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14 16: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街仿佛就是为米市而生的。从明代中期以后,这里就一直米行林立,砻坊相连,各家所售稻米品种产地虽各不相同,但米行店铺结构却大同小异。门面大多是槽门,即用一块块厚长木板拼凑成大门。门板每块约三四十公分宽,三四米长。门上下两端都嵌入凿有槽沟的长条青石块,便于门板拆下或装上。清早开铺即顺着槽沟拆下一块块门板,然后靠在大门边用麻绳拴好。米行大门顿时一览无余地敞开,一稻箩一稻箩大米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米行大门口,便于顾客识别与选购。盛满稻箩的大米上均插有一根长条竹片,上书米的品种及价格,一眼望去清楚明朗,南街热闹的早市也就在一家家米行拆门板的咣当声中正式开始,直至晚上收市南街又响起一阵家家米行上糟门的咣当声。
笔者儿时就住在靠近南街边上,玩耍、上学全在南街上。每天背着书包到南关小学上学,正好走完整条南街。至今,那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街市情景依然恍如昨日。清晨,卖五香豆、发糕和豆腐干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中午,鲜花藕和桂花酒酿元宵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下午,则是卖藕稀饭的清脆的竹梆声;傍晚,卖牛肉脯的梆子敲打声更是别具一格,破车轮不断撞击青石板路面的“咣咣”声响彻整条街;入夜,卖馄饨那有节奏的“嗒嗒”竹筒敲打声远远飘来又飘去,仿佛是首催眠曲,似乎要将一缕温馨传送给每一个南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