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179|回复: 12

上海邬达克纪念室今起开放 由旧居改造而成 [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旗昌栈 于 2013-1-8 11:02 编辑

邬达克纪念室今起开放 由旧居改造而成 [图]
2013年1月8日 06: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储静伟 选稿:袁松禄

  ■ 由旧居改造而成

  ■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首发


  邬达克

  个人经历

  1893年,邬达克出生在斯洛伐克一个建筑世家,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23岁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1918年,邬达克因为战争流亡到上海,在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32岁时,他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经典建筑

  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上海花旗总会、 四行储蓄会大楼、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浙江大戏院、市三女中五四楼、达华宾馆、吴同文住宅(绿房子)。

  东方网1月8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沐恩堂……这一幢幢富有魅力的建筑,都是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留给上海的经典,也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邬达克设计建筑的老房子,留存至今尚有60多幢,其中近一半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邬达克建筑影响了上海近一个世纪,并将继续发挥影响。”同济大学一位专家如此评价。

  今年是邬达克诞辰120周年,长宁区的邬达克旧居修缮完毕,一楼开设的邬达克纪念室今天起对外开放。同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首发《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一幢幢地详解邬达克的经典建筑。

  旧居已经修缮完毕

  邬达克旧居位于番禺路129号,是其1931年至1937年在上海的居所。这一时期也正是他在上海的事业高峰期。

  旧居是一幢花园洋房,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当年,这幢房子由邬达克设计建造自住,房子是砖木混合结构,独立的假三层别墅与假二层别墅用连廊连接。当年的住宅南面还有大片花园,周边是一片广阔的空地,现在花园处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学校的操场,附近也早已成了热闹的马路。

  整幢房子颇有英国乡村风格。房子白色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到红褐色砖墙,显得色彩协调,层次丰富。

  目前,这幢房子已修缮完毕,一楼将作为邬达克纪念室对外开放。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纪念室的陈列已经到位,展柜内的资料既有邬达克的经典建筑图片,也有其亲人提供的邬达克的生活图片,还有部分邬达克当年使用过的实物。

  邬达克旧居已于2005年10月31日成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未来,我们还要将这里建成邬达克文化园。”有关工作人员称。

  “地图”详解邬达克建筑

  今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举办一场邬达克建筑研讨会。“邬达克为上海留下了太多精彩的建筑,既有古典的风格,又有摩登现代的建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钱宗灏表示,邬达克建筑极富生命力,曾经引导了上世纪前半叶上海的建筑潮流,现在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每一幢邬达克建筑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也在上海建筑历史上留下了不一样的精彩。对此,邬达克本人也有着相当的自信。

  在铜仁路北京路口有一幢别具一格的绿房子,据说当年邬达克在为这幢房子画完设计稿时就夸口:“我可以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相信它仍不会过时!”时间证明,邬达克并没有妄言。

  如此富有魅力的建筑,始终缺一本“建筑地图”导引市民。于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的华霞红老师耗时几年,一幢幢地走访邬达克建筑,调查这些建筑的历史和变迁,研究这些建筑的风格。如今,《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终于成书,文本为中英双语,详细介绍了邬达克在沪建造的27个项目数十个单体建筑,每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一幢幢地为读者介绍建筑的位置、人文历史,以及建筑风格等。

  “邬达克当年设计建造了53个项目,近百栋单体建筑,现在有近90%的建筑留存下来。”华霞红说,更让人称奇的是,如今依然在申城留存的邬达克建筑,约有一半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

  邬达克建筑还在上海汇聚了一个庞大的“邬达克粉丝群”,上千名邬达克的崇拜者常常聚会,走访、参观邬达克建筑,纪念邬达克。

  “邬达克是在正确的时代来到了正确的城市,并且在这个城市创造了他的辉煌历史。”网友“大脚骑天下”说,他和众多“邬达克粉丝”推崇邬达克,其实不仅仅针对他的建筑,甚至不仅仅他这个人,而是由他乃至他同时代建筑精英们带给上海建筑、上海文化的一种自由的、多元化的精神,还希望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才都在1949后离开。
如果没有1949的事情,他会贡献更多作品的。会设计更高的摩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鄔達克(斯洛伐克語:Ladislav Hudec,匈牙利語:Hugyecz László,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上海一位有世界影響的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築師,其設計的許多重要作品,現在都列為優秀近代建築。

     鄔達克為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1893年1月8日生於匈牙利王國(今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個富裕的斯洛伐克人家庭。自1911年至1914年在布達佩斯皇家學院學習建築學,畢業後當選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應徵入伍,在1916年被俄國哥薩克騎兵俘虜,送往西伯利亞的俘虏营。1918年,正在白軍和紅軍的血腥內戰如火如荼之際,在俘虏营被轉移經過中國邊境附近時,他跳下正在行駛的火車逃生,冒險進入中國境內,并前往上海,在那裡加入美國建築師事務所克利(Curry)洋行,學習了英語和漢語。1922年在上海與吉塞拉邁耶結婚。1925年獨自開業,由於其才華和超凡的藝術感受力,很快成為上海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1947年,由于他担心上海被共产党接管,他离开了居住了30多年的上海,前往瑞士盧加諾定居,後去羅馬。1950年他移居到美國加州伯克利,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在1958年地震期間,他死於心臟病發作。1970年,他被埋葬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個新教墓地。

     從1918年到1941年,鄔達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築作品,其中包括一些上海最著名的建築物,例如市中心跑馬廳(人民廣場)附近的慕爾堂、國際飯店和大光明大戲院。他也免費設計了一系列教會建築物。他的建築創作風格,也從早期的20世紀初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逐漸過渡到後期的裝飾藝術風格和現代風格。雖然其中一些建築物已經消失,但是許多仍然存在,現在都被列為優秀近代建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水的防御物


    事实上却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4: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大脚骑天下”说,他和众多“邬达克粉丝”推崇邬达克,其实不仅仅针对他的建筑,甚至不仅仅他这个人,而是由他乃至他同时代建筑精英们带给上海建筑、上海文化的一种自由的、多元化的精神,还希望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开放的,多元化的精神在哪里??呆板无趣的建筑到处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08: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邬达克设计的建筑,上海诺曼底公寓(现名武康大楼),1924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天池


    嗯,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上海不出现类似像“天子酒店”这样的建筑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旗昌栈 于 2013-1-9 10:48 编辑

邬达克设计的工业建筑----上海啤酒厂灌装楼

      上海啤酒公司旧址,宜昌路130号。上海啤酒公司前身为1912年德国人创办的顺和啤酒厂,即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第一家啤酒厂,生产“友啤”(“UB”)牌啤酒,厂址在江宁路1420号。1919年挪威人汉巽将其收购,称斯堪脱维亚啤酒厂,但仍沿用“友啤”商标。1935年英商并购后更名为上海啤酒有限公司,继续使用“友啤”商标,并发展成远东最大的啤酒工厂。现址1933—1934年建造,1935年建成投产,是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两个大型工业建筑之一,由利源和营造厂承建。
    如今,上海啤酒厂旧址所在区域已改造成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灌装楼改造成展示苏州河历史和整治成效的梦清馆,酿造楼改造成会所,历史建筑内部结构所有调整,外观基本保持原貌。上海啤酒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8路电车


    觉得天子酒店好看的人 可以考虑从肉体上消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3: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邬达克让我们依依不舍。

    如同许多上海市民一样,我们对邬达克的了解曾经相当的似是而非。

    或许,我们知道现代主义风格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出自他的手笔,或许,我们了解摩天文化象征的国际饭店是他的设计,或许,我们听说过他与火柴大王刘吉生、上海滩闻人吴同文之间的片段往事,但我们对端立在苏州河一边的上海啤酒厂知道了多少?我们对沉默在当年哥伦比亚路上的孙科别墅又了解几何?至于可乐路上那座相当罗马风的焉息堂,我们曾经不是一无所知、不甚了了吗?

    现在,当我们即将告别他的时候,我们有点清楚了这个奥匈帝国的前中尉,是怎样偶然地从俄国哈巴罗夫斯克战俘营中一路逃亡向东方,又是怎样偶然地来到上海,在克利洋行中作一个短暂停留。

    确实只是短暂停留,邬达克当初只想在上海稍作喘息,愿望在这里攒上点钱,便打道回府,只有在拜斯特尔采巴尼亚,他才会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义。

    邬达克自己也没有料到会在上海一住29年,娶妻生子。这是又一个偶然,直到1947年,因了天然的直觉,他断然地离开了这座城市。但他的偶然居住,却给这座城市必然地留下了数以十计的建筑,除了一些高楼大厦外,在他设计的大部分符合人性的小体量、小尺度的建筑空间中,如今的我们依然深感其味无穷。

    这便是我的部分思考:生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而它们奇妙的组合便构成了绵延不绝的一部历史。对我来说,问题的还有一个关键是:除了邬达克,还有谁遵循着这条偶然与必然的定律?


上海焉息堂,邬达克作品,中国少见的拜赞庭式天主教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4: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拉斯洛·邬达克他未必是上海滩名气最响的外国人,却一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外国人——在闹市在角落,你都可能与他相逢,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它们构成了今人所津津乐道的“老上海”,“海派文化”“海派精神”也孕育其间。
  
    拉斯洛·邬达克,匈牙利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   铜仁路上的“绿房子”,原是上海滩巨商豪宅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舞厅、沐恩堂,这些从上世纪初就矗立在上海的建筑,和张爱玲小说一样,塑造了“融贯中西”的上海风,成为经典。不论是国际饭店当年的“亚洲高度”,还是光明戏院名噪一时的“巨大落地窗”,或是沐恩堂复兴的“哥特式塔尖”,都和一个叫邬达克的匈牙利建筑师相关。

  邬达克逝世50年后,匈牙利把2008年定为“邬达克年”,并从1月22日起在上海和匈牙利举办一系列邬达克的纪念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在建筑师曾经设计的国际饭店里举办邬达克的建筑设计展。

  上世纪初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邬达克便是被其吸引的冒险家之一,然而,他的冒险却是“被迫”的因素。
    拉斯洛·邬达克,189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北部高地,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工业大学,1916年就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位未来的建筑学家很快成为奥匈帝国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不久,他在战场上被俘,辗转被流放到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的混乱,他又很快从战俘营成功逃脱,乘坐一只日本载重船抵达上海。那年,他25岁,身无分文,流落异乡。
  这时,他的建筑教育背景帮助了他。1918年起,他在美国人开的建筑公司克利洋行里做助手,其间学会了汉语。邬达克的幸运就在于,他在上海的几十年,恰好赶上了上海的建筑黄金时代。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国际大都市,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和大批的“海归派”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时髦的建筑理论、建筑模式和建筑材料,上海因此成为展示世界近代建筑风格的大舞台。
  在克利洋行的7年中,他谨慎细微,设计了一批包括医院、俱乐部、学校、银行、教堂、电影院、剧院在内的建筑。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便是沐恩堂,沐恩堂带有明显的复古主义的色彩,重细节的装饰、复兴的哥特式塔尖,有着浓厚的欧洲情节。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邬达克1925年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从原先流浪者、配角身份,转变为塑造这个城市灵魂的人物。1925年到1938年间他设计了诸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首席公馆等诸多老上海建筑。邬达克逐渐成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师,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设计。

  缔造“上海风格”
     邬达克在今天往往是作为一个现代建筑派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被人们认识。他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中钢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实用主义的构造,不过侧重零星的古典点缀又让他与建筑的折中主义挂上了钩。不过,自从他主持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的建筑明显偏向当时的先锋设计。

  “邬达克的建筑作品早期有西班牙和东欧的情节,后来受到美国Art Deco(装饰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显示了先锋性。”同济大学博士、邬达克研究学者华霞虹说道。她把邬达克建筑分为三个阶段,从原先强调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到回旋于新旧形式之间,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完全成为一个先锋派的建筑师。

  他早期设计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采用了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汇中饭店模仿文艺复兴的样式,英国总会采用古典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然而1933年,邬达克出人意料地以大光明电影院的设计在上海这个地域中表现出罕见的先锋倾向。这是我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的标志。大光明影院设计简洁新潮,使用大片玻璃窗及玻璃灯柱,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流畅,一反复古样式的繁琐。

  在这一年之后,邬达克先生再次“先锋”,他设计出了后来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国际饭店。雄浑的体量、美国摩天楼式的造型以及83.3米的高度。国际饭店更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楼板,造型高耸挺拔,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摩天大楼的翻版。在国际饭店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上海乃至全国居然没有建成过一座像它那样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也成为邬达克设计的最著名作品。如今,他曾经设计的大光明影院、国际饭店、沐恩堂和吴同文住宅已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名单。
   
  1947年,邬达克离沪赴瑞士小住,后又去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幢没用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1958年他因心肌梗死去世。他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有124幢之多,这占据他建筑作品的90%多。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电影院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4: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长宁区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4: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邬达克作品,上海国际饭店,1934年竣工。保持中国第一高楼50年。曾经的上海地标性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6 00:59 , Processed in 0.04910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