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057|回复: 18

石家庄母亲河——滹沱的人文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2 2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滹沱河,发源于繁峙境内泰戏山下桥儿沟村,流经晋冀两省十四县,干流全长六百公里,属海河流域。滹沱河在唐代属黄河水系,后黄河南迁,则归于海河水系。滹沱河两岸的文明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滹沱河岸畔活动着、生息着,用磨制的石刀、石斧,敲打着文明的大门,点燃了文明 灯火。由方志名家杨笃纂修的繁峙光绪县志云:“冀之北土,始见记载者,霍人为最古焉;并州名川,得列职方者,滹沱为最巨焉。”《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泰戏山,少草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作为滹源儿女为母亲河而自豪,理应更多关注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距今约1万至3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在太行山中的滹沱河水系流域,就繁衍生息着我们的先祖,拉开了创造人类文明的帷幕。从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井陉东元村遗址,到二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沕沕水水帘洞遗址,再到六七千年前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的白佛口文化遗址,清晰显示出居住生存在太行山滹沱河流域的人类先民,从太行山的洞穴中走出,沿着滹沱河进入平原,在滹沱河沿岸定居,开始新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发生着重大变化。正是在这些变化中,华夏文明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文化是华夏进入成熟文明时代的标志。越来越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证明,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是商文化的源头。
先商祖先在这里繁衍,从滹沱河流域由北向南,逐渐走向中原,灭夏建商,开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全市已发现的商代遗址近百处。在石家庄区域众多商文化遗址中,藁城台西遗址以其发掘面积大、出土文物丰富,集中展示了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文化面貌,是早商文化最北类型的典型代表。台西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多项中国和世界之最,奠定了石家庄历史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滹沱河流域的石家庄区域还是城市文化密集区。在商代以来3500多年的历史上,见诸史籍记载的做过县或县以上政区治所的历代城垣至少有60余处,其中有17座古城作为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有15座城市至今仍是县(市)**驻地,其中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城垣有14座。滹沱河畔,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中心城市东垣(真定)、真定(正定),从秦汉时期起,作为县、郡、州、国、路、府治所,一直传承延续到近代,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石家庄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时期,在滹沱河两岸,不同族属的方国对峙,引发了晋灭鲜虞的长期征战。战国早、中期,这里成为赵、魏、燕、齐和中山国反复争夺的区域,长达200余年,为滹沱河留下了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事变和掌故。到了战国后期,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原的征战,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就是赵国。滹沱河一带成了两国交战的主要战场,演绎出李牧滹沱拒强秦的悲壮活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发生了“安史之乱”。雄踞滹沱河流域的常山郡(治真定),北控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幽燕,以其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唐朝王师和叛军千方百计争夺的地区,在这一带演绎了长达七八年的拉锯战。最终,李光弼、郭子仪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守住了这座军事、政治要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发生了“安史之乱”。雄踞滹沱河流域的常山郡(治真定),北控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幽燕,以其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唐朝王师和叛军千方百计争夺的地区,在这一带演绎了长达七八年的拉锯战。最终,李光弼、郭子仪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守住了这座军事、政治要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唐代诗人胡曾的这首《渡滹沱河》,感怀了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走国”的故事。传说西汉末年,刘秀经略河北,讨伐王郎,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王霸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融化,从而救了刘秀。文天祥对此也感叹道:“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滹沱河名由来

滹沱河名字的由来

    《滹沱河上游先秦遗存调查报告》一书,披露滹沱河上游繁峙、代县等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存,填补了以往考古界认为滹沱河上游古人类活动遗存不多的空白,是我国考古界的一重大成果。文中称:“历史上,滹沱河名称较杂,尤以先秦最多:战国时有呼沦水之称,秦称厚池河,《礼记》称之为恶池或霍池,《周礼》称之为厚池。东汉以来始有滹沱河之称,《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曹魏称呼沱河,西晋复称滹沱河,虽然北魏一度改称清宁河,但《水经注》仍称滹沱。北魏以来,滹沱河之称基本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风而武 于 2019-5-22 21:19 编辑

现如今对滹沱河名字的考究比较歪解
比如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有《滹沱考》和《再说滹沱》两篇学术专著,认为因滹沱河地处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胡汉交界之处,滹沱河名可能与骆驼有关。也有学者望文生意,解释为虖即呼啸,沱即滂沱,因滹沱河从晋北高原突入平川,水流湍急,浪涛汹涌,均含凶猛之意。
把滹沱河的名字进行音译(国情特色让人气愤不已),可见一个好名字多重要。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会对你名讳的深意忘却的一干二净。
庆幸的是中国历史虽然源远流长,即便几千年前我们就有记载历史的习惯。
滹沱河的名字正解:
杨慎《山海经补注》:"古本虖沱作瀖池"。考滹沱河之名,先秦文献作恶池、乎池、呼池、淲池、嘑池、虖池等,《礼记》中"晋人将有事于河,必有事于瀖池",杨慎之考,正本清源。     瀖,新华字典中无此字,康熙字典注音同霍,辞源释为波浪声;瀖与滹在甲骨文中为同一字。池,《月令》中释“穿地通水,曰池”;池与沱,在甲骨文中为同一字。从滹沱河源头地形地貌考察,今繁峙县孤山水库一带,古时是一大湖泊,明《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太华池、繁峙万历县志中所记的泰华池即在此处,皆云:泰华池“深不可测”;清代以前当地人们挖泥炭作燃料,泥炭即是湖内有机物沉淀而成。繁峙光绪县志记载:又一种炭“出于大营东滩中,色黑、作泥层,挤之有水,土人名为活牛粪,干亦可燃”。
(庆幸甲骨文的出土,让我们对母亲河滹沱河的历史有所了解,否则我们的母亲河真成了骆驼河或者呼啸而过的沱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中就叫滹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风而武 于 2019-5-22 21:28 编辑

石家庄总是宣扬景点的外在美,景点背后的历史人文不进行挖掘开发。
有句话多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显然以滹沱河为例石家庄很多景观不仅有好看的皮囊,而且还有万里挑一的灵魂。
对历史,我们需要鼓足力气进行宣扬。
石家庄从不平庸,我们不仅仅是火车拉来的那座城市。
或许几百年后或者更久后(我觉得现在已经成了这样),人们对石家庄名字的理解,也会如同北大某教授那般进行音译或者字译——石姓百姓建立的村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要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真该拍摄一部电视剧,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弘扬颜氏父子如何护国爱民的。
也可以从教育题材入手,世人都知道《颜氏家训》,颜氏一族如何强盛百年,出了那么多忠烈之士,这题材我估计肯定受欢迎,因为现代人很看重后代的教育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某百科对“滹沱河”的介绍其别名为“呼驼河”
---呼驼河,真鸡儿搞笑,喊骆驼喝水的河。
一看这名字,我脑袋里就浮现出,大戈壁上牧民高歌喊骆驼喝水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20 00:48 , Processed in 0.09543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