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的公示,建设三大都市圈和一个增长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协调一体,构建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核心要求】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宽持续发展新空间。

  【实践路径】

  “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省委《意见》再次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现代化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三农’的工作不能放松,加强‘三农’的政策不能减弱。”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对记者说。

  他认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同时明确了解决好江苏“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和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的体制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出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了我省将突出推进“四化”的紧密结合。如何结合?《意见》明确了“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一体”16个字。“我们理解,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就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工业化的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的岗位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工业化的成果反哺农业,同时农业要发挥对工业的原料能源供给等功能,扩大农民对工业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就是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和资源要下农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覆盖,逐步达到城乡均等、一体。”诸纪录解读说。

  除了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也是我省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卫东说,我省一直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贯彻十八大精神,省委《意见》明确部署“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宽持续发展新空间”,区域协调发展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张卫东介绍,现在苏北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超过了苏南。而且苏北占全省经济的总量不是降低而是在提升,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今后,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振兴苏北的第一方略,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切实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尤其加快推进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二是更加注重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集中力量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中心城市,重点推进以连云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临海中心城镇。形成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接点,重点城镇和一般建制镇为补充的东陇海经济带城镇体系,加快淮安苏北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宿迁实现更大突破。三是更加注重富民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发展苏北社会事业,促进全省各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对苏北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重点投向苏北。四是更加注重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把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支持苏北发展最有力的举措。

  【专家解读】

  省政府参事刘立仁:

  省委《意见》提出要在全面掌握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加深对有关“三农”工作要求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对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要反复学习、深入理解、全面落实,着力在五个方面推进:深刻理解“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着力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途径,着力拓宽和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刻理解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着力探索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储东涛:

  江苏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抓好三个环节:首先,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即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以及苏南基本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其次,支持三大区域及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苏南率先推进基本现代化,苏中深化江海联动和跨江互动,苏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次,把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群规划紧密结合,提升大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尤其要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使之尽快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从而大大拓宽江苏持续发展新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6: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饭碗五十六 于 2012-12-22 16:39 编辑

回复 15# hbwydy


    徐州的定位是淮海中心 长三角区域中心 三大都市圈核心。产业上的定位得根据城市的实际,产业转移也得看转移什么产业,不能脱离实际,而且这个能源也不是挖煤了。“以苏北的建设用地指标来填苏南”,其他地方咱不提,对徐州来说属于无稽之谈,因为我们已经获批国家废弃地复垦试点城市,并且获批了5年内27万亩(相当于180平方公里)的复垦指标,这些复垦的废弃地可以等价置换成城市建设用地,并且县区的复垦土地同样可以作为市区的用地指标,况且市里提出的建设“3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这还不够折腾的?徐州10年8年能吃透就相当了不起了。
    工业城市可能瞬间转变成高端产业城市吗?苏南从村村点火到现在的金融商务聚集用了多少年?刚开始就玩商务外包 外资银行吗?至于徐州的上市公司,市里已经明确打造千亿级 百亿级 五十亿级企业集群的目标,上市需要慢慢来 循序渐进,揠苗助长就像房地产泡沫一样,只会增加更多的不良资产。
    这个城镇规划一年多前就已经看到了,其他的没有多大问题,唯一的疑问是徐州到2030年的城市人口定位,和都市圈核心的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也和市里提出的500万级中心城市目标存在出入。但这只不过是个初稿。我们还是等待最后的结论,以及国家的城市群发展定位为好,那才是真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7: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饭碗五十六
兄弟啊,咱很清楚徐州的现状,过于依赖国企和能源行业。产业结构中的活力不强,民营经济起不来很让人揪心。长三角核心区是在九十年代接受的外来的转移,这个本来就是一次转移了。这个规划到2030年,18年后,快20年的时间里,咱作为东部发达地区也不能做二次转移的基地吧。还有能源基地,所谓的新能源建设过剩现象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新能源的推广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这个产业的布局是不均衡的。关于土地用地的问题。徐州也许暂时不用担心,但就怕其他市县有限制,苏北一盘棋,徐州做山大王不合适。国家的城镇化更加倾向于小城镇扩张,大城市优化。加上户籍改革,从而起到联动作用。该转手给其他城市的咱就没有必要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8: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注册都不成功

好歹提了一句服务业,还好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饭碗五十六 于 2012-12-22 20:05 编辑

回复 18# hbwydy


     兄弟啊,我也提醒你一句,徐州的现状谁都很清楚。没错,目前还是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占主导,也没人认为徐州目前产业结构很合理,民营经济很强,这是事实不假。但你如果有兴趣可以翻翻徐州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把十几年前的和06年至今的数据进行对比。咱们不提GDP,就看产业转型 三产比例 外资利用 进出口 民营经济 金融 服务业态等等方面,无论纵向横向比发展都是相当迅猛的,未来至少十年这种势头还会持续扩大,徐州自身的能量还远为释放出来。
    苏南当年的产业转移无非就是从村村点火到外资疯狂涌入,老昆山人经常提起二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农田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知名500强的血汗工厂。现在的产业转移难道还只是这些东西?什么年代了,岂不搞笑?你没看到ZF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研发技术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目标吗?
    上次我已经说了,城市与城市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在金融上发展到同一水平线上才叫好。什么叫错位发展?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梅西牛逼吧,但11个梅西上场踢球,会输到姥姥家去,巴萨场上11个人每个都是明星,每个都意义重大,缺一不可。咱们可以试想,你能让全国的沿海城市都发展成上海吗?显然不可能。徐州的需要搞商务经济 需要大张旗鼓的提升金融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这不假,现在不正在这样做吗?但没必要非得做到舍我其谁,更不可能为此放弃我们传统的强势产业,国外老工业区转型也没有这样干的。况且省里市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徐州商务经济增长极的目标,老纠结这个问题干什么呢?
    最后再说一点,江苏都不是一盘棋,更何况苏北?徐州不是苏北,徐州的定位更不在苏北,是淮海,淮海!别说什么虚无缥缈,你要是不信,咱就等着看,不出多久就会有说法。苏北是谁的天下?是淮安!从这个规划上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苏北增长极,画了圈的!
    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倾向小城镇这话有道理,但是不全面。小城镇的发展是为了“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这个问题也该提上台面了,因为国外早就实现了,咱再不搞就是在作孽。但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无中心何来圈?世界上也没听说过先发展小城镇,而让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的,尤其在天朝的体制下,更不可能。徐州不用操心苏北,更不是什么山大王,而是国家定位的一方“诸侯”。究竟是不是,时间就是检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1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饭碗五十六
听你的解释还是很给力的,我也赞同你的大部分观点。只是有两点想说明,一是我说“苏北一盘棋”是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徐州需要苏北其他城市的帮助和承担。产业集群和资源利用上,全盘考虑苏北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苏北“是行政上的。至于淮海,我同你一样期待啊。
还有是城镇化改革的问题,这个要说就扯远了。一是城镇的发展过于以来土地出让金,土地粗放型使用,使得基础设施的供给压力加大,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办事,致使贷款,发行债券和各种金融手段的还贷无法通过价格调节,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二是农民征地的问题。三是政府固投的问题。对于徐州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能否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努力形成三产相互协调,“赶”和“转"有机结合发展。最后,我不是说放弃徐州的传统强势行业,而是选择性的实施上游产业链的转移,从而推动我市的转型。归根到底还是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上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22: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饭碗五十六 于 2012-12-22 22:48 编辑

回复 21# hbwydy
     先谢过兄台谬赞。我也赞同“苏北一盘棋”,其实江苏 泛长三角 甚至整个东部都应该一盘棋,统筹发展,共同繁荣,都是一个中国啊!但实际上太难了,至少未来很长时间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内耗,文化差异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地域发展不平衡使各地很难产生凝聚力和认同感,不用我多说,出门在外兄台肯定深有感触。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国家单纯的一两个规划就可以弥合的裂痕。“苏北”无论是行政上还是文化认同上都是个伪命题,充其量是个统计口径罢了,对徐州没有意义。徐州的定位和眼界也不是这里,10年20年内我们能做好东陇海这个轴就不错了,我们既没有苏锡常的天然认同和地缘优势,也没有南京扬州镇江这样已经清晰的都市圈态势,所以言之尚早,而且太早。我还那句话,徐州先做都市再谈圈。至于“苏北”还是见它的鬼去吧,我们是文天祥口中的“河南大都会”,从来都和千年赤贫的苏北没有半毛钱关系(淮安除外)。
    谈到徐州的产业发展,兄台所言甚是。还好徐州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不是靠房地产和超常规的固投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而且在产业结构转型上已经去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除了埋头发展再接再厉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上头”的定位没错,决心不变,徐州的底蕴和自身优势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看市里领头人能翻出多大的浪来了,那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一切只有时间可以证明,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23: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饭碗五十六
    对!可怕的内斗啊。江苏更甚,有句话叫东三省一家人,江苏省三家分。加上各省各市对利益格局的追逐,很难做到和谐一致,合作发展。吴越,江淮,楚汉各个都是优秀的文化。却被一群短浅之士折腾得乌烟瘴气。有时候真是服了那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23: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饭碗五十六
    对!可怕的内斗啊。江苏更甚,有句话叫东三省一家人,江苏省三家分。加上各省各市对利益格局的追逐,很难做到和谐一致,合作发展。吴越,江淮,楚汉各个都是优秀的文化。却被一群短浅之士折腾得乌烟瘴气。有时候真是服了那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2 23: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小笼包
应该是市区人口300万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注册都不成功 于 2012-12-23 00:30 编辑

回复 24# hbwydy


    呵呵,说到苏人的内斗和各不认同,真是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内行人”都会有感触,就拿浙江来说吧,在浙江求学的时候,浙江人口中的“外地人”绝非苏省各市人中的“外地人”一样,他们认为浙江是一个家,杭州出丑了,宁波的同学脸上都不好看。回想有次全班一起去苏州旅游,班里除我之外有还有一个南京人和南通人(一男一女成双对),当车辆从乍嘉苏高速驶入江苏界的时候,几个浙江同学对他们两个说:“到江苏喽,我们成外地人你们成本地人了”,结果南京同学说了句,又没到我南京,到苏州我也是外地人,同时他南通女友也附和了句,说目前我们全班都成外地人了,结果那两个浙江同学表情非常诧异。记得曾经有人讨论过浙商和苏商的为什么一个名气显赫一个少有所闻,论做生意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强弱之分,因为看民营产业产值、从业人数等等一系列指标就能看出来,并且苏商整体要比浙商专业化水平更高,科技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更高。分析出来的原因有浙商喜欢向外扩张,苏商喜欢省内圈地等等,但是最大的因素还是因为省内人民的不团结,你叫一个彼此不相识的苏州人和一个徐州人一起做生意去?还没说两句就可能就冷嘲热讽起来了,人云商场如战场,但总有并肩作战的战友,可苏商内部之间就有很多死对头,更别说一起并肩向外扩张打响名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3 1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注册都不成功

是的,不喜欢某些人的小家子气,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秀优越,江苏也罢,苏州,南京也罢,孤立自己的性格很难成大事。浙商,闽商是商界集体成功的典范。苏商更多的是个人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3 2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hbwydy


    呵呵,认识一个在西班牙生活的浙江女孩,十八九岁就自己开车上百公里到马德里进货出货,别提多干练了。她们全家 甚至全村人现在都在西班牙生活 做生意,那个团结真是没话说,佩服浙江人。不过有一点,徐州的发展方式和浙江的游商方式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3 08:20 , Processed in 0.04264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