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本报独家报道了自制飞机的牛人在高新区庙桥上空试飞,在我市引起了轰动。昨天,牛人沈本忠刚从澳大利亚墨尔本看航展归来,本报记者就前往追踪,见证了他第七次试飞
为制作模型,7万元打水漂
昨天上午,在沈本忠位于高新区九华村的塑料制品厂内,记者参观了飞机的组装车间。虽是车间,但更像陈列室,10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内整齐地排列着各种零部件,小到螺丝、螺帽,大到机翼、发动机,仅螺帽就有大大小小近百种,扳手从大到小也有10多个类型,其他很多工具记者都叫不上名。
沈本忠的飞机梦源于少年时代。20年前,老家在盐城滨海的沈本忠在电视上看到直升机和战斗机的画面,迸发灵感,“用两组交叉的主旋翼会不会上升更快?如果战斗机的喷气口朝下,能否直接把飞机抬起?”没多久,他就从电视上看到俄罗斯生产的卡式飞机,主旋翼正是他当时想象的交叉式的,而英国也生产出了喷气战斗机,他由此产生了“造飞机”的念头。
造飞机的自信还源自他对研究机器的热爱。“虽然我只有小学水平,但13岁我就把高中物理书看完了,会修收音机和马达,还自制了一个无线电调频发射器,在家收听广播。”沈本忠说。
2008年,沈本忠着手准备制作飞机模型,可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对飞机零部件还没有头绪的沈本忠花了7万元,从深圳买了一个已被淘汰的旋翼桨夹,回来仿制后才发现与他设想的不符,7万元打了水漂。
面对质疑,曾多次想放弃
200万元,是目前沈本忠所驾飞机的制作成本。“飞机总重200公斤,机身是铝合金材质,长3米,搭配了一台65匹马力的发动机。”这个“大家伙”的诞生,花费了沈本忠全部的精力。
2005年,为了能够成功制造出飞机,沈本忠前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找飞机图纸。在了解沈本忠的意图后,当时的大学教授对他说的那番话,他记忆犹新:“造飞机?不可能的。我执教这么多年,教了这么多学生,也没人能把飞机造出来。”
虽然没有要到图纸,但沈本忠依旧很感谢这位教授,因为他带着沈本忠看了一架上世纪40年代制作的飞机,同意让他拍照带回去研究,并赠送了一本《空气动力学》给他。
南京之行使沈本忠对飞机的架构有了彻底的了解,回来后,他就全身心扑到了飞机的制作研究上。
“除了发动机和主旋翼是进口的,飞机上其他零部件全都是自己和团队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朋友的不解、妻子的质疑、周边邻居的嘲笑,让沈本忠失落,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但每当深夜时分,看着自己努力多年的结果,他又会重拾信心。
下一站:航拍花博会
之前,沈本忠一直拒绝媒体采访,最大的原因就是怕飞机被没收。
没有相关部门的许可、没有飞行员执照的沈本忠,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此前六次试飞都找偏僻的空地进行。尽管这样,每次飞行还是引来无数市民围观。
“希望等我考取执照和拿到适航证后,大家再来宣传。”沈本忠说的适航证,是由适航当局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颁发的证明该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取得适航证后,沈本忠就可以把材料分享给飞机爱好者或有需要的人,让他们自行组装。
自本报独家报道沈本忠的故事后,省内外各家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沈本忠成了近期的热门人物,有30多位读者打他电话,预订他造的飞机。“我们准备今年再造5架飞机,等获取证件后,再销售整机的零部件。”
提及梦想,沈本忠表示,希望在今年的花博会上,能开着自制的飞机进行航拍,把美景一一珍藏。对于未来打算,沈本忠说,除了希望成批量生产飞机外,就是想报名参加下一届国际航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