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名城苏州网
名城苏州网讯 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常住人口增加了约1.6倍,市区面积增加了约55倍。城市大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呈现跨越式提升。但“大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市民逐渐感觉到开车更堵了、排队更多了、环境更嘈杂了,人也变得更焦躁了。如何造就美好城市,让百姓的生活更舒适?《城市功能、品质、特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答案。
《城市功能、品质、特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蓝图:到2020年,苏州将打造成人口规模适度、资源利用集约、科技创新持续、经济发展繁荣、公共服务精细、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功能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范城市。
在苏州市发改委主任凌鸣看来,造就美好城市,要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中,更大力度地解放思想,“以我为主”谋划发展。具体来说,首先要提升功能,包括两个着力点,一个是城市的规划建设,另一个是城市的管理服务。
接下来三年,苏州将重点推动“多规合一”,逐步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合并叠加绘成一张图;同时加快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避免走弯路。在城市管理服务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大脑”顶层设计,构建能感知、会分析、可指挥的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城镇社区15分钟就业、社保、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苏州将按照建设“四个名城”的要求,打造“美丽幸福新天堂”。苏州市规划局局长张剑对此作出解读:主要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间注重五方面的规划引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自然绿色生态空间;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特别在公共服设均衡化方面,在教育、卫生、养老、医疗等方面让市民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更加注重古城保护,我们要让苏式生活氛围得到恢复,特别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注重交通建设,把苏州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要框架,以地面公交为支撑,交通便捷的绿色出行城市;更加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
目前,苏州的机动车保有量位列全国第五,交通压力可想而知。那么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市公安局副局长钱志健表示,可以让苏州的交通拥堵问题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改善。钱志健说,我们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结合苏州城市大脑的建设,出台了一揽子的治理组合拳。一是构建智能化的交通感知体系;二是构建智能化交通信号联控体系;三是构建智能化交通事故预测体系;四是构建智能化停车管理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度地应用,让车子跑得更快、事故更少、交通事故引发的堵塞也变得更少。
近年来,苏州新建了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实施了“公交优先”等一系列惠民举措,有力提升了群众出行的服务质量。但是,在交通快节奏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均衡问题。对此,苏州专门制定了《交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旨在用三年时间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出行品质。市交通局局长陆文华说,第一,综合交通设施的建设。苏州要建设“丰”字型交通铁路网。老百姓很关心苏州机场的建设,所以我们深化苏州机场的分析研究,提前来谋划苏州机场的前期工作。第二,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加快轨道交通、公交融合发展,特别是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发展。(苏州全媒体记者 张良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