墓发掘工作启动;2024年3月27日,开始椁室内部发掘清理……在武王墩墓出土文物展区,一幅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时间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据了解,淮南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墓葬。淮南市于5月1日在该市博物馆举办“武王墩及淮南地区出土楚文物特展”,持续至8月31日,首批武王墩墓出土文物与广大市民见面。
虎头高昂、四足着地,一对“阜平君”铭铜虎座栩栩如生,虎座尾部刻着铭文,背部有一个方孔。淮南市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铭铜虎座出土于武王墩墓,两个虎座背部的方孔上原先插着木杆,木杆顶部连着一根横梁,横梁上有14个孔,每个孔里吊装一个编钟。
顺着讲解员的指引,记者看到,在玻璃展柜里,静静地躺着14个青铜编钟,每个编钟表面都有着精美的纹饰,让人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按照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发掘现场不宜对外开放,出土文物整理和修复保护需要一定的周期,同公众见面尚需时日。”讲解员告诉记者,举办此次特展,以文字、图片和部分武王墩出土文物等形式展现楚国的历史文化和武王墩墓发掘进展。
除了编钟,展柜里还摆放着一组石磬,用石锤轻击,便发出悦耳的音符。在展厅的中央,一组“鎏金扶手衔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国宝级文物漆木虎座鸟鼓架的组件,铸造精美、纹样繁复、装饰富丽的鎏金青铜构件,宛如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记者面前。
兽面纹、蟠螭纹、龙纹、凤鸟纹,一组组青铜器精妙绝伦,别具风姿。楚国最后的王都、武王墩墓及其陵园、部分出土文物、椁盖板表面的墨书文字……此次特展通过一幅幅图画,不仅介绍了武王墩墓目前的发掘过程,也展示了楚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武王墩墓与寿春城遗址遥相呼应,形成贯穿淮南市区西部的楚文化廊带,其间分布有大量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墓葬和中小型墓葬。”在武王墩墓及其陵园的展柜前,淮南市地方史研究学者姚尚书一边欣赏着出土文物,一边向记者介绍,未来,随着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启动,将再现恢宏灿烂的楚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2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力保障武王墩墓考古发掘 淮南给力!
平整的道路、高耸的大棚、现代化的考古实验室……围绕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这一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有力保障了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快速、安全、顺利推进。



发掘大棚保护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常进行
“走进武王墩墓地考古发掘现场,除了一号墓和出土文物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外,就是现场高标准的保障设施和淮南各方的重视态度,这一切让我们在心底都伸出了大拇指。”4月16日,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举行首次媒体开放日活动,参与采访的媒体记者纷纷给淮南打出高分。

据悉,为顺利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发掘现场,协调解决发掘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并特别强调,全市各部门要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全力配合做好武王墩墓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要积极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真正让收藏在馆库里的文物“火”起来,让陈列在淮南大地上的遗产“热”起来,让史书里的人物“活”起来。



高标准实验研究用房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在市级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累计投入了1亿多元用于相关项目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市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发掘大棚、考古实验室、标本室等近20000平方米的重要考古配套设施的建设,展现了“淮南效率”。

市文旅局局长程昊介绍,配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我市不断细化、完善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武王墩墓及陵园安保管理制度》《武王墩考古发掘安保工作方案》等。市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工作小组,并根据考古发掘进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为确保后续出土文物运输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又投入1000多万元对发掘工地周边及内部的道路进行了修缮,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用实功,确保考古发掘、文物转运及文物存放过程万无一失。



高标准实验研究用房
目前,我市已高起点完成了《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从可持续的站位推动武王墩保护管理和利用发展。我市组建了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并正在谋划组建武王墩遗址公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瞄准未来,为解决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用地需求,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求国家、省相关部门的支持,解决了大部分用地需求,为后续考古发掘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当中,淮南各有关部门相关单位将一如既往全力保障工作顺利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项目负责人透露,联合考古队计划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完成主要野外发掘工作。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同步推进,同时启动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争取本年度内全面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任务。

打印关闭
主办: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皖ICP备19011715号-1
地址:山南政务中心A座联系方式:0554-6664591,5361327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3404000069  站点地图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80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2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召开武王墩墓保护展示

利用设施概念设计方案汇报会

 

10月25日上午,市委书记任泽锋在市政务中心主持召开了武王墩墓保护展示利用设施概念设计方案汇报会。会议听取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于武王墩墓保护展示利用设施概念设计方案的汇报,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良鸿,市委秘书长、市一级巡视员胡东辉出席会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叶孟中、副局长岳葆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武王墩墓发掘领队宫希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艳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邹用德等参加了会议。

任泽锋指出,武王墩墓保护展示利用设施(发掘大棚)是考古发掘及活化利用的关键,不能影响发掘进度,要加快推进。坚持保护优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审慎选择设计方案;保护展示利用设施应具备出土文物展示的功能,在风格上与周边风貌相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切实做好保护展示利用设施的建设资金筹措、周边高压线路迁移、必要区域土地性质调整、陵园范围内高标准农田改造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确保考古发掘及大遗址公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1: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8日至2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文化一处处长杜方一行来淮调研文物保护工作。市委书记任泽锋,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文见宝等陪同调研。

解冰一行实地调研了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古城墙等。解冰指出,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对武王墩发掘给予了全力保障,目前发掘成果显著。
任泽锋表示,在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人力、财力、物力保障,科学规划建设武王墩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强化文旅融合,做好“让文物活起来”这一文章,积极将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一条主线、三大片区、十个节点”集中打造,切实彰显淮南“楚风汉韵、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有效推动高品质旅游强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俊在淮南市调研武王墩墓发掘保护时强调​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发布日期:2024-04-01 15:31作者:朱胜利 杨竹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367次
3月29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在淮南市调研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工作情况。他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省领导陈舜、张韵声参加。



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占地面积3060亩,为高等级战国王陵。2019年11月武王墩墓发掘项目获批。韩俊来到考古发掘现场,实地察看椁室、出土文物等,认真听取考古成果介绍。他指出,绵延于江淮大地的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楚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要加强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推动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考古探索、文献研究和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揭示遗址价值。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是省级首批考古遗址公园,韩俊与相关专家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规划实施和文物保护修复情况。他指出,要加快推进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谋划推出集文物考古体验、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丰富拓展文化遗产生命力,打造彰显文化遗产魅力和价值的靓丽名片。

调研中,韩俊强调,安徽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要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课题,扎实推进淮南武王墩、含山凌家滩等重点考古项目发掘,挖掘揭示安徽古代遗存价值,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要加强文物保护管理,认真开展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完善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资源库,增强文物保护修复专业力量,统筹抓好古村落古民居、世界文化遗产、革命文物等保护工作。要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讲好安徽文化故事,将更多文化内容和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打印关闭
主办: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皖ICP备19011715号-1
地址:山南政务中心A座联系方式:0554-6664591,5361327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3404000069  站点地图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80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6:57 , Processed in 0.0840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