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河北首府石家庄 于 2017-10-13 14:49 编辑
今年前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修复工程经过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专家的验收,标志着这项省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重点工程已全部竣工。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俗称小灰楼,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中心肠带的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处,是新中国第一张钱的降生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灰楼”恢恢复貌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为了确保“小灰楼”修复工程按时竣工,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工程停顿做了缜密的规划布置,依据原始资料恢复了楼内结构、首任行长南汉宸的办公室和钱降生地——发行科等原貌。
恢复了昔日英姿的“小灰楼”,于今年12月1日对外开放,同时也必将成为省会石家庄的一张名片,关于石家庄市在经济社会展开、文化树立,特别是“三年大变样”中真实做好文化遗产维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想指导和自创意义。(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局)
作为历史的见证,“小灰楼”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丰富,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此、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此,这在中国金融史、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宝贵精神财富。20世纪50年代后,“小灰楼”曾被改作他用,其建筑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抢救和保护人民币诞生地,使经历六十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踏上“回家”路,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经报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决定在此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与旧址原产权单位、管理使用权单位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协议,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收回旧址,恢复改建为“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和“河北钱币博物馆”
坐落于石家庄中华北大街55号的“小灰楼”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旧址,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5年风雨历程中见证着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与发展,第一套人民币也正是从这里走向了全中国。1948年12月1日,经中央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宣告成立,并在“小灰楼”内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从而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混乱的金融、货币制度的灭亡和新中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基本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信用体系的建立。近日,记者走进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小灰楼”,探寻人民币的前世今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史、货币史。
“小灰楼”占地面积3018平米,建筑面积1568平米,其建筑平面呈“U”字型,在“U”字型环抱中是一座典雅别致的小花园,为表面朴实的灰楼平添几分华彩。从楼的正面看,楼体为直立的“品”型结构,即中间为三层,两侧为两层,楼内中间及两侧均有楼梯,并有地下通道。据相关人士回忆,当时一楼北侧大厅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处,西侧是职工宿舍;二楼西侧是行长办公室和秘书室,南侧大厅为业务处、会计处的办公室。
走进院子,“小灰楼”这座矗立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青灰色建筑在周围时尚的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更为深沉和厚重。院子正中央是董必武和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的全身铜质雕像。“小灰楼”楼体呈“U”字型坐落在院中。从楼的正面看,楼体为直立的“品”型结构,即中间为三层,两侧为两层,楼内中间及两侧均有楼梯,并有地下通道。据相关人士回忆,当时一楼北侧大厅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处,西侧是职工宿舍;二楼西侧是行长办公室和秘书室,南侧大厅为业务处、会计处的办公地点。
据工作人员介绍,馆内分为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纪念馆和河北钱币博物馆两个部分。在恢复旧址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重点还原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同志的办公室,并展示其生前遗物及与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信往来;此外,还据知情人回忆,恢复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关学文、胡景沄同志的办公室,展出了他们生前大量的文件手稿、证件等实物以及所使用过的家具、衣物、文房四宝等用品。恢复展出了会计处的办公室等,还原旧有的办公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如同走进历史。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遵照华北人民政府决议,发出通告:本行于本年12月1日,发行50元、20元、10元三种钞劵。这一天,人民币以崭新的姿态走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在地小灰楼。上午九时,首批人民币在石家庄正式发行面市。人民币是新中国的名片,是国家经济生活的血液。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民中国将要诞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