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722|回复: 29

[锦绣龙城] 天龙山北坡的佛回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7 0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出程家峪古村,沿沟及山腰间修筑的蜿蜒坎坷山路向里行约两千米,到三岔沟崖口,再转西南攀走于希见曦景的松括山桃灌木间和溪水重刷的乱石涧,耳边松涛声声、山雀和鸣,清新清香的空气沁人心扉。 爬山岩、穿林海、淌溪水,走过几道弯,越上几个坡,半小时后来到佛回寺窟处。
   《太原县志·卷三·祀典》记载的“佛回寺在程家峪”即此地也。
    佛回寺原建在石窟前,现止有很多散落的布纹或连珠纹饰的残破砖瓦和五个较完整的下方上圆的直径达35公分、45公分的沙石柱础,以及沙质石条等石构建遗存于此,说明当时被列入太原县官方祀典之一的佛回古寺,确实在斯地,而且建筑雄伟、香火旺盛香客接踵。在寺的遗址台地上,如今松栝树蓊郁参天,绿草歲蕤,有的栝树碗口粗壮,出地枝长六柯,状如盛开的莲花,有的树身长高两米后,平长一段,尔后直冲云端,恰似佛之弟子躬身拜佛
    在紧挨佛回寺址的后面,就是坐乾向巽开凿有三个石窟的状如长方体的一块磐石。该磐石长9米余、高5米余、厚2米余,原为在此吉地平躺的一块“飞来之石”,由于千余年来的自然灾害侵蚀,使磐石西段下陷4尺,现看到的是一块东高西低倾斜的石窟巨石。
    这块磐石上开凿的三个石窟,实则为三个窑,每龛深约半米,皇形属椭圆,中龛高39米、宽2米余,东西两龛略小于中龛,三个龛门内缘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站立的风化严重的力士像,东龛正壁内的站立造像头和中塞正壁内倚坐菩萨的头均被盗走,且这两个的东壁上所雕的各一尊小型佛造像也被整身盗去。西龛东西两壁无造像,只在正壁现有一风化严重的右臂上举胸前,手掌向外,左臂下垂,身着袒右下垂袈裟,颈部有三道蚕纹的站立像,其东西两壁只在龛门内缘两侧各雕一站立力士像;中、东龛的三壁均有造像,其两皇的东西两壁除在皇门内缘两侧各雕一站式力士像外,还在每壁各雕两层上一下二的小型佛(弟子)像,这12尊小型佛(弟子)造像,有的身着袒右田相格袈裟双手合十站立,有的结趺坐于莲台之上,有的身着担右袈裟,小腿交叉而坐。东正壁有一身着袒右下垂式袈裟,衣纹呈“U”型,具有“曹衣出水”特点的站立像;中龛正壁有一尊倚坐于神兽背上,露双足,神兽头扭向外,观音善萨騎朝天吼的造像。该造像胸部丰满,颈部有三道蚕纹,内着僧衹支,外着袒右式大衣,左肩问右斜披璎珞,璎珞下垂飘带于腹部足部,右肩被偏衫,左手扶左膝,施降魔印,右臂上举胸前,手掌向外,施无提印,衣饰薄而贴身,衣纹突起呈泥条状,身后有桃尖形背光。中龛、东龛正壁的造像头虽被盗凿,但从凿痕看,为馒头状高肉据。
    综合以上造像特征,初步判断,此三龛内的造像开凿于唐代,属“一菩萨二弟子”。在中龛的上部额处还凿有连珠纹状的龛眉。龛壁之上、磐石之顶边缘及磐石东端向东处,共凿有置放梁桁的半圆形槽5个。说明在唐时石窟龛造像完工后,为底护造像不被风雨等自然灾害侵蚀,而在窟龛前与东侧建有出檐顶的祭祀建筑物,形成僧房窟或禅窟。
    在佛回寺窟下方向东150米处的山腰间,坐坎向离,还分别建有靠西的龙王洞一间和东侧的一间用四棱沙石质六根支柱形成的正殿遗址,正殿遗址东西侧分别各建有两眼2010年在旧址上复建的石券窑洞式配殿和厢房,其殿内,三面筑坛,在后墙正坛上尚存明代的三尊残损泥塑佛像,佛像后遗存有部分绿色的音平线,紧挨后墙的两山墙处,还尚存有依稀可辨的3平方米左右的壁画画中上层为菩萨像中层市家故事,下层为水。
    此古庙因现无史料碑记可查,究竟其始建何时?庙名如何称谓?还有待方家考证。


-------------以上文字来源于程家峪王春生先生撰写的《佛回寺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0: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道西风老师的《太原程家峪福慧寺(佛回寺)考略及徒步路线图文攻略》中,详尽介绍了关于“天龙山石窟除东峰、西峰25窟外,还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3个唐代石窟……”和佛回寺的线路情况,身为晋源土著,也尝试在西山中找找三个唐代石窟究竟身在何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类史书中均有提及“北山史家峪福回寺东有3窟”,从附近村里打听,并未听说有个史家峪村。而在清道光六年的《太原县志》里,卷三“祀典”中,赫然有“佛回寺在程家峪”一说。这个史家峪和程家峪究竟哪个是正确的?
   古道西风老师在博客中也阐述良多,认为“史家峪”应是“程家峪”之误
   晚辈倒是有一大胆的想法,提出和大家讨论:
   史家峪就是程家峪
       程家峪的“cheng”,在晋源当地就读“si”音。
       盛饭的“cheng”,晋源也叫“si”饭。
       用晋源话说程家峪,为“si a yu”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去往佛回寺的山顶之上,竟有一大片芦苇地,可见此处定为水草丰盛之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山顶往西侧山谷走,松林直耸云天,与荆芥崎岖的沟壑相比,此处山间小路已“豁达”示人,俨然迎客状,觉古寺不远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峰回路转,见一山体中窑洞几龛,想必佛回寺已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形石柱遗构

其中一洞龛内笔画
但是此处并没有三个唐代石窟。




回望来时路,寻找石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处石崖下,见到不寻常的土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在窑洞上方不远处,找到三龛石窟,巨石倾斜,石窟前地面曾被认为平整,也留有不少驴友途径的痕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石窟倾斜?此地是石窟原址还是它因移位至此?不得而知。但如此硕大的石块,单纯因风化而致一侧的底部基座消失,似乎还待进一步考证。
当看到石窟背后的情景,晚辈又萌生一个念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窟后侧山体出现大量石块滚动场景,疑似因地震所致山体崩塌




距离石窟不远处,见另两块三米见方的巨石,其材质与下方石窟相近,是单纯两块石方,还是其下部掩盖了另外一些石窟?

在三龛石窟顶端,看到石刻榫卯,想必当初是有外联佛龛的建筑以供礼佛之用,如因山体崩塌,那么这些石材构建,是否可在原地发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返回之时,在另一处山谷里,发现了冰瀑及河道,也印证了山中水泽丰沛而使芦苇成片。
此谷夏季可有水流,水从何来?是否与晋嘉禾的武老师所讲的司阳沟(古晋水源头)有些渊源呢?
神秘的晋阳西山,值得我们为之思考。
完。
以上照片拍摄与2018年2月,因故未在夏季前往考证河流。论坛首贴,还请论坛大神多多指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晋阳西山,的确值当认真探究勘探,修筑道路连片开发展示。以免深藏山谷松野之间,失去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以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1: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了。赞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4 10:53 , Processed in 0.07030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