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cf

[龙城轶事] 开吴之地 名士之城——我市吹响进军号: 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0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角已经吹响,“申名”主题语“开吴之地,名士之城”也随之公布。连日来,在全市各界引起良好反响。

  其实,此前就已凝聚全市千万群众的智慧,甚至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关注者的智慧。

  家住清潭新村的郝赫先生,是“申名”主题语征集活动中年龄最大的参与者。生于1926年的郝老,祖籍江西,50岁时从北京转业到常州,视常州为第二故乡。郝老一直关注常州的文化发展,并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先后撰写了“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的电视剧剧本。在去年9月6日《常州日报》上看到《征集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主题宣传语启事》后,他一连拟了4条主题语寄往市委宣传部,其中之一还是“常州精神”的藏头小诗——常学奋进、州际拼搏、精诚团结、神舟驰骋。昨天,他表示将继续关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我经常去春秋淹城、瞿秋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研究,我将为建设恽代英纪念馆、修缮吕思勉故居出一份力”。

  来自我市外国语学校九(9)班的周卿,则是这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生于1997年的他坦言是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参加投稿的。虽然正值初三,但周卿见缝插针,利用业余时间博览群书,还学过几年二胡,对文学、音乐情有独钟。周卿也爱旅游,和其他城市相比,家乡是他的最爱。“常州散发着江南水乡的味道,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能调动每位常州人的积极性,我希望常州越来越美,今后有时间,我也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设活动。”

  我市老领导薛锋组织了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在多个场合传道授业,宣传我市的文化、历史,并著书立说,为扩大常州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常州的文化形象,倾注了大量心血。参加“申名”主题语征集活动是薛锋长期研究常州历史文化厚积薄发之举。在今后的名城建设中,薛锋作为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带头人,将亲自担纲39项重点项目之一——《常州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的编辑出版。他建议,名城建设要凸显常州个性,挖掘常州的历史内涵。

  “申名”主题语征集活动中,像他们这样的热心市民,还有很多。王彦柏、陈弼、徐耀春、范金良,等等等等,都极为认真,有的甚至附上热情洋溢的长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01: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0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3日,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语公布,从应征的18000多条稿件中,最终确定“开吴之地,名士之城”这8个字。记者昨天采访了参与主题语投稿的热心市民和部分专家学者,对最终确定的这条主题语,大家都认为“特点鲜明,概括准确”。

  据主办方透露,自去年9月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宣传语,共收到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00多封邮件、信件,应征的作者中有84岁高龄的老人,也有12岁的儿童。

  87岁高龄的市民郝赫是投稿者之一,退休前在原文化局剧目室工作的他一下子拟了10条,如“常学守信、州际求索”、“龙虎气概、英烈精神、创新性格、拼搏品质”等。但当他在媒体上看到这次最终公布的宣传语时,觉得比自己提的高明多了。“这8个字内涵丰富,寓意深邃,特色明显,简明易记!”

  70后市民周二中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这次,他和妻子一起参与了投稿。“常州的历史底蕴很丰厚,历史名人也很多。我们生活在常州,对这个城市很有感情,也想通过一些方式,扩大常州的知名度。”

  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陈弼将“吴”字解读为“吴文化”。“这个‘吴’字不是指吴国,而是吴地、吴文化。我记得1986年,苏州建城2500年的时候,学者费孝通曾在常州说过,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比苏州还要多33年,称为‘开吴之地’很准确。名士多也是常州的特点,苏东坡曾说‘眷此邦之多君子’。所以这8个字,特点鲜明,简要通俗,而且朗朗上口。”

  常州大学科研处副主任葛金华认为,“开吴之地,名士之城”这8个字选取的视角很好,吴文化和名士这两个点,结合了历史与文化、过去与未来,特别是巧妙地用了“名士”两个字。“名士包含的概念很宽广,可以有多种解读,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甚至历史上的东林党人等,都可以划入这个范畴。”

  在葛金华看来,名士对常州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对城市性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州是一个不排外、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常州人也有一股笃定的气质,埋头干事,往往能走在全国前列,这与历朝历代名士们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3: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吴之地,名士之城” 激发市民建设名城热情

我市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语“开吴之地,名士之城”公布后,不仅得到广大市民、专家认可,还激发了群众建设名城的豪情壮志。

  河海大学教授纪玲妹博士是其中之一。她先后参加了市妇联系统、炎黄文化研究会“申名”主题语讨论会,还拟了“季札故里,齐梁旧地”等投稿。主题语公布后,纪玲妹认为“能够反映常州的历史、特征,简单易懂,8个字最易记住”。 纪玲妹说,周围的同事、学生也都非常支持名城建设。她将与同事和市社科联同仁等一起,参与历史文化名城软件工程建设,如常州水文化研究等。

  我市民俗专家季全保先生也多次参与“申名”主题语讨论会并担任评委。“申名”主题语公布后,他认为“整合了吴文化发源地的特点,非常贴切”。季全保对市民积极参与申名征集活动的情景记忆犹新,“钟楼区的徐夏是一位退休教师,快70岁了,拟了至少6条主题语,条条把脉很准,对我市的名士、名人如数家珍。季全保表示,将围绕季子祠的复建、民俗博物馆的筹备等,积极参与名城建设。今年,他的两本图文并茂的民俗书籍《寻访青山镇》、《常州民俗风俗图》将相继面世。他说,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人要尽一份力。

  上海社科院图书馆文献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叶舟先生,虽然身在上海,但时刻不忘家乡建设。他参与了我市多项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出版了《繁华与喧嚣——清代常州城市社会》等书籍。叶舟第一时间得知我市“申名”主题语后,对“名士之城”深有感触,他一连对记者举了多个例子。目前,他围绕“常州人在上海的社会生活”在《常州日报》开辟了专栏,同时将以此为主题,作一系列学术研究,让“名士之城”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5:45 , Processed in 0.07310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