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inHi+ 于 2014-6-24 10:07 编辑
前天,备受瞩目的“中国大运河”申遗获得成功。处于江河交汇处的古城镇江,是运河沿线具有独特“遗产价值”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最早参与申遗“城市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然而结果出来,当初申遗预案所列35座城市中如今只有27座城市在列。
消息灵通人士或许早些时候就已知道镇江不在运河申遗名单里了,可对大多数普通镇江人而言,这个消息未免有点“突然”。曾几何时,镇江为参与大运河申遗,在持续多年时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且广为人知的实质性工作,各界为之充满期待。
背景资料显示,镇江是2006年开始运作申遗工作的“元老级”城市之一,最初只有18座城市共同发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次年,隋唐大运河与浙东大运河一并融入,申遗更名为“中国大运河”,队伍顿时扩容至35座城市。扩容之后,国家公布的大运河联合申遗遗产预备名单为96个项目(65处遗产点+31段河道),其中就包括镇江的西津渡古街和城区运河故道。一切都在既定轨道上步步往前推进。
但是,就在这期间,一件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让镇江在大运河申遗工作中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2010年轰动一时的“宋元粮仓事件”。
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向记者介绍,虽然这件事负面影响的确不小,当时却并没意识到它会“危”及申遗,相关工作照常进行。至2012年2月,我市已圆满完成了大运河申遗点段的基础资料等一系列上报工作。但相隔仅仅一个月后,国家文物局在扬州召开的申遗工作会议上,我市第一次惊悉镇江没有任何遗产点段被列入!就相当于已被“除名”了。省内突然遭此变故的“运河城市”还有徐州。
申遗标准无疑是非常严苛的,首批入选城市也是经过多次遴选——由35座减为27座,项目数量也被精压,但以镇江独到的竞争优势,就此放弃令人难以甘心。在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分管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于2012年底及2013年3月两次赴京,向国家文物局专题汇报我市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自“宋元粮仓事件”以来,在文保领域所取得的诸多重要成果,尽最大努力扭转形象,争取有关点段纳入申遗方案。
汇报的亮点之一,就是镇江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新考古发掘、并制订了详细保护方案的明清时期京口闸遗址——它是大运河沿线迄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水闸遗址,以其丰富的内涵及保存的完整度,被誉为“古代江南运河第一闸”。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的有关领导还专程带队来镇实地考察了京口闸,认定其“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实力加诚意,打动了国家文物局,但操作环节上无法挽回之处在于,当时申遗文本已经正式提交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刻增加遗产点段客观上毫无可能。对镇江这样一座“运河重镇”在申遗“第一班车”上的缺位,国家文物局也由衷表示十分遗憾。不过他们明确同意,一旦申遗成功,将会在后续遗产点扩增时将我市的京口闸遗址等关联文物点予以纳入。这意味着,镇江梦圆“世遗”仍充满希望。
始于2012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相关官方信息里,镇江自然就再没有与“大运河申遗”直接挂起钩来,幕后这段曲折经历也鲜为人知。但是,镇江注定与千年运河割不断“血脉相连”,首批“入遗”无望,丝毫没有挫伤这座城市保护古运河乃至所有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表示,过去的教训是深刻的,而教训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接受教训,引以为诫,镇江未来能把这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
以上部分为转载新闻
镇江这座城市的精髓在于3000多年来人文的积淀,事实上我们镇江毁掉的并不止宋元粮仓遗址,还有丁石孙祖房(旺角广场破坏丁石孙祖房丁志盈公馆(搞了个假古董))、江照庵(新博物馆破坏江照庵侨民住宅浸礼会教堂)、古润礼拜寺、鲍氏故居、陶家花园(第一楼街步行街开发破坏第一楼街47号蒋氏花园、古润礼拜清真寺及两棵古银杏树,古碑、鲍氏故居、陶家花园)、道署衙门东花园(2003年解放路小学拆道署衙门老城(墙)砖)。还有很多在近二十年来被破坏的文保还有很多,希望我们的城市能真的吸取这次教训,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楼不断扩充我们天际线的同时也能妥善处理好前人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不要让我们的后辈再也无法见到这些弥足珍贵的古迹。让历史与现代共荣发展,与所有高楼迷们共勉!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