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3日,第六届“对话苏州”活动举行。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的背景下,与会专家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苏州目标定位与战略思考”这一重大课题展开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
洪银兴
南京大学原党 委 书 记 博士生导师
主题:《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城乡现代化》
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解决毗邻城市一体化问题,形成紧密联系的地区板块。
上海要扩容中心,做大做强内核,形成新的经济板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加强毗邻城市同城化、强化中心功能。
苏州不是作为上海的外围同上海对接,而是在毗邻城市的“同城化”中与上海对接。苏州要在城市能级提升中与上海对接。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与上海基本相当,国际化要素匹配。上海是全球性城市,苏州的开放型经济处于全国前列,出口和引进外资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这与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匹配,可以支撑上海国际金融、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此外,苏州与上海交通一体,产业互补。上海有服务业的优势,苏州有制造业优势。
要重点解决好两个“同城化”:
1、科创中心同城化
2、自贸区同城化
吴晓华
国 家 发 改 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主题:《寻找新苏州 建设新天堂》
“建设新天堂”要有三个总体定位:
1、对标大上海。
2、携领长三角。
3、参与全球化。
苏州要从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转型升级为“木棉树”。
曲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主题:《变化中的深圳、苏州开放型经济聚焦点》
1、通过科技创新的“引进来”,使自己产品与企业的“走出去”。
2、以科技金融为突破口,实现苏州现代服务业开放新格局。
3、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完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的转型升级,完成城市使命的转型升级。
张忠伟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主题:《提密度缩距离降分割,合力打造超级都市圈》
1、“提密度”:提高经济要素的承载能力
2、“缩距离”:用更快速的交通,缩短通勤时间
3、“降分割”:增强区域的流动性,让要素活起来。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主题:《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中间城市”思考》
1、在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当中去寻找定位,成为充满机会的城市。
2、在发展中坚持开放包容,让城市在要素流动的过程当中择优,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整合资源、组合优势,构建多元发展的空间体系,建设网络城市。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主题:《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苏州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方略》
苏州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最有可能跟上海形成紧密互动的关系应该是苏州,当仁不让。
建设上海“姊妹城”,不仅是苏州的需要,也是上海的需要。
方世南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主题:《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和建议》
1、传承千年文脉,保护好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2、传承文化基因,推动历史文化现代化
以上内容转载自苏州新闻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