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标志性建筑的“海拔”,可以算作城市高度的话,那么4年之后,镇江的城市高度将达到341.5米。这比现有的高度高出了200多米,更是其40年前的15倍。
如果摩天大楼可以看成是“城市的LOGO”,标志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基础和城市荣耀,那么341.5米的高度,寄寓着镇江怎样的城市愿景,又是如何一步步走来?
3月16日,这个关于城市高度的话题,因为大市口A地块苏宁广场的奠基而展开。在网上,相关话题成就了多个热帖,网友们大多情绪激奋、振臂欢呼,但也不乏质疑之声。每每一帖发出,跟帖者很快逾百,真是现实中的大厦刚刚奠基,网上的“热议高楼”已摩肩而起。
透过纷纭议论不难发现,某种意义上,一座城市里节节拔高的高楼,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而且影响着此间人们的梦想高度。
从22.51米到341.5米
1974年,大市口的西南角,一幢6层“高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京江饭店,当时大市口商业区唯一集餐饮、旅馆、浴室为一体的大型饭店。22.51米的楼高,全城无出其右。
在此之前的数十年内,镇江城里的楼房都以两层为主,三四层的已算鹤立鸡群。建于清咸丰年间3层的工部局大楼,在镇“独领风骚”几十载;1913年建成的交通银行,3层18米高,也算是罕见的高楼;抗战前建起的农民银行大楼,则堪称镇江4层建筑的先驱。
1968年底,现商业城位置上建起的中百二店,高4层,可能是当时最受瞩目的大楼。以至于老镇江回忆起来,会把其和那年12月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相提并论。
整个上世纪70年代,镇江的高楼似乎都没有突破30米。1975年建成的港务局大楼,6层22.8米;1979年建成的邮电局大楼,5层22.1米;1977年,镇江新火车站建成,中心楼7层高28.5米,可能是那十年间镇江楼高的峰值。
1983年,镇江展销馆的建成开业轰动全城。这幢大楼虽然也是6层,但体量之大却属空前,而且大楼系由当时的轻工业部投资建设,代表着“北京水平”。
不过,两年之后镇江的高楼发展史上真的迎来了划时代事件。这一年,位于原劳动路的物资大厦(现金龙大酒店)建成,这座13层的大楼是全市首幢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也是镇江第一座安装电梯的高楼。
1990年,镇江的高楼纪录被再度改写。是年3月20日,丹徒大厦综合商场开业,14层的楼高成为全城新的仰望高度。但是这个纪录只保持了不到一年,当年11月3日,山门口17层的中山大厦落成。
1997年11月18日,一个延续至今的城市高度,因为29层(地上)的国际饭店竣工而产生。加上楼顶的构筑物,这一天镇江的楼高纪录被刷新为134米。此后十多年间,镇江全城虽然也先后建起了十余幢20层以上的高楼,但是更高的纪录却始终无楼问津。
直到本月16日,苏宁广场主楼高达338米的消息传出,镇江的城市高度有了新的期许。按照规划,这个期许将在4年之后实现。
从1974年到2014年,同样的大市口西南角上,22.51米的京江饭店将变成341.5米的苏宁广场。40年迁流发展,镇江城长高了15倍。
城市长高梦想拔节
1983年,展销馆的开业轰动一时,除了因为大楼本身的体量高度堪称“宏伟”外,还由于展销馆所在的东门广场,经过五年的建设已颇具规模,成为彼时镇江城建的最新成就。按照今天的提法,那就是个可供梦想升起的“城市副中心”。
根据文字记载,当时的东门广场中心为25米高的灯柱,除了展销馆外,东侧还有四幢6层的宿舍楼,可谓“高楼云集”。那一年,镇江市区人口33.8万,其中5万属农业人口,城市建成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
当年进入展销馆工作的李阿姨如今已内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因为能进展销馆,“当时自己很受别人羡慕,心里十分自豪”。
被高楼引领人生梦想的市民还有很多。网友“pushxu”称,当初正是由于物资大厦为镇江最高楼,自己毕业后“才想方设法走关系进的”。而网友“MasKoo”表示,因为曾经最高,“那时候能去丹徒大厦购物会激动好几天”。
城市高楼更切实影响着镇江人的居住水平。1998年,全市的居民住宅最高未过6层,随着当年全国房改拉开大幕,镇江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并于2003年驶入快车道。2004年3月,19层65.6米的怡海家园竣工,成为镇江首座高层住宅。两年之后,32层93.5米的九洲广场,又创下镇江市住宅楼新高。就在这一年末,镇江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12平米,约是1997年的3.5倍。
也是房地产的快速市场化发展,使得城市的价值随着高楼拔节而凸现。1990年底建成的中山大厦建筑面积18455平米,因为划拨的土地价格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大楼的造价不过661万元。但20年后的苏宁广场,单地价就达每平方米2.43万元。而这也成为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的现实原因之一。
城市价值和城市楼高间的相互印证,催生了城市人对于摩天大楼更为复杂的心理。城市的地标性高楼,不仅是经济基础的表征,更是城市荣耀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催生了城市间的高楼“暗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当前至少有20幢200米以上的高楼在建。而网上有关苏宁广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建成之后,341.5米的它将成为全省第几?
建筑和山水都是景观资源
“成为全省第几高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提升了城市形象。”镇江市规划领域的研究专家周光宏说。
在周光宏看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之所以被追捧,首先是因为其自身具备很多居住和城建方面的优点。比如高层建筑可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符合城市节约用地的原则。更重要的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是塑造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元素。
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通常是指城市整体结构的人为天际,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当城市经济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塑造天际线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标志性高楼在其间作用巨大,每每因为第一个映入人之眼帘而成为城市的具体象征,所以又被称为“城市的LOGO”。
周光宏告诉记者,相对而言,“镇江的高楼较少,天际线不够丰富”。在苏宁广场建成之前,按照“建筑主体高度超过100米为超高层”的标准衡量,镇江市其实还没有一幢超高层大楼。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镇江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人文自然资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层建筑建于其间会否破坏城市风貌,令不少人担忧。
对此,周光宏表示,正是基于镇江市独特山水人文资源方面的考虑,镇江在今天发展超高层建筑,才特别注重“有规划地建设”,要把城市高楼和山水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只要规划得当,建筑和山水其实都是城市的景观资源。”他说。
具体来讲,在处理高层建筑和镇江市古城风貌区(人文景观)的关系时,要讲求协调性,做到“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在高层建筑与自然山水间,则要处理好城市景观的渗透性,做到“该露则露,该隐则隐”。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