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073|回复: 7

[城建] 未来20年湘东崛起“大株洲”——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市一体化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1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株洲日报11月5日讯(记者李淼 通讯员李礼)10月30日,《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2年修改),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公示。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顶层设计。“06版总规修改”不仅编制2020年规划,也描绘2030年美妙图景,将指引株洲未来近二十年的发展。

    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市一体化发展
    “06版总规修改”首次提出:未来株洲市域,将按照“一区两片,两轴四带”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其中的“一区”,即为株醴都市区,最为引人注目。

    【名词解释】

    什么是株醴都市区?
   

株醴都市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市组成,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36%,将共同构建一个“大株洲”。

    都市区将形成“双城”,即株洲中心城区、醴陵中心城区。

    都市区发展目标为:长株潭大都市区东南翼的旅游休闲基地、长株潭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空间、株洲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区域和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未来展望】

    株醴都市区将是什么模样?
   

株醴都市区内,将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例如:城际铁路,将从株洲市区延伸至株洲县、醴陵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将在株洲县、醴陵市进行布点。

    产业布局也将更为科学合理。“双城”中的株洲中心城区,将以先进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醴陵中心城区,则主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城市功能互补,也将是株醴都市区的一大亮点。都市区将形成6大功能区,其中有霞阳新产业拓展区,也有潼白王、泗船城镇产业区,还有湘江旅游度假区,更有大京-官燕、渌江-贺家桥生态保育区。

    【专家释疑】

    为什么要规划株醴都市区?

    市规划局副局长黄升阳:
   

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三地空间邻近、交通便利,用地、产业联系日益紧密,具备共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体化发展将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集群,是增强城市竞争力、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谋求有利发展形势之必然。

    长期以来,株洲市域空间狭长,市区偏于北部与南部城镇缺乏密切联系,对市域尤其是南部三县的带动力不足。三地融为一体,还将强化“核心-边缘效应”,促进市域开放发展格局,共同形成核心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同时,株醴都市区融合发展,有利于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极大地避免重复建设,不断促进资源共享、节约发展成本,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攸县、茶陵一体化
   

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06版总规修改”还提出,攸县、茶陵也将一体化发展,成为“一区两片,两轴四带”空间结构中“攸茶片区”(另外一片为“炎陵片区”)。

    分析认为,攸县、茶陵空间接近、资源互补,具有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两县城区距离仅30公里,城区之间的城镇已呈现连绵化的发展态势,两县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等互补性强,可共同打造湘南物流枢纽、株洲山水旅游线路等。

    【相关链接】

     株洲已迈入特大城市门槛 一主四副多组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醴陵确实可以重视下,地理位置不错,基础也不差,能辅佐株洲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2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株洲南边确实拉得太长。。都接到郴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三角 于 2012-11-6 00:04 编辑

株洲也只能往这些方向发展了

北边只能改造到清水塘再往前就是绿心和湘潭了,所以只能往东和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0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的区划还是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22: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拉得比较长啊,实现起来有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4: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转型 株洲与长沙湘潭组合打造区域中心——“06版总规修改”系列解读二



产业转型,株洲全力挖掘工业发展新动力

    株洲日报11月6日讯(记者 张玉成)在当今区域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新修改的06版总规首次提出:在经济发展上,株洲将加速创新型工业的发展,积极打造产业集群;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与长沙、湘潭组合打造区域中心。

    说说“5422”产业体系

    株洲是个老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纺织服装等为主的支柱产业。

    株洲需要重新找到工业发展新动力。

    从国家和区域产业政策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获得大量的政策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新一轮工业发展中,我市将积极推动创新型工业体系的构建,确立工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优势。

    为此,我市将以企业为核心的“5115”产业体系,调整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5422”产业体系。

    即重点打造五大优势集群产业,包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汽车产业、航空装备产业、服装服饰产业以及陶瓷产业;

    战略扶持休闲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创意、商务商贸四大现代服务业;

    同时积极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转型升级冶金化工和现代农业。

    谈谈“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在全球第四轮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增加。第四轮产业转移并非低端制造业的转移,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是转移的重点。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南昌城市群成为中部地区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软件等产业的重点地区。

    相比中部其他城市,株洲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与人才储备优势,将有可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确立新的区域竞争优势。

    我市将大力引进和发展本轮重点转移的两类产业,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第二类是面向国家内需市场的先进制造业,包括航空业、轨道交通、汽车行业等。

    议议“区域中心”

    根据国内外经验,千万级人口城市群在空间上需要布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中心。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狭长的空间特征来看,也需要在核心区南面构筑一个区域中心。株洲位于长株潭核心区南部,有着较好的区域条件和产业基础,有条件打造成长株潭大都市区的次中心,并与长沙、湘潭共同建设组合型区域中心。

    目前,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向长沙集中的态势日益明显,但非中心性的区域功能却呈现出空间布局碎片化的特征,如休闲旅游、先进制造、职业教育等。再比如汽车制造业,长株潭三市均布局了汽车生产企业,也正在形成各自的汽车产业基础。从大型主题乐园方特欢乐世界落户株洲可以看出,株洲已成为市场选择的对象,因此,株洲在非中心性区域的发展领域大有可为。

    我市将统筹布局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与相关城市错位发展,与长沙、湘潭组合打造区域中心。着力促进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创新研发、商务商贸和休闲旅游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A. 株洲高新区→一区四园

    根据新修改的06版总规,株洲国家级高新区由一区三园改为一区四园,增加了太高园区。

    我市要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是关键。然而,如今的高新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且受到土地空间的制约。

    新增加的太高园区,紧挨目前的高新区,土地资源充足,同时拥有便捷的区域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新区实现空间拓展和产业升级的理想载体,将建设以创新研发为主导功能的科技产业新区,实现整体开发,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平台。

    同时,新修改的规划,在河西园区中增加了汽车产业,这是因为“北汽”进驻河西园区后,我市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已经完善,并具备了打造千亿产业的潜质。

    B. 清水塘→清水湖生态产业区

    根据新修改的06版总规,在工业组团规划上,我市将清水塘综合工业区修改为清水湖生态产业区,提出要搬迁传统工业。

    我市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清水塘工业区已经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为此,清水湖生态产业区将搬迁冶金、化工、建材等污染性和低效能工业,同时充分对接清水湖地区生态治理工作,推动清水湖生态新城的发展。

    C. 生产型城市→消费型城市

    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消费将成为拉动株洲发展的强大“马车”。新修改的06版总规提出,株洲要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的城市,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型就是由生产型城市步入消费型城市。

    对此,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比株洲与长沙发现,两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收入消费支出方面相差无几,但是株洲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远远低于长沙,反映出株洲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是在消费设施的供给方面却明显不足。

    而另一方面,比较株洲与苏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发现,苏州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的时候,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苏州及时启动消费经济,在苏州工业园建设中融入时代广场大型商业设施,目前株洲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万元,步入了消费经济启动阶段。

    D. 四大旅游片区

    随着神农城、湘江风光带以及方特欢乐世界的建设,我市的城市旅游资源日渐丰富。新修改的06版总规提出,弘扬株洲神农始祖文化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突出株洲的文化特色。依托自身优势、借助外力,形成开放的旅游体系。

    为此,我市将重点打造城市文化观光、近郊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度假、炎陵主题文化四大旅游片区,2条南北向主要旅游线路和5条东西向区域联系线路,以及4个旅游集散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4: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30年,株洲"水陆空"通达全中国 构建长株潭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06版总规修改”系列解读三




“06版总规修改”首次提出,将株洲建设成为“长株潭南部的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这一目标,未来20年,株洲将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内河航运、通用机场等交通设施,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特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坐城铁,高铁换乘可不经长沙

    【规划】

    预留长厦客运专线,新增衡茶吉铁路,规划建设长株城际铁路、湘株城际铁路、株醴城际铁路和株衡城际铁路,远期改造提升醴茶铁路。

    【解读】

    武广、沪昆高铁交会长沙,高铁时代中,株洲铁路枢纽地位相对下降。

    一系列城际铁路的贯通,将连通株洲西站(武广高铁株洲站)和株洲东站(沪昆高铁醴陵站),改善两站的可达性,市民乘坐高铁可不经长沙换乘,从而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区位,发挥株洲与醴陵的“同城效应”。

    不仅如此,一个连接“娄底-湘潭-长沙-株洲-衡阳”的城际通道也被打通,各城之间将紧密联系起来。

    城区行,半小时可达目的地

    【规划】

    市域“五横五纵”高速路网:“五横”即沪昆、长株潭南环线、朱莲、泉南、炎井及炎陵至资兴高速公路;“五纵”为京港澳、衡炎、长株、长株潭东环线及株攸高速联络线、岳汝。

    中心城区快速路布局“一环十射”:“一环”即城市快速环道;“十射”包括株洲大道、红旗东路、东环路北沿线、时代大道、北环路西延线、迎宾大道、航空大道、东环路南延线、湘江大道和西站南路。

    【解读】

    市域 “五横五纵” 的高速路网,有利于株洲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

    中心城区“一环十射”,形成了“开放环路+射线”的布局模式,将打通城市脉络,有效组织城际、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构建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市民在城市里出行,半小时即可到达目的地。

    水运通江达海,空中旅游照进现实

    【规划】

    水运方面:湘江株洲段航道标准提升,形成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体系。重点推进株洲港、茶陵港和攸州港建设。

    航空方面:建设株洲通用机场、炎陵通用机场,前者以服务航空产业为主,后者以森林防护、应急救援为主,并适当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规划设置株洲火车站、神农广场两处城市航站楼,强化与黄花机场交通联系。

    【解读】

    湘江株洲段按Ⅱ级航道疏浚渠化后,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形成“衡阳-株洲-长沙”湘江水运主通道,湘江株洲段各港口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规划提出建设群丰水上游览码头,加强湘江旅游资源开发,能促进湘江上游八镇建设。

    通用机场建成后,市民可在市内乘坐飞机出行,免去辗转长沙黄花机场换乘的不便,同时,炎陵通用机场也将适当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届时空中旅游,将成为现实。

    2030年城区出行:“步行+自行车+公交+城市轨道”

    构筑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倡导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构筑独具株洲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也是“06版总规修改”的亮点之一。

    【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主八辅”慢行系统?

    “三主八辅”慢行系统,即结合水系、绿地、公园等布局的慢行空间,以保障慢行出行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

    其中“三主”即湘江、白石港、渌江慢行主通道;“八辅”即万枫港-沧水湖、霞湾港、河西带状公园、建宁港、枫溪港、沧沙港、仙庾岭-云龙湖、大京-九郎山慢行辅通道。

    【未来展望】

    高效低碳的公共交通系统什么样?

    城市轨道网络:在中心城区内控制3条城市轨道走廊,总长度规模约102.5公里。

    公共汽车客运体系:

    ①公交快线系统依托快速路系统衔接相邻组团,连通并快速集散大型对外客运枢纽、城市重要功能中心的客流。

    ②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沿组团间客流主走廊布设BRT专用通道,沟通主城区、高新副城、云龙副城和白井副城主要功能中心之间的快速公交联系,并为向轨道交通系统升级培育客流走廊。

    ③城市主干路布设公交优先系统,服务组团内公交客流出行,形成公共交通发展和方式引导的良性环境机制,增加公共交通对个体机动车交通出行的吸引和转化。

    【专家释疑】

    为什么要构筑绿色交通体系?

    株洲市规划局副局长黄升阳:

    机动化在带给人们便捷、舒适的同时,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也随其而至,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建立既能减轻交通拥堵,又能降低交通污染的绿色交通体系,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慢行交通系统包括了服务于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的自行车道、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构筑绿色交通体系,就是要通过引导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城市轨道”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相关阅读】

    11处城市客运枢纽“零换乘”

    在株洲城区,“06版总规修改”还规划了“三主八辅”的综合客运枢纽。

    “三主”包括株洲站、株洲西、七斗冲,服务城市内外客运衔接和换乘枢纽,“八辅”包括株洲北、田心、红旗、天元、云龙、航空城、科技城、渌口,服务各组团内多方式客运衔接。

    综合客运枢纽整合铁路、公路、城际和公交客运功能,市民在此可实现“零换乘”。

    此外,在都市密集区范围内,还规划协调布局了多处货运枢纽,包括1个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2个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4个地区性综合物流中心。

    2030年,我市湘江上将有13座大桥

    串联湘江两岸、支撑沿江建设和两岸联系,是“06版总规修改”的重点之一。

    到2030年,中心城区在现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建宁大桥、天元大桥、芦淞大桥、湘江六桥6座跨江通道的基础上,将新增新马大桥、湘芸大桥、曲尺隧道、枫溪大桥、群丰大桥、湘渌大桥、雷渌大桥等7座跨江通道。

    同时,规划预留了珠江北路大桥、嵩山路隧道、伏波大道、南洲大道4处跨江通道。这些通道建成后,湘江两岸联系将更加方便,城市联系将更加紧密。(株洲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12:24 , Processed in 0.08072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