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字号聚首 城隍庙这些老味道你还记得吗? 初步开放后城隍庙人气大不如前,二期改造正进行百味园将变身老字号美食荟萃地,人气或有望改善
合肥在线 2016-05-13 01:41 稿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6/05/13/014965364.shtml
今年“五一”期间,城隍庙一期的美食广场试营业,陈三光芙蓉蛋卷等特色小吃让“吃货”们过了把瘾。然而自去年年底城隍庙一期恢复放行后,商家陆续反映城隍庙的人气已大不如前。对于目前城隍庙的现状,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城隍庙运营管理的庐阳国投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城隍庙目前还不算正式开业,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开放的区域也不到整个城隍庙的三分之一。而城隍庙二期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二期将以百味园为中心,打造成具有浓郁皖风徽韵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届时,百味园将荟萃美食老字号。此外,还将整体打造文化馆、思惠楼和娘娘殿,恢复城隍庙道观,届时,人气有望有所改善。
商家:
去年年底,城隍庙一期已恢复放行,南大门、一条街、徽光阁、九狮楼的部分商家也陆续装修开业;“五一”期间,城隍庙一期的美食广场试营业,陈三光芙蓉蛋卷、老北京卤肉卷等特色小吃让“吃货”们过了把瘾,但目前,商家反映人气已大不如前。一条街一商家告诉记者,节庆期间,运营方会组织一些活动,人气还算可以,但一到平时就比较冷清,估计现在的人流量不足改造前的十分之一。
负责城隍庙运营管理的庐阳国投有关负责人也坦承,据他们统计,日均人流量只有4000人,这远远低于改造前。但是,他表示,目前的城隍庙还不算正式开业,开放的区域面积也不足整个城隍庙的三分之一,目前的体量还很小,所以也没有进行大肆宣传。“就算我们现在把市民都吸引来了,能逛能玩的地方还是少了些。”
可期:二期将成老字号美食荟萃之地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城隍庙正进行二期改造工程,二期将以百味园为中心,打造成具有浓郁皖风徽韵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届时,百味园将会变身为老字号美食荟萃之地,将拥有年代传承、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百货和商业文化氛围呈现给市民。目前,百味园正委托一家徽州古建公司改造,据介绍,百味园区为六排横向的建筑组成,西侧为两座单体建筑,面向横排建筑的山墙。百味园南面和北面各有一门出入园区,是主要人流通道,东西走向的两个巷道现在是封闭的,改造后,将在临街处设置大门,作为辅助通道。同时,取消原二层平台,以开敞式建筑形态打造街区。
立面以传统徽派建筑为主,结合少量现代元素,外立面统一对门窗进行改造。内部外檐做木装修,局部墙面做青砖贴面。局部利用地形设置水池、花坛、假山等,在边角地带布置徽州盆景、灌木、石笋等。
除了美食外,整个二期的业态定位也已基本确定,百味园做美食,另外,将整体打造文化馆、思惠楼和娘娘殿,恢复城隍庙道观,丰富民俗活动,拓展文化载体。小商品城在保留“小、特、全”的经营特色的同时,适当增加旅游纪念品。引入、补充拓展原有古玩市场业态,将古玩城打造成“雅游之所”,展示徽商雅集。
他说,等到二期改造结束,或者等一期以及百味园的商家全部营业后,城隍庙的人气有望有所改善。
二期改造完成后老头小鸡将回归
每天下午,近八十岁的王老头会晃悠着去茶楼打打麻将。路上,他不时地到城隍庙招商办公室坐一坐,打听一下城隍庙百味园的改造进程,等改造好了,他会第一时间搬回来。这对于无数“吃货”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百味园里做了二十多年的老头小鸡是无数老合肥人心中难以忘却的美味。
老段,自称城隍庙的资深“吃货”,从城隍庙开业到改造前,他几乎品尝过这里所有的美食。老头小鸡店里,他最回味的是红烧肉、红烧鸡、排骨汤。这些看似普通的菜做法非常独特,“不是大锅灶,而是一个个小煤球炉,后厨里摆的一排排都是。”老段一一细数这些美食,他说,每一道菜都是用“砂吊子”在煤球炉上慢慢炖出来的,所以很烂很香。盛菜的也不是精美的盘子,而是一个个大粗碗,炒菜4元一碗,红烧肉10元,红烧鸡14元。几个大碗往大方桌子上一摆,吃的就是土菜味。网上有人评价,他们家是合肥“土菜鼻祖”。
据悉,这家店一直坚持到城隍庙改造前,目前合肥虽然有好多家老头小鸡,但是跟这家都没有关系。王老头表示,他就等着城隍庙二期改造完成,他重新回来开店。
正宗绩溪的徽州土菜陕西的凉皮
老段说,当年的百味园里,除了老头小鸡还有一家绩溪土菜馆。老板姓胡,正宗的绩溪人,连店里的大厨、服务员也基本都是绩溪人。可想而知,做出来的徽州菜是十分正宗的,而臭鳜鱼、毛豆腐,都是必尝的主打菜。跟老头小鸡店一样,这家店也坚持营业到城隍庙改造前。
不过2006年,他们在北一环人民影城对面又开了一家。对于是否还会入驻城隍庙,老板表示,还在考虑中。
如果说正宗,还有一家合肥人最熟悉的正宗美食——周贵妃凉皮,从城隍庙大门西侧的安庆路218号起家,如今已经成为合肥市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老段说,凉皮是采用正宗的陕北做法,细腻、滑爽、香辣等外来的口味让合肥人尝了鲜,作为特色小吃很受大家喜欢。现在随便走到哪个热闹的商业街,都能吃上一碗。
今年27岁的高小胖是一家公司的白领,从小在合肥长大。说起吃,他说最忘不了小时候城隍庙里的电烤串。“南大门拐弯那有一家,后来没开了,一直开的是南大门对面那家。”如今,他还时不时地带女朋友去吃一下。“看上去饱满厚实,大口咬开肉色粉嫩,鲜美多汁,尤其是新鲜出炉的,滑嫩烫口,吃到最后一块是肥肥的,一口咬下去满嘴汁,回味无穷。”
这家电烤串的老板姓张,也是合肥人,1988年他就在旁边的飞凤街开个小店,1998年搬到南大门对面,从最初的5毛一串卖到现在的2.5元,依旧不愁客源。“一炉子一次能烤50串左右,一两个人就买完了,高峰期经常要等。”他说,老顾客不少,经常看见大人带着小孩一边吃一边感慨,“我们小时候这就是最棒的美味了。”
张老板说,为了保证口味,这么多年来他也没开过分店,就守着城隍庙。
陶永祥炒货已经回归
以前,一到过年,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就是会跟父母一起逛逛城隍庙,而那香喷喷的炒货是过年必备。城隍庙一条街一楼的陶永祥、史义兴开了30年,“花生糖、怪味豆、麻辣花生米,过年都会囤上一些,留着来客人时端上桌,孩子们能趁机吃个够。”老段说,直到前几年,这还是他心目中的合肥“伴手礼”,北京的亲戚每年回来都要带点回去,平时想吃了,也会拜托他们寄几大包过去。
现在,陶永祥已经回来了,还在老地方,还是老味道。然而,城隍庙里的有些“老味道”永远也吃不到了。
“一毛啦,吃热的……”粗壮的中年男声中,是一把把热乎乎的五香蚕豆,很多市民都说这是他们小时候吃过最香的蚕豆。老段告诉记者,“蚕豆大王”是一位体重近200斤的中年大汉,最开始拉个板车,后来骑三轮车,在城隍庙南大门广场售卖,蚕豆是纸质包装,很有味道。可惜的是,老板去世得早,后人也没有继承,那满口香的味道只能永远存在记忆中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